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从一档走红的厨艺综艺《一饭封神》聊起。从“大厨的艺术表达”到“榜单的权威幻象”, 再到跨时代的“餐桌追求”。 节目里,我们聊了人生的一道菜、记忆中的番茄味、大厨的艺术气质、抄袭与致敬的界限,美食历史中重要的人和机构,还有那些我们亲身体验过的餐厅与榜单。 ✨ 节目亮点 * 厨师与艺术家的共同逻辑 * “预约制”背后的阶级游戏与餐饮中的假仪式感 * 番茄味的社会学:味觉如何形成人的文化认同 * 菜谱: 抄袭、致敬与创意的边界 * 从米其林到黑珍珠,定义“高级”与“好吃” * 从榜单信仰到口碑疲劳:餐饮公关与社交媒体的副作用 ⏱ Timeline 01:30 🧑🍳 “一道菜诠释一生”——厨师综艺的终极命题 02:10 🍝 开场:人生的一道菜,为什么是意大利肉酱面? 03:20 🍅 从番茄说起:味觉记忆与家的共鸣 05:00 📘 人生公式与“极致的简单”:物理学家的隐喻 06:40 🧽 “我不做饭,但我洗碗”:厨房里的角色分工 07:15 🍅 番茄味的成长记:从西红柿炒蛋到罗宋汤 09:10 🌍 番茄的全球漂流:英式早餐、番茄酱、食物兼容性 10:50 🧂 “大人味” vs “小孩味” 12:30 🥛 瑞士的奶酪天堂 13:15 🍪 情绪与饮食:谁在高兴时吃,谁在难过时吃? 14:57 🎃 万圣节的南瓜,圣诞节的苹果派 17:26 🥮 中秋的月饼,南北融合的餐桌记忆 19:20 🍲 豆花甜咸之争:地域风味与饮食认同 20:52 📺 《一饭封神》的独特:厨艺综艺的新领域 23:37 💫 厨师是艺术家 25:55 🥤 喜茶、麦当劳与大厨代言:流量与品味的交叉点 27:20 🥘 锐评环节:帅大厨餐厅的“预约痛” 32:05 📋 菜单的诗意与做作:当餐饮失去有效沟通 34:22 🍖 红烧肉评测 36:30 💬 被PUA的顾客:餐厅服务与尊重的边界 41:31 🍽 抄袭与致敬:菜品创作的灰色地带 43:20 💌 一位真诚厨师的“致敬声明” 45:41 💎 模具的秘密:从国外名厨到本地复 47:42 🌮 美食纪录片与创新精神:从NOMA到墨西哥主厨 49:08 🐉 惠灵顿牛排与艺术创作的自由度 50:13 🎨 抄袭、共创与文化经典:当创意成为公式 51:52 🍷 好友聚餐的餐厅选择:环境、气氛与安全牌 53:24 🧠 炼金术师Alchemist餐厅与“猎奇”的浪漫 54:47 📊 榜单信仰:米其林、黑珍珠与亚洲五十 55:35 💰 必比登的经济美学:米其林的平民支线 58:00 🍜 西安与成都:地道食物与榜单缺席 谭·家蹄花 60:20 📆 米其林的评选机制与数据 61:11 🔍 入选≠获星:榜单阅读的误区 62:38 🗺 亚洲前五十:东京、曼谷、新加坡的食艺竞争 65:06 🍴 餐饮公关与口碑经济:谁在制造“好吃” 66:57 💎 黑珍珠 vs 米其林:榜单的文化差异 70:46 💢 当榜单被滥用:对“博主推荐”的反思 73:34 💡 好餐厅的七个标准:我们各自的TOP 3 79:10 🏫 美国的“新东方烹饪学校” 81:15 ⛪️ 美国烹饪学校CIA和Roth Hall 82:22 ⚖️ 女律师、烹饪学院院长Frances Roth和厨师教育倡导者Katharine Cramer Angell 86:15 👊 “高等烹饪界的哈佛”、CIA是美国烹饪的西点军校 87:47 🧑🎓 学校里学生可以经营的餐厅,烹饪界最前沿 91:31 🧑🍳 不培养技艺娴熟的厨师 92:17 👸 Julia Child 全美的法餐厨神 《精通法国烹饪艺术》 Julie &Julia 朱莉和茱莉娅 96:26 👩 女性友好的烹饪学校 📚 提及资源 * 《一饭封神》(中国大陆综艺 腾讯) * 《黑白大厨 料理阶级大战 흑백요리사: 요리 계급 전쟁》(韩国 Netflix) * 《新世代厨神 NEXT GEN CHEF》(美国 Netflix) * 《美食不美 Ugly Delicious》(美国 Netflix 纪录片) * 《朱莉和茱莉亚》Julie & Julia * Books:Fuchsia Dunlop 《花椒与鱼翅》 * NOMA 餐厅 & 《Noma Projects》食谱系列 * 亚洲前五十餐厅榜单(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 黑珍珠餐厅指南 * 米其林 Bib Gourmand / Michelin Guide China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