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情绪的管理与表达,是我们在人生各个阶段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一期,聊一聊我们各自读完这本治愈人心的心理学畅销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后的所思所想。 05:35 愤怒上头的时候,就像一只即将爆炸的煤气罐。 07:00 自证预言:过程中的心态会影响事情的结果,以及后续对整件事的看法。 19:50 走出负面情绪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自己的“积极主动” 23:03 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更好地觉察自我,实现自我成长 34:15 从自身经验总结出的直面和解决负面情绪的几个方法。 任何情绪的存在都有理由,即便是一时的困境,也会让我们在事后有所收获。 而且还有更多美好的事情还在未来等着我们去体验!🙌 本期BGM🎵:村井秀清 - 人生フルーツ#1
在人际交往,职场,家庭,亲密关系等等各种生活场景下,不断琢磨已经过去的对话,发生的事情,思考“对与错”,纠结“做or不做”😖。懊悔于过去无法重写,对走向未来又左顾右盼,最后被精神“内耗”狠狠困在原地,踌躇不前。 这期节目,我们想分享对“内耗”的一些小小见解。 人为什么内耗?它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自我调整到一个平稳的内心状态。 04:25 世界上真的有不求回报的爱吗?享受付出过后的快乐和满足感,其实也是一种隐形回报。此刻其实还是在心存期待。一段健康的关系,恰恰需要动态平衡的付出&回报,也避免了内耗。 09:30 媒体以及影视制作公司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影视作品会对个人审美及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切忌对感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13:20 不要轻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随波逐流:坚持用自己内心的准则去评判事物。遇到令自己不舒服的人,也可以选择直接远离。 18:03 看待“延迟满足”,角度要打开:不必在吃喝等小事上克制欲望,过分消磨意志力也会产生一种压迫感。 29:20 谁痛苦,谁改变。学会课题分离: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无法改变;“我”只能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32:47 亲密关系中需要建立合理的期待,也要学会表达,从而减少内心的冲突感所带来的焦虑。 "不必追求意义,因为,我们就活在意义之中,不要去做其他人,其他人都有人做了。请尽力做好自己,做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你不必是一朵花》 要相信:喜欢自己,由内获得能量,远比纠结于如何让这个世界喜欢自己更重要! 本期BGM🎵:Christina Kuong - Forest Mixtape
*内含剧透* 本期节目是我俩对于胡歌,高圆圆主演的电影《走走停停》的观影感受分享。 这是一部文艺轻喜剧,镜头聚焦于一个小家庭,对于主角的生活日常轻描淡写,没有宏大的价值观,结尾余韵悠长,全凭观众自己理解。适合周末躺在家里看,和一周工作中遇到的紧张和焦虑say bye bye!👋 02:10 “淡”人看“淡”片 & “上海滩风云人物宝总”摇身一变”北漂失败原地躺平小镇青年” 05:50 当代媒体报道中的微妙“真实”:选取和编辑部分信息以强调某些主题,并非人物和事件全貌。作为观众/读者,态度会变得更加审慎。 18:40 所谓“自洽”是动态平衡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生活,就是不断变化的,总有新的元素加入来打破已有的平衡。 23:40 影片呈现的典型中式父亲&沉默而细腻的父子互动 30:25 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认清这一点,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尽最大可能努力吧!🫡 35:38 所爱之人离开后,曾共有过的每个角落都有ta的影子。与其惋惜追忆,不如把握好当下每分每秒共处的时刻! 44:20 真实的定义。在他人面前为了展现更好的一面,稍加修饰,内核依旧是那个“我”。 48:30 车流拥堵,走走停停。暗喻人生,不会一路高歌猛进,平淡中的曲折迂回是普通人的生活常态。 “成功不见得是金子,失败不见得是屎,混得好混得差,就是别人嘴上说说,你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就可以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生活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糟。 认清自己,诚实面对自己,对得起自己~ 本期BGM🎵:高小阳; 高天祥 - 走走停停
午夜梦回,想到曾经的那些“社死”经历,依旧还是会感到“脚趾扣地”! 但是!成长,就是得学会和自己和解! 在一次次尬出天际的体验中,渐渐摸索出下次应对同样情况的诀窍,同时不断强大着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01:10 应该不是我一个人,小时候管陌生人叫过“妈”吧! 09:04 克服尴尬之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18:50 面对尴尬,反应大不同 23:27 其实,把一件事圆满完成的成就感彻底打败了尴尬诶! 本期BGM🎵:La Luna - Lucy Schwartz
在这期节目里,和一疯聊到了日常生活中自己和对待他人的沟通模式,发现其中还是有挺大的差别。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双向的过程。 表达自己固然很重要,但是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表达的内容?最终是否准确接收到我想表达的信息? 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东西。 对在乎的人别太冷冰冰,即代表着“我”的态度不是僵硬的,冰冷的;也代表着对方接收到信息时,ta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温度。 03:30 装修,谁装谁崩溃 08:00 有过思考之后选择的表达方式,呈现效果完全不同 16:57 直接的人,其实很“自我” 本期BGM🎵: Exile- Taylor Swift,Bon Iver
小时候,我望向世界的眼光是清澈的。 等到再长大一点,拥有了一些人生经历,来自工作,来自朋友,来自陌生人……一切让自己意识到,世界可以是混沌无序的,我看向世界的眼光也随之逐渐的变得浑浊。 又过去一段时间,当我不断反复思考着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灰暗时刻”…… 其实,即便这个世界确实是混沌无序的。我也想保持自己身上最初看到的那层“清澈”,去面对困难,应对我们后面未来的人生,认识更多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01:13 迪士尼,我对“真善美”最初的认知来源 07:40 高中放学路上的奇妙/特经历 09:40 天真善良,诚可贵! 18:10 任劳任怨的大白也需要理解。 本期BGM🎵:Michael Giacchino - Married Life;Alessia Cara - How Far I'll Go
本期聊了成年之后和父母相处日常中发生的小矛盾,非常的“鸡毛蒜皮”。😂 但也让我们意识到,这种矛盾起源于作为孩子的我们对父母有着一些“理所当然”的期待,希望他们无条件理解我。父母对我们的认知有些偏差,即始终觉得我们都是个孩子,需要照顾和教导。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的原则。渐渐地发现,自己和爸妈的亲子关系发展也受限于这个框架之下: 尽管父母是在这个世界上与我最亲近的存在,但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达成一致,也不一定会拥有理想中的“理解万岁”…… 多些包容和理解,少些理所当然的傲慢。 试图用争吵证明自己不是长久的策略。毕竟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身心愉悦,从而延年益寿嘛~ 00:30 因为房间不够整洁,获封 “自私的95后” 13:25 “父母是股权不断稀释的小股东” 15:54 热牛奶的“小风波” 20:48 发起争吵,寻求认同 本期BGM🎵: Peter Pan was right - Anson Seabra
本期节目中,我们各自分享了过往生活中感到过脆弱的时刻。 在那些场景中,我们试图看清处于混沌状态的内心,正视自我对外界家人或是朋友的情感需求,和这份需求之下的平衡。 这份由一时的敏感脆弱所带来的低落情绪,在事后看来也没那么糟糕,让我们看见了自己在日常状态中鲜少暴露的一面。 感觉对“自我”的认知又完整了一些! 00:58 i人的social time 03:16 “我”被看见了 10:00 一次购物引发的“家庭战争” 16:50 和自己对话的“随笔”分享 本期BGM🎵:你 - 林依晨
众所周知,人类的本质是“双标”~ 本集讨论了在日常各式各样的特定环境下, 我们会不自觉使用双重标准/多重标准对待不同的人,有意无意地忽略此前内心已经立下的一些做事准则。 大方承认自己的双标行为,实际也是在觉察内心并且坦诚面对自我,这感觉挺不错的!😄 01:10 那一场,抢票小风波~ 05:18 意识到,“我”总有偏好 06:55 馄饨店阿姨 vs 外送小哥 本期BGM🎵: Better - Regina Spektor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