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五十期播客:我希望让伴侣更加主动的陪伴孩子(咨询篇) 这一期我们很有幸邀请到听友群的一位朋友,她目前是一个6岁女孩的全职妈妈,这一期朵妈的咨询问题是:如何让伴侣更加主动的陪伴孩子?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是一个屡见不鲜的问题,那么欢迎你和我们一起来陪着朵妈一起探索她的家庭问题,如果你有同样的困惑,希望这一期也会给你以启发。 这一期播客是《家庭教育圆桌谈》开始决定增加咨询为新的播客形式的第一期,Yumi和扣子会开始邀请不同的家长作为嘉宾来讲述他们的家庭问题,并通过双主播的形式去进行咨询,对于主持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希望听众朋友们可以在倾听后给予建议及支持,如果你希望成为嘉宾,请留言,我们会联系你! 嘉宾:朵妈(有一个小学一年级就读的女儿)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2: 00 嘉宾及主题介绍 02:20 – 07:30 全职妈妈的一天 咨询篇 8:00 – 20:00 朵妈的咨询需求:期待伴侣更加主动的陪伴孩子 20:05 – 23:55 朵妈伴侣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24:00 –44:30 朵妈伴侣为什么无法更好的陪伴孩子呢? 26:10 – 38:00 爸爸的童年和原生家庭影响了自己的教养方式? 38:00 – 44:30 爸爸的养育优点有哪些? 45:00 – 51:55 当代妈妈的困境都很相似:爸爸无法和孩子进行亲密的情感链接,爱的语言有错位 52:00 – 1:01:00 朵妈和伴侣的两性关系是尊重理解且稳定的,但美中不足是亲子关系 1:01:33 – 结束朵妈在咨询后逐渐发现了伴侣的更多优点,并且理解了丈夫的困境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咨询、学业规划等相关内容 公众号:W.E我们教育工作室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九期播客:走艺术路线的家庭看过来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文人墨客的风雅之事,未入寻常百姓家。直到近二三十年来,培训班的出现,我们也有了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和各种其他的艺术及体育素养培育的选择。在始于千禧年附近,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向一阵风一样刮进了不少家庭的教育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们为了挖掘和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艺术兴趣做了很多努力。时至今日,又有不少家庭开始反思,这样的家庭努力是否真的值得?今天我们邀请到在钢琴领域学习工作长达20年的老师,来聊一聊她的艺术生涯以及她对于当代家庭学习钢琴及其他艺术课程的建议与思考,欢迎大家倾听评论! 嘉宾:老严(UBC音乐教育硕士,目前是温哥华朗音艺术学校创办人)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0:00 – 3:00 主题及嘉宾介绍 3:30 – 6:00 小时候觉得钢琴老师很漂亮,很赚钱,所以自己也走上了这条路 6:30 – 13:30 启蒙老师和家长的坚持在艺术路上对于孩子尤为重要 13:30 – 18:30 音乐可以改性,同时还可以促进学习成绩? 18:36 – 24:00 对于家庭来说付出的财力和精力有哪些? 24:30 – 30:30 对于老严,收取学生要看家长 30:50 – 36:12 天赋不足以单独支撑一个学生艺术之路的成功 36:20 – 37:33 几岁开始学钢琴比较合适? 37:45 –50:00 走艺术路线的学生会有哪些现实的挑战? 51:22 – 56:00 艺术生在AI科技发展下会有什么影响? 56:00 – 结束 喜爱>努力>天赋,请守护每一个孩子的艺术兴趣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咨询、学业规划等相关内容 公众号:W.E我们教育工作室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八期播客:一个勇敢青少年的表达,我生病了(本期分为上下两篇) 近几年,遭遇心理疾病困扰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抑郁症的名字已经不再是小众的名词,然而有种疾病很容易与抑郁症混淆被误诊,但其实更加危险,叫做双相情感障碍。除了抑郁,在疾病的另一个状态躁狂发作时他们会情感高涨,精力充沛。由于像梵高这样的病人太有名,也会被误解为天才病。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勇于在社交媒体平台展现自己的病情的女孩,她希望通过个人情景剧的展现共情更多患病的人们以及科普双相的正确理解方式,通过她我们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家庭及个性原因患有双相。那么希望这期节目可以让大家了解双相障碍,同时也希望给家庭启示。 下篇主要是认识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学习如何与双相人群陪伴引导。 嘉宾:李药丸,一个勇于在小红书上展现真实的小双(双相情感障碍)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03:00 在社交媒体上最担心对于未成年的误导 03:43 – 07:30 他人的话语和人际关系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较大 07:40 – 13:00 双相患者身边的人应该怎么做去更好的陪伴他们? 13:00 – 24:00如果在躁期/郁期应该怎么做? 24:00 – 28:00 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更以宽容接纳的心对待患有双相的学生们 28:35 –34:00 长期服药对于患者真的很痛苦 34:00 – 结束 李药:感谢所有人的爱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咨询、学业规划等相关内容 公众号:W.E我们教育工作室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八期播客:一个勇敢青少年的表达,我生病了(本期分为上下两篇) 近几年,遭遇心理疾病困扰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抑郁症的名字已经不再是小众的名词,然而有种疾病很容易与抑郁症混淆被误诊,但其实更加危险,叫做双相情感障碍。除了抑郁,在疾病的另一个状态躁狂发作时他们会情感高涨,精力充沛。由于像梵高这样的病人太有名,也会被误解为天才病。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勇于在社交媒体平台展现自己的病情的女孩,她希望通过个人情景剧的展现共情更多患病的人们以及科普双相的正确理解方式,通过她我们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家庭及个性原因患有双相。那么希望这期节目可以让大家了解双相障碍,同时也希望给家庭启示。 上篇主要分享探究嘉宾的疾病产生原因以及原生家庭原貌。 嘉宾:李药丸,一个勇于在小红书上展现真实的小双(双相情感障碍)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02:38 嘉宾及主题介绍 2:38 – 10:00 因家庭父母关系和自身高敏感个性原因而导致了疾病的开端 10:00 – 16:00 解释双相情感障碍 16:00 – 27:22 李药分享她的原生家庭 27:24 – 41:30 Yumi提出质疑,现在李药家庭关系和解是真的和解吗? 41:30 – 47:26 李药和父母都进行了第二次重生 47:30 – 结束 为什么想要通过社交媒体来展现自己双相的生活?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咨询、学业规划等相关内容 公众号:W.E我们教育工作室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七期播客:低龄儿童玩手机,拦还是不拦?(这期音频质量因为设备问题可能会感觉声音较小,希望大家调高音量倾听) 现在真的有孩子可以不玩手机(电子产品)吗? 据报道,出生于2020后的孩子,不到一岁就可以玩转电子产品的不在少数。但这是所有父母的心病,不愿意孩子过早接触手机(电子产品)。作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作为大人的我们就很难离开,在耳濡目染下,孩子掌握学习的更快。如果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手机,同时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欢迎倾听我们这一期的闲聊,希望给你一些启发! 嘉宾:怡宁,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WE我们教育团队成员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01:24 主题及嘉宾自我介绍 1:25 – 9:00大家在手机的日均使用时长及用处 9:24 –14:45 扣子和Yumi面对孩子玩手机(电子设备),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 14:45 – 20:55 需要和低龄儿童建立玩电子产品的原则,越早越好 21:32 – 31:37如果因为手机与祖辈发生育儿冲突,应该怎么办? 32:00 – 37:00 孩子看手机是因为老人带娃? 38:00 – 47:53 多胎子女比独生子女更不容易被电子产品吸引? 47:26 –1:00:00 低龄儿童玩电子设备的好处有哪些 1:01:25 – 结束 作为家长怎么样应对孩子玩手机,需要我们拥有一个“中庸”的心态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咨询、学业规划等相关内容 公众号:W.E我们教育工作室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六期播客:当儿女双全,家庭教育是否需要因材施教? 儿女双全,凑一对好字,是很多家庭的美好愿景与梦想。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育男孩和女孩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在更新迭代。在倡导女孩一样优秀的今天,男孩和女孩还需要不同的养育方式吗?这一期我们邀请到有着三个孩子的妈妈来聊一聊她真实经历的儿女双全育儿经。用心养育多个孩子,很多艰辛,很难完美,但这里的故事一定真实。期待真实的故事,会带给你启发。如果未来拥有儿女双全的家庭,你又会如何进行教育呢? 嘉宾:小鱼妈妈, 男孩11岁,双胞胎女孩们4岁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2:50 主题及嘉宾介绍 2:50 – 6:15 小鱼的三个孩子大部分时间是由自己抚养:痛并快乐着 6:15 – 19:30 养育男孩会刻意让他多接触男性 19:30 – 26:30 如何处理儿子和女儿的冲突?男女无法做到真正平等? 26:50 – 31:05 如果孩子无法向自己想象的方向发展,可以坦然接受 31:16 – 47:13 重男轻女无法避免,如何教育? 47:25 – 55:20 当学校教育无法做到男女平等时,会发生什么 55:25 – 1:00:00 父亲在家庭充当的角色: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01:26 – 结束 对于新手爸妈的建议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咨询、学业规划等相关内容 公众号:W.E我们教育工作室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五期播客:卷卷卷,卷向哪里?(本期分为上下两篇) 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离不开内卷的命运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播客栏目邀请到这样的一位嘉宾:从小到大她应该是别人眼中的学霸,我们口中所说的“卷王”,以当地高考前十名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目前攻读清华大学与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这一期干货信息量爆炸,不仅从多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分析内卷的由来,更戳破了当今社会内卷背后的真相,最后从大时代背景下思考每个人到底如何选择出路。不可错过的一期节目,希望大家保存收听。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下篇主要探讨目前中国精英大学生的空洞感与晚熟现象与在美亚裔留学生的内卷现状。 嘉宾:婉怡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本科,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高等教育学博士候选人(清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中-大学衔接、教育与社会公正等。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4:00 目前中学生辍学比例急升,失去了“卷的资格” 5:00 – 17:20 探讨内卷下目前精英大学生的空洞感与晚熟现象 10:00 – 14:00 目前的单一评价体系造成了内卷? 17:38 – 22:00 在美国留学生感受到的是潜规则的卷 22:30 – 30:55 亚裔赛道在北美更窄,更内卷 30:55 –33:56 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是服从性而不是创新性个体? 34:00 –43:00 破除内卷,需要制度和教学的深入改革 43:00 – 结束 学校和家庭在破除内卷上应该做什么?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五期播客:卷卷卷,卷向哪里?(本期分为上下两篇) 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离不开内卷的命运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播客栏目邀请到这样的一位嘉宾:从小到大她应该是别人眼中的学霸,我们口中所说的“卷王”,以当地高考前十名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目前攻读清华大学与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这一期干货信息量爆炸,不仅从多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分析内卷的由来,更戳破了当今社会内卷背后的真相,最后从大时代背景下思考每个人到底如何选择出路。不可错过的一期节目,希望大家保存收听。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内卷理论的由来,嘉宾的“卷王”之路,卷是东亚式通病的现象探讨。 嘉宾:婉怡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本科,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高等教育学博士候选人(清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中-大学衔接、教育与社会公正等。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04:46 “卷王”嘉宾及主题介绍 5:04 – 18:33 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内卷”这个词汇?感受如何? 8:30 – 10:00 内卷化理论来自于人类学研究 10:00 –13:20 内卷现象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形式非常相似:封闭模式,投入大效率低 13:25 – 16:13 内卷现象也可以用剧场效应来解释 18:34 – 24:00 婉怡从小到大总被称作学霸:自认为是努力而不是卷 24:00 –30:36 进入北大元培学院,第一次感受到卷与低效投入 31:00 –37:30 内卷给所有人的心理与身体健康造成了恶性的影响 37:45 – 46:15如果努力不是被迫,并且快乐,就不是内卷? 46:15 – 47:50 内卷一定是被迫的 47:50 – 1:02:00 可以选择不卷吗?但这好像是东亚式通病?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四期播客:独生子女,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独生子女是8090时代浪潮的缩影,现如今社会已开放二胎与三胎政策,但是独生子女也只能作为父母去享受这一政策了。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两位90后和95后的独生子女,来谈一谈他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聊一聊独生子女背后的故事,这一代人的人生底色。探一探当下社会背景下,成年独生子女的挑战与机遇。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下篇主要探讨作为独生子女的劣势,独生子女的婚姻与养老压力。 嘉宾:90后独生子来自江苏,95后独生女来自浙江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11:10 作为独生子女的不如意是什么 11:29 – 21:00 独生子女承受的催婚是什么样的(权力关系的改变) 21:00 – 30:00 父母一代搞混了婚姻,家庭,生育的概念? 30:20 – 39:35 想到抚养父母,是沉重的压力吗? 40:00 – 结束 未来社会应该给予独生子女什么样的帮助:养老院,科技帮助,独生子女的特殊优待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四期播客:独生子女,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独生子女是8090时代浪潮的缩影,现如今社会已开放二胎与三胎政策,但是独生子女也只能作为父母去享受这一政策了。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两位90后和95后的独生子女,来谈一谈他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聊一聊独生子女背后的故事,这一代人的人生底色。探一探当下社会背景下,成年独生子女的挑战与机遇。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江浙沪独生子女的当下生活,是否想要拥有兄弟姐妹,还有作为独生子女的优势。 嘉宾:90后独生子来自江苏,95后独生女来自浙江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2:37 嘉宾及主题介绍 2:40 – 06:30 江浙沪独生子女为什么火上热搜? 06:35 – 27:39 如果人生重来,你会想要一个兄弟姐妹吗? 27:39 – 30:25 拥有好的兄弟姐妹,可遇不可求 30:30 –43:42 作为独生子女最大的受益是什么?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三期播客: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开始了在家教育(Home School) 当孩子年满三岁,将孩子送入学校进行教育是全世界范围内觉大多数人的选择。公立学校的普及,让我国几乎全部的学龄孩子都有了学习的机会。不过,说起普及的义务教育,又时常和应试教育捆绑在一起,让家长们又爱又恨。今天我们请来了嘉宾讨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家教育(Home School)。孩子不进入学校系统,而靠家庭与社会资源的学习方式。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这听起来都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这里需要巨大的底气、勇气和能力等等。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爸爸,他和妻子两人从孩子幼儿决定实行在家教育,并且现在创立了共学社区,探索着不一样的教育可能性。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故事来揭开在家教育的神秘面纱。 嘉宾:黄老师(有两个孩子,9岁女儿,8岁男孩), 目前是问渠共学社区创始人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1:40 主题及嘉宾介绍 1:40 – 07:20 不是很认可周边的教育资源,决定进行在家教育 07:50 – 19:36 做出决定的勇气和底气来自于:与太太有着同样的教育理念并且从未放弃自我学习 13:16 – 19:36经济基础有,但这件事并没有花费很多费用 20:00 – 25:00 如何在共学社区进行学科教育,有哪些学科教育呢? 基础课程: 阅读,数学,英语,科学主题课程 重视课程:艺术,项目式学习PBL 25:15 – 30:00 是谁在负责带课程?老师的资质如何?谁在进行管理? 30:17 – 33:43 学生的接受程度怎么样? 34:00 – 37:00 最大的成长收获是:认知自我,成为更好的人 37:00 – 42:37 是否有想过孩子的未来?进入大学还是另一种别样人生? 44:00 –51:00 这个共学社区帮助里面所有人完成了自洽,“孩子拥有了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51:00 – 1:00:00 对于想要选择在家教育的家长说:对于家长要求极高,没有最完美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 1:00:00 – 结束: 学习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二期播客:我去支教,乡村学生给我“上课” 去中国大山支教,这是很多教育人会有的的热情与初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投身支教事业,我们作为教育从业者非常欣喜看到这一变化,同时也非常好奇真正的乡村教育如今进展到了什么地步。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曾经在广西支教两年的老师,他用最真实的经历去表达最深切的感受,我们在与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到最颠覆认知的支教经验细节、乡村学生的真实面貌、和老师认为乡村儿童最需要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什么。欢迎大家的倾听与探讨! 嘉宾:BOB,一五到一九年波士顿大学本科卫生科学专业,一九到二一年美丽中国支教项目,二一年结束之后回北京从事教育行业。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0-01:40 主题、嘉宾介绍 01:50 – 04:40 Bob在广西乡村支教,扣子在北京打工人子弟学校支教,一人担任数职 04:50 — 11:54 Bob因为人生迷茫选择去支教,找寻自我存在价值感 12:44 — 17:35 最颠覆大家认知的支教经验细节 扣子:支教班级不用黑板擦,用海绵;学生带刀上学 BOB:孩子洗澡没有热水 17:40 — 30:54 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缺乏安全感与关注度 31:00 — 34:04 学习的困难度非常之高,但这也并不是支教老师最关注的 34:10 — 36:10 和城市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素质和创造力 36:10 — 45:40 最适合乡村儿童的教育是什么?他们的命运是一种轮回? 45:40 — 55:00 家访让支教老师们于心不忍 55:03 – 58:00 乡村儿童最需要的家庭教育是什么? 58:10 —1:05:01 支教与留守儿童,社会的议题 1:05:01 – 1:11:01教育需要学会接纳,回归最初的本心 1:11:30 – 结束 推荐什么样的人去支教?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