183期|经典科幻《地球镜像》:如果地球只是一个实验品 “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先生的短篇小说。 一个与地球成镜像的星球里,宇航员们发现了植被与建筑,却没有发现任何动物和智慧生命。在火山底部的洞穴里,他们发现了记录中国历史的全息影像。 地球,难道是一个实验品吗?是谁留下了这些史料?他们又去了哪里?
182期|经典科幻《万有图书馆》《诗云》(下): 熄灭太阳与群星,吟诵过去与未来 上一期我们聊到 1901 年库尔德-拉斯维茨写的《万有图书馆》,他试图用 100 个字符编写人类过去,以及未来可能有的所以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这是一个认为技术是重中之重的故事。 科幻肯定是根植于时代的土壤中的。星海横流,岁月成碑。102年后的《诗云》却强调:技术是反诗意的。这是为什么呢?
181期|经典科幻《万有图书馆》《诗云》(上):100个字符包罗过去与未来 《万有图书馆》是由德国科幻之父,库尔德-拉斯维茨于1901年发表的一个短篇。 刘慈欣的《诗云》发表于2003年3月份的上的《科幻世界》。 这两个故事中间隔了102年。能放在一起聊,肯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俩故事用了同一个设定,但是结果却完全相反。
180期|经典科幻《失去大海的人》:他的尸体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座丰碑 他失去了清明的意识,失去了对现实的判断。他已不在地球,即将身死。 唯一陪伴他的是一个可能存在的少年,和一串孤独的脚印。
179期|经典科幻《共享空气》:当地球已成残骸,人类只剩200万 未来的人类无法想象人类曾经无法选择呼吸哪里的空气,无法控制水和电,觉得那都不能称之为人类文明。 但未来的他们只剩下200万人,受到严格监控,也无法与他人共享空气。
178期|经典科幻《世界的词语是森林》:人类只善于制造死亡与黑暗 在这个故事里,森林就是世界,也是集体潜意识的集合。艾斯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与万物和谐共处。所有生物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很可惜,人类去了,带去了改变和死亡。
177期|经典科幻《庞大而凝滞,甚于帝国》: 我将自己托付给异形世界
林掌柜的|疲惫的我来讲个故事吧 关于小镇的故事 关于老树与新芽 关于分歧与争斗 关于他人与自我 真正的自由是人生有很多事要做,而不是这一件。是不需要非要选边站;是允许一切变化与不变;是自由选择。如果没有自由,那么小镇就是地狱,人心就是地狱,既是它本可以自由通往他处,但是我们走不了,也不敢走。
176期|经典科幻《卡美洛的最后守护者》:圆桌骑士与梅林的最后一战 高贵的兰斯洛特 最后的圆桌骑士 其故事在此完结 他冒险寻找圣杯 故事里有 空心骑士拉克萨斯 也有 卡美洛的最后智者 梅林与摩根·勒菲 QUO FAS ET GLORIA DUCUNT* *拉丁语,意为“无论身在何方,常伴正义与荣耀”。
林掌柜的|我的那些白日梦 如果有一天我能把脑子里漫游的思绪都梳理记录下来,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
林掌柜的|我们爱看的复仇故事,都得有点美学价值 看完《墨雨云间》就有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喜欢复仇故事? 小时候听的戏里就有很多复仇的戏码:鬼魂申冤的《乌盆记》,《活捉三郎》,《红梅阁》、《大劈棺》,《探阴山》。讲的就是社会的阴暗和腐朽,批判的是罪恶和不平等。我们看戏看的就是宣扬正义,鞭挞丑恶,赞颂美善。 再长大点看《基督山伯爵》《哈姆雷特》《呼啸山庄》等,是与东方戏剧不同的爱恨情仇。复仇题材,无论东方西方都是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那为什么文化背景差异如此之大,我们还都喜欢看复仇的故事呢?
播客是通往世界的路径 对我影响很深的两个播客: How Sound - 声音制作指南 Heavy Weight - 人与人的牵绊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