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思Yusi与Nadie由姜文争议新作《你行你上》的一次“临时起意”对谈,意外解锁了影片背后深藏的巨大情感密码。为何一部充斥着“闹腾”与“亢奋”的电影,其真正的内核却是一段由姜文亲自演奏、无比温柔静谧的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这首连钢琴大师阿格里奇都心存敬畏的巨作,为何被一个“不识谱、没学过琴”的导演啃了下来?从贝多芬在战火纷飞中写下的“神谕”,到卡拉扬与布伦德尔截然不同的演绎,再到姜文将其作为“写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音乐如何成为超越语言的终极告白?当喧嚣散尽,这不仅是关于父与子的故事,更是一个孩子渴望被母亲看见的永恒呐喊。 Yusi与Nadie带你聆听姜文隐藏在贝多芬作品中最隐秘的脆弱与真诚,探讨创作、母爱与音乐中最深刻的连接。 🎞️ Timeline: * 00:00:17 缘起:一次由姜文新作《你行你上》引发的“不得不说”的冲动 * 00:01:28 初观感受:姜文变了?影片的“闹腾”与观众的困惑 * 00:02:16 解码关键:影片真正的“主题曲”——姜文亲自弹奏的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 * 00:05:00 创作背景:贝多芬如何在拿破仑炮轰维也纳的地下室写下“皇帝”? * 00:08:14 第二乐章:战火废墟中升起的“神谕”,一段如梦似幻的抚慰 * 00:09:00 【音频片段】布伦德尔演奏版《皇帝》第二乐章 * 00:18:33 解读布伦德尔:如白色轻纱般的天启,治愈人间的神性力量 * 00:21:26 钢琴 vs 乐团:音乐中两股力量的对抗,隐喻人间的焦土与神性的救赎 * 00:23:23 核心揭秘:喧嚣的电影是第一、三乐章,而片尾的柔情才是他想对“母亲”说的话 * 00:26:16 大师的敬畏:为何连阿格里奇都罕见地回避演奏这首协奏曲? * 00:30:53 姜文的“野生”学习法:不识谱,靠耳朵和直觉,像学母语一样学音乐 * 00:35:10 【音频片段】卡拉扬/魏森伯格版《皇帝》第一乐章(片段) * 00:48:33 【音频片段】卡拉扬/魏森伯格版《皇帝》第二乐章 * 00:53:06 解读卡拉扬:克制而疏离的悲悯,如夕阳余晖般有限的温暖 * 01:01:13 Nadia亲历故事:一次采访如何颠覆对姜文“难搞”的刻板印象 * 01:07:09 【音频片段】姜文演奏版《皇帝》第二乐章(片段) * 01:08:46 终极解读:姜文的演奏是写给天堂母亲的信,充满了小心翼翼的爱与渴望 🌊全新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上线!Yusi关起门来才会说的音乐真心话......这是一档说人话,平视各类音乐的清谈疗愈节目。Yusi携手老搭档Nadie,深度揭秘姜文如何借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弹奏出一封写给母亲、充满脆弱与真诚的私人信件。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Yusi与Nadie携手心理咨询师Simona,深入一桩音乐史上的传奇谜案:钢琴家尤金娜(Yudina)如何用一首莫扎特协奏曲,触动了历史人物斯大林的内心深处?为何一封直言不讳的信件换来的不是惩罚,而是终其一生的聆听?尤金娜的琴声中究竟蕴藏何种力量,与选择流亡的传奇同乡相比,她的演绎揭示了怎样截然不同的灵魂选择?从心理学视角剖析,“苦行僧”般的人格与斯大林被压抑的文艺青年人格,构成了怎样一种奇妙的投射关系? 本期节目跨界探讨艺术、信仰与人性,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超越世俗的深刻力量。 主播 / 周雨思Yusi、Nadie 嘉宾 / Simona (心理咨询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 Timeline: * 00:01:07 传奇谜案:一首乐曲如何触动历史人物斯大林? * 00:03:19 故事主角:一生清贫、潇洒反叛的钢琴家尤金娜(Yudina) * 00:04:10 关键乐曲:莫扎特K488钢琴协奏曲与“连夜录制专辑”的往事 * 00:09:00 灵魂对决之一:一位选择流亡的传奇同乡 vs. 坚守故土的尤金娜 * 00:09:31 【音频片段】 传奇大师对莫扎特K488第二乐章的演绎 * 00:12:27 解读“流亡大师”:用“隔绝”面对创伤,举重若轻的旁观者姿态 * 00:16:41 【音频片段】 尤金娜演奏莫扎特K488第二乐章 * 00:22:00 解读尤金娜:赤裸、无畏、哀而不伤,为整个时代献上的“挽歌” * 00:34:26 心理学解密(1):尤金娜强大的“超我”与“不内耗”的苦行僧人格 * 01:08:26 斯大林侧写:从被家暴的文艺青年到其后来的复杂人格 * 01:09:31 心理学解密(2):斯大林的“弑父”情结与对尤金娜的理想自我投射 * 01:16:15 灵魂对决之二:一位以“滋养”闻名的大师 vs. 尤金娜,如何演绎贝多芬《月光》? * 01:20:00 “滋养型”大师的启示:健全的人格与给予的爱 * 01:31:00 尤金娜的《月光》:黑白混沌中,入世随俗与坚持自我的撕扯 * 01:39:33 当代启示:尤金娜的反抗、“躺平”与守护精神边界的策略 🌊全新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上线!Yusi关起门来才会说的音乐真心话......这是一档说人话,平视各类音乐的清谈疗愈节目。Yusi携手老搭档Nadie与心理学者Simona,跨界解读一桩音乐奇案,从琴声中心理侧写风骨与人性,解码音乐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如何成为触动复杂灵魂的力量。
继上一期节目后(上一期节目点击收听👉🏻莫扎特K488钢琴协奏曲深度解析),Yusi与Nadie邀你共赴一场“尤金娜精神补钙”之旅。本期核心是一部为失眠而作、却成为无数灵魂终极慰藉的音乐圣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为何尤金娜选择在人生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上,才首次公开演奏这部作品?当她中途停下,朗诵被禁的诗篇时,音乐与信仰如何融为一体?通过与另外两位传奇钢琴家的版本对比——一位是以理性著称的怪才,另一位是赋予机械美学以温度的东方钢琴家——我们能听到怎样不同的宇宙观?最终,在尤金娜的演绎中,一个不内耗的灵魂如何走完那条“赴死之路”,抵达永恒的平静? 本期节目不仅是一次深度导赏,更是一场关于“具身认知”、跨学科联想与找回感受力的思维探险。 🎞️ Timeline: * 00:00:33 精神补钙:延续尤金娜的话题,汲取不内耗的骨气 * 00:00:45 本期主角:为失眠而作的终极圣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 00:02:17 传奇现场:尤金娜的临终音乐会,与她朗诵的帕斯捷尔纳克诗篇 * 00:03:40 唱片密码:1968年唱片封面上隐藏的《圣经》临终箴言 * 00:08:33 对比聆听之一:一位以理性著称的传奇怪才 * 00:09:07 【音频片段】 传奇怪才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 * 00:14:42 解读“理性派”大师:整理人生的冷静视角与标志性的小癖好 * 00:21:48 认知探险:音乐与“具身认知”,为何感受力比“干货”更重要? * 00:28:13 跨学科联想:为何编程的鼻祖是织布机,数学的质数是物理的原子? * 00:30:23 【彩蛋】 音乐中的“质数”是什么?留给小听众的思考题 * 00:33:53 对比聆听之二:一位赋予机械美学以温度的东方钢琴家 * 00:40:45 【音频片段】 一位东方钢琴家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 * 00:40:45 解读“温情派”大师:充满生命意识的齿轮宇宙与盛大而温情的理性美 * 00:48:33 终极演绎:尤金娜的《哥德堡变奏曲》,一场灵魂的旅程 * 00:54:19 【音频片段】 尤金娜的《哥德堡变奏曲》演绎 * 00:56:50 解读尤金娜:从沉重孤寂到抵达天国,在万花筒般的宇宙中消散与永恒 🌊全新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上线!Yusi关起门来才会说的音乐真心话......这是一档说人话,平视各类音乐的清谈疗愈节目。Yusi与Nadie邀你共赴一场精神补钙之旅,在尤金娜的《哥德堡变奏曲》中,见证一个不内耗的灵魂如何抵达永恒。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Yusi与Nadie因华人圆号首席曾韵在柏林爱乐的惊艳表现,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音乐探险,目标直指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中那段象征“命运”的圆号独奏。为何同一支世界顶级乐团,在三代传奇指挥的棒下,会对“命运”作出截然不同的回应?从当代温暖包裹的“毛绒枕头”,到德奥式肃穆庄严的“地府宫殿”,再到最终将人彻底击溃、发射至孤独太空的“命运神谕”……当我们被其中一版演绎震撼到无以言表,任命运摆布时,才真正理解了何为“被理解”的深刻。 这不仅是对一部交响经典的拆解,更是一次关于时代审美变迁、个人命运抗争与音乐终极力量的沉浸式体验。 🎞️ Timeline: * 00:00:17 本期缘起:华人圆号首席曾韵执掌柏林爱乐的惊艳瞬间 * 00:02:41 核心议题:纵贯柏林爱乐三代,聆听不同的“命运之声” * 00:05:05 音乐家侧写:为何说柴可夫斯基是“玻璃一样脆弱的孩子”? * 00:09:41 创作背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老柴如何思考“命运”这一终极命题 * 00:14:00 【音频片段】 当代柏林爱乐演绎的柴五圆号(指挥:杜达梅尔) * 00:18:11 解读当代之声:被温暖“包裹”的命运交战,为何让人昏昏欲睡? * 00:22:08 对比聆听之一:一位德奥传奇指挥棒下的柏林爱乐 * 00:29:25 【音频片段】 上一代传奇大师演绎的柴五圆号 * 00:29:25 解读德奥之声:肃穆的“地府”空间感,圆号为何不再是主角? * 00:41:41 审美变迁:为何经典耐听,而当下的“刺激”却容易腻? * 01:02:29 对比聆听之二:一位意大利指挥巨匠与柏林爱乐的终极演绎 * 01:02:29 【音频片段】 另一位传奇大师震撼人心的柴五圆号 * 01:02:29 命运的重击:Nadie为何泪洒现场,体验被“发射到太空”的失重与战栗? * 01:11:19 终极解读:命运不是旋律,而是无法抗拒的“神谕” * 01:21:20 被爱与被理解:为何深刻的艺术总能超越“好听”的层面? * 01:29:00 唯一的解法:被打倒后,依然要靠自己站起来直面命运 🌊全新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上线!Yusi关起门来才会说的音乐真心话......这是一档说人话,平视各类音乐的清谈疗愈节目。Yusi与Nadie携手老搭档,纵贯柏林爱乐三代传奇演绎,从柴可夫斯基的命运号角中,聆听为何有一种解读能将人“发射”到宇宙,体验灵魂的失重与战栗。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本期Yusi与Nadie继续深入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的“命运”核心。除了柏林爱乐三代演绎令人意犹未尽,两位传奇指挥的“王炸”版本将延续此前的震撼:一位是来自战争前线、能让你心跳加速的俄派宗师,另一位则是以“慢”著称、能带你灵魂出窍的哲学巨匠。为何一个版本能听出绚烂的民族史诗,另一个版本又能让Nadie再度泪崩,体验从鹰击长空到融入宇宙的终极旅程?这不仅是一场顶级版本的对决,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听懂”音乐本质的深度探索。 🎞️ Timeline: * 00:00:30 上期回顾:被阿巴多版本震撼后,Nadie的情感余波 * 00:02:41 聆听版本三:一位来自战争年代的俄派宗师演绎 * 00:13:56 【音频片段】 俄派宗师指挥的柴五圆号(列宁格勒爱乐) * 00:13:56 解读俄派宗师:层层嵌套的立体贺卡,为何让人心率不齐? * 00:17:01 历史的烙印:二战围城下的列宁格勒,如何铸就“非遗”之声 * 00:43:00 聆听版本四:一位以“慢”著称的哲学巨匠的终极演绎 * 01:00:21 【音频片段】 哲学巨匠指挥的柴五圆号(慕尼黑爱乐) * 01:00:21 再度泪洒现场:Nadie如何体验从“鹰击长空”到“灵魂融入宇宙”? * 01:07:00 解读哲学巨匠:为何他的演绎极慢却后劲十足,充满东方禅意? * 01:30:33 终极之问:当所有版本听完,你心中的第一位是谁? 🌊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Yusi与Nadie在“命运”的回响中继续深潜,通过传奇版本的终极对决,与你一同探寻音乐如何成为体验生命、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本期Yusi与Nadie以肖邦最出圈的夜曲之一——降E大调夜曲Op.9 No.2为线索,展开一场横跨一个世纪的听觉探险。为何当代演奏家的版本千篇一律,如同“精修整容脸”,而一个世纪前的大师却能用同一份乐谱“掏心掏肺”?从拉赫玛尼诺夫的赤诚相邀,到霍夫曼的精密“雕琢”,再到萨拉·萨蒂与后世君子的神交和小提琴家胡贝尔曼的质朴“粗麻绳”——这不仅是一次古今演绎的碰撞,更是一场关于“活人感”、情感辨识与打破表演式人生的深度对谈。当标准化吞噬个性,当“钝感力”成为流行,我们如何找回音乐与生命中那些不确定却真实的悸动? 🎞️ Timeline: * 00:00:17 引言:为何当代音乐演奏缺乏“活人感”? * 00:01:02 本期目标:通过聆听肖邦降E大调夜曲Op.9 No.2收获“听觉成就感” * 00:02:41 对比聆听:当代钢琴家演奏集锦(“沙龙背景音乐”与表演式惊涛骇浪) * 00:04:39 当代演绎批判:标准化生产、情感剥离与“整容脸”美学 * 00:09:33 肖邦音乐的复杂性:表面明亮下的哀愁与立体情感 * 00:14:39 本质差别:现代人“弹琴” vs 百年前“谈心” * 00:16:31 历史视角:肖邦创作背景与共情演绎的重要性 * 00:18:09 技术分析:节奏自由(Rubato)、错位与无标记琶音的历史惯例 * 00:21:01 直觉与本能:为何节奏变化是情感表达的自然结果 * 00:29:54 历史录音聆听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赤诚相待”与邀请感 * 00:34:09 历史录音聆听之二:霍夫曼的精密雕琢与自我救赎 * 00:38:14 霍夫曼解读:技术炫耀还是自我嘲讽?忙碌背后的痛苦逃避 * 00:45:52 乐器转换:为何萨拉·萨蒂将夜曲改编为小提琴? * 00:48:28 当代小提琴演绎批判:做作、甜腻与“恐怖谷效应” * 00:52:23 表演文化反思:酝酿入戏、自我陶醉与霍洛维茨的讽刺 * 00:56:44 历史录音聆听之三:萨拉·萨蒂本人演奏(1904年录音) * 01:00:15 萨拉·萨蒂风格:好奇、轻灵与向未来听众的致意 * 01:07:16 萨拉·萨蒂与帕格尼尼:时代思潮下的不同张扬 * 01:12:46 历史录音聆听之四:胡贝尔曼的质朴坚毅与“粗麻绳”音色 * 01:15:15 胡贝尔曼侧写:从神童到音乐政治家,拯救犹太音乐家的抗争 * 01:20:01 终极反思:为何过去大师更丰富?体验深度与情感辨识力 * 01:22:24 情感教育缺失:述情障碍、麻木与“钝感力”的陷阱 * 01:25:44 播客价值观:真实表达、情绪流动与拥抱不确定性 * 01:30:58 安全感的悖论:为何追求确定性反而导致最大的不安全感 * 01:33:47 结束语:勇敢体验,打破表演式人生 🌊 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Yusi与Nadie在肖邦的夜曲中穿越百年,通过四位传奇大师的赤诚演绎,与你一同探寻:为何真实的音乐,必先来自一个敢于痛苦、敢于不确定的活人。 *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本期Yusi与Nadie在《音乐闭门宴》的加更环节,带领听众继续深入肖邦夜曲的多样宇宙,从一位“细密缝补心事”的传奇小提琴宗师,到另一位高度纪律性的“轴心式”演绎大师;从当代一位年轻钢琴家的现代尝试,到一位充满童真与魔幻色彩的“奇幻王国”建筑师——最终,在一位“润物细无声”的大提琴泰斗演奏中,我们不仅完成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听觉审美实验,更叩击了一个沉重命题:在技术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正在失去“人”的温度与感知力? 当Nadie再度泪洒现场,Yusi犀利解读“活人感”在音乐中的消亡危机,本期不仅是一次版本对比,更是一场关于艺术本质、教育困境与人性未来的深度反思。 🎞️ Timeline: * 00:00:17 加更开场:延续上期肖邦夜曲,拓展更多版本 * 00:06:13 “针脚心事”版演绎:为何像是“用最细密的针脚缝补自己的心事”? * 00:12:15 即兴与风格:“活人感”演奏从何而来? * 00:18:49 “轴心纪律”版演绎:高度控制式的风格为何更受当代欢迎? * 00:30:44 当代新锐尝试:为何某些现代演绎显得刻意而缺乏意图? * 00:35:39 “奇幻童真”版登场:Nadie为何听到泪洒现场,仿佛闯入“孩童的奇幻王国”? * 00:54:10 师承谱系揭秘:不同大师之间隐藏的风格渊源 * 01:00:44 时代警醒:我们是否正在滑向“人机合一”、失去真实感知的未来? * 01:05:33 教育反思:大师课上老音乐家为何更担心“孩子拉琴时不笑”? * 01:10:37 “润物无声”大提琴压轴:何谓至柔至深的至高境界? * 01:13:45 尾声:有些音乐,让人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 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Yusi与Nadie从肖邦夜曲的多个传奇版本中,追问音乐的“人味”何在,在技术狂飙的时代,我们如何守护感受力、想象力与人性的完整。 *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本期Yusi与Nadia带你深入德沃夏克看似简单却无比深邃的“心头宝藏”——《妈妈教我的歌》。从原曲吉普赛歌集的血脉,到黑人灵歌的律动基因;从克莱斯勒优雅却“不走心”的经典改编,到一位“85后塞尔维亚视觉系小提琴家”令人误以为是“吉特里斯再世”的当代惊喜;直至爵士大乐队恢弘如“人类告别地球挽歌”的终极版本……我们不仅解剖旋律中隐藏的节奏密码,更追问:在这个“人味”渐失的时代,为何我们仍会被一首小曲打动至泪流满面?德沃夏克对母亲、对底层、对异文化那份深藏的平等与悲悯,如何通过音乐穿越时空,照见我们渴望被理解的灵魂? 🎞️ Timeline: * 00:00:17 开场:抛开《自新大陆》,走进德沃夏克更私密的“心头小曲” * 00:01:20 初听《妈妈教我的歌》:Nadia为何第一乐句就眼泪夺眶? * 00:06:44 曲名与歌词深意:母亲眼里的泪光,如何跨越世代流淌? * 00:10:15 德沃夏克的底层基因:屠夫之子、黑人学生、吉普赛音乐与他的“平民美学” * 00:18:49 版本对比一:克莱斯勒小提琴改编——优雅,但“不走心”? * 00:23:48 版本对比二:某当代演奏家的“抡大锤式”演绎为何令人窒息? * 00:24:37 干货揭密:曲中“2/4拍旋律 vs. 6/8拍伴奏”的律动冲突与黑人音乐基因 * 00:33:48 版本对比三:Nadia再度泪崩!85后塞尔维亚小提琴家拉杜洛维奇为何像“吉特里斯转世”? * 00:43:11 “留白的艺术”:为何大师演奏更沉默,却更耐听? * 00:49:13 版本对比四:吉特里斯登场——经典为何更克制、更隽永? * 00:55:58 版本对比五:管风琴与萨克斯版——东方听觉下的“敦煌飞天”与圣母慈悲 * 01:00:41 终极宝藏:格伦·米勒大乐队爵士版——恢弘如“人类告别地球的宇宙挽歌” * 01:05:30 尾声:为什么这首小曲能成为人生所有阶段的“终极避难曲”? 💡 关键干货/知识点: * 律动 (Groove) > 拍子: 真正的摇摆感源于内心对重音移位的感受,而非机械数拍。 * 《妈妈教我的歌》律动奥秘: 旋律2/4拍 vs 伴奏6/8拍(复合拍)的碰撞。 * 乐如其人: 德沃夏克的平民背景、克莱斯勒的潇洒、拉杜洛维奇的苦难与真诚,都体现在他们的演奏中。 🌊 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Yusi与Nadia从德沃夏克的旋律密码中,追问音乐中“人味”的根源,在技术至上的时代,我们如何守护聆听的真诚与情感的深度。 *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本期Yusi与Nadie开启了一场关于“肖邦夜曲在当代如何被演绎”的听觉盲盒探险。从Yusi本人一段即兴、私密的爵士化夜曲录音出发,到典型爵士三重奏的精致解构,再到肯尼·G引发的“电梯音乐”大讨论,最终抵达一位吉他手带着自嘲与幽默感的颠覆性改编。为何一个版本能听出“金属罩中飞出巨型大鸟”的奇幻画面,另一个版本却成了当代生活的浮世绘与讽刺漫画?当古典经典穿越至现代,它是否依然能承载鲜活的时代灵魂?这不仅是一场打破音乐类型壁垒的听觉实验,更是一次关于“何为真正表达自我”的深度探讨。 🎞️ Timeline: * 00:00:17 本期开题:如果无法超越经典,古典乐何苦传承至今?肖邦夜曲的现代意义 * 00:01:32 核心议题:当代人演绎肖邦的意义何在?为何不应“东施效颦”? * 00:03:56 Yusi的思考:如果肖邦活到今天,他会如何演绎自己的作品? * 00:04:32 聆听版本一:Yusi即兴演奏的爵士风格夜曲(私密手机录音) * 00:06:18 不一样的Yusi:套中人的幻想、梦境里飞出的大鸟与枝叶(奇幻、童心) * 00:09:30 探讨版本一:即兴背后的情绪、自由与不贴标签的自我表达 * 00:20:36 聆听版本二:典型爵士三重奏(钢琴、贝斯、鼓)的夜曲改编 * 00:22:35 当代生活的浮世绘、碎片化的连环画与一种“不耐烦”的态度 * 00:26:35 深度探讨:爵士乐的模式化(Cliche)与真正自由的表达 * 00:29:37 聆听版本三:肯尼·G(Kenny G)的萨克斯风版本 * 00:32:14 听感对比:“电梯音乐”的回家感、商业成功与启蒙作用的争议 * 00:37:37 聆听版本四:吉他手兼歌手“Shopan”的幽默改编版(带人声) * 00:40:00 前奏吉他技巧的丰富性 vs. 人声加入后的限制 * 00:41:35 解读歌词:对肖邦的幽默“道歉”与爵士/布鲁斯的嘲讽内核 * 00:43:08 终极探讨:音乐无边界,真正的价值在于表达真实的自己 🌊 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Yusi与Nadie打开四个风格迥异的听觉盲盒,在肖邦夜曲的现代变奏中,与你一同探寻音乐超越类型、直抵真诚表达的永恒魅力。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Yusi与Nadie本期深入德国浪漫派巨匠勃拉姆斯的内心世界,聚焦他晚年钢琴作品Op.119中的b小调间奏曲。为何说勃拉姆斯的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为何一个终生未娶的男人将全部深情写入音符?通过四位钢琴大师的演绎对比——从塞尔金的柔情水妖、白建宇的东方留白、古尔德的理性迷宫到弗莱雷的魔幻宇宙——我们不仅听见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跨越40年的沉默告白,更窥见了音乐如何用结构承载人类最复杂的情感。当Nadie在聆听中潸然泪下,当Yusi在解析和声中的矛盾与平衡,我们终于明白:听懂勃拉姆斯,就是听懂那些从未说出口的深情。 🎞️ Timeline: 00:01:30 勃拉姆斯为何是“难懂的音乐”?结构之美 vs 旋律之美 00:03:50 勃拉姆斯与拉赫玛尼诺夫:本我 vs 超我的音乐人格 00:07:20 勃拉姆斯的音乐语言:为何是“流动的建筑”? 00:12:40 德奥3B传统: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薪火相传 00:18:10 勃拉姆斯的创作困境:贝多芬阴影下的交响曲焦虑 00:25:30 Op.119创作背景:晚年勃拉姆斯的生命沉思及向克拉拉告白 00:33:15 【音频片段】勃拉姆斯Op.119 No.1间奏曲(Rudolf Serkin 塞尔金演奏) 00:36:50 Nadie的联觉描述:水妖般的柔情与无法触及的结界 00:45:20 勃拉姆斯与克拉拉:一生守望的禁忌之爱与精神缪斯 00:52:10 【音频片段】白建宇版演绎:东方哲学下的抽象情感 00:57:40 亚洲表达 vs 欧洲表达:情感颗粒度的文化差异 01:04:30 【音频片段】古尔德版:理性解构与机械美学 01:10:15 古尔德的艺术观:为何拒绝音乐厅,拥抱录音棚? 01:15:50 【音频片段】Nelson Freire 弗莱雷版:南美魔幻现实主义梦境 01:22:40 弗莱雷与阿格里奇:另一段钢琴史上的深情守望 01:28:10 Yusi解读:为何晚期勃拉姆斯超越“爱情告白”? 01:40:00 下期【加更】预告:临终钢琴家弹奏的勃拉姆斯——用音乐告别生命 🌊 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Yusi与Nadie在勃拉姆斯的音符迷宫中发现:最深的感情从不需要说出口,最复杂的结构只为包裹最纯粹的心跳。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 本期Yusi与Nadie继续深入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世界,聚焦作品119中承载生命重量的第一首曲目。为何这部在作曲家生命末梢诞生的作品,会成为无数面临生死边界的钢琴家的灵魂寄托?从一位40岁早逝的哲学钢琴家指间“跌入虚空的迷途羔羊”,到另一位温暖巨人临终前“乘摩天轮升空的顽童”——当两位钢琴家在人生倒计时阶段奏响同一曲目,我们能听见怎样截然不同的生死观?这不仅是对勃拉姆斯晚期作品的深度解读,更是一场关于生命终点如何与自我和解的终极探索。 ❣️友好指路👉🏻本期为超值加更单期,请到小宇宙/着调儿小程序收听完整版哦 🎞️ Timeline: * 00:00:30 本期缘起:勃拉姆斯生命末期的音乐为何吸引临终演奏家 * 00:04:39 【音频片段】哲学钢琴家版勃拉姆斯119-1:跌撞下行的台阶与迷途羔羊 * 00:06:50 解读哲学钢琴家:为何音符间充满不甘与被迫接受的无奈? * 00:14:33 人物侧写:40岁早逝的哲人钢琴家和与他的学者型演绎 * 00:22:15 【音频片段】哲学钢琴家版结尾:从断裂虚空到灵魂重构宇宙 * 00:27:18 对比聆听:温暖钢琴家版勃拉姆斯119-1 * 00:31:00 解读温暖钢琴家:缓慢飞升的巨人与温暖人间的余晖 * 00:35:25 人物素描:永远带着笑容、怕扰民戴耳机练琴的温暖巨人 * 00:42:44 时光追溯:同一演奏家21岁、33岁、49岁三版演绎对比 * 00:50:36 年龄密码:从“故作深沉”到“回归纯真”的生死观演变 * 01:02:45 【音频片段】温暖钢琴家临终音乐会:勃拉姆斯118-2 * 01:03:14 终极画面:怀旧滤镜中乘摩天轮告别地球的顽童 * 01:08:47 泪洒现场:Nadie为何因“美好”而痛哭? * 01:09:05 终极致敬:感谢他告诉我们生命终点可以如此温暖 🌊 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Yusi与Nadie在勃拉姆斯的生命终曲中继续深潜,通过两位临终钢琴家的灵魂对话,与你一同探寻音乐如何成为面对生死、完成自我和解的终极途径。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
🎙️ 本期Yusi与Nadie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肖赛特辑,聚焦肖邦前奏曲OP.28 No.16这首“大爽曲”。当所有选手都在技术竞技的跑道上狂奔,为何有人原地踏步如“跑步机慢跑”,有人却能化身“劲霸电池小兔”绝尘而去?从中国年轻选手赛场“翻车”的遗憾瞬间,到钢琴大师们演绎的“宇宙冲浪手”——当同一首曲子遇上截然不同的手指机能与音乐理解,我们听见的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艺术人格的终极展现。这期不谈玄学,只聊最硬核的技术对决,却意外揭开了音乐表达的本质奥秘。 🎞️ Timeline: * 00:01:08 本期缘起:为何选择这首“技术试金石”作为测评标的 * 00:03:34 【音频片段】肖赛选手版:原地超慢跑的“跑步机困境” * 00:05:28 对比聆听:往届冠军版“猫和老鼠式”花式跑动 * 00:09:17 技术解码:左右手配合如何决定音乐的“移动趋势” * 00:12:47 选手巡礼:从“弹簧震荡”到“秋千摆荡”的技术层级 * 00:20:42 淘汰判定:为何“顺时针头着地”版本遗憾出局 * 00:23:00 焦点时刻:中国年轻选手“U型坡道翻车”现场解析 * 00:31:18 大师登场:“劲霸小兔”版如何实现背影都追不上的绝对速度 * 00:34:41 优雅典范:“脚踏车贵公子”的闲庭信步与层次构建 * 00:39:07 炫技女王:“蹦跳小兔”的活泼演绎与力量控制 * 00:43:28 精灵闪现:“野蜂飞舞式”神出鬼没与空中翻转 * 00:47:01 终极自由:“宇宙冲浪手”在三维空间的任意遨游 * 00:53:09 另类解读:“填色游戏版”的精细化线条与互动体验 * 00:57:20 几何密码:“同心圆大师”如何用摇摆律动重构爵士感 * 01:01:20 终极思考:当技术严重滑坡,唯技术论还成立吗? * 01:05:50 本质揭示:运动轨迹背后的人格烙印与艺术真相 🌊 专注提升音乐审美的播客节目「音乐闭门宴」—— 我们提供生理级音乐体验,不只填充知识,更是唤醒耳朵...... Yusi与Nadie打破常规,通过一首技术型曲目的多版本终极对决,与你一同探寻为何最硬核的技术比较,反而照见了最深刻的艺术本质。 *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周雨思-Yusi音乐审美养成、@Nadie自救 视频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B站:@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抖音:@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