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野蛮声长》主播景玉 上网越久越能发现自媒体圈子的怪现状:装疯卖傻的“电子宠物”横行,千篇一律的跟风内容霸屏,猎奇博眼球成了流量密码… 是平台算法扭曲了表达?还是受众的口味倒逼了创作?很多朋友正是对“活人感”和真诚表达的渴望,让大家在短视频的喧嚣之外,重新拥抱了播客这片“净土”。但播客就真的能独善其身吗?当“播音腔”成了评判标准,当“真善美”成了贬义词,当表达的空间不断被挤压,内容创作者如何在流量洪流和自我坚守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撕开“自媒体神话”的包装,直面创作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是做迎合流量的“网红”,还是做忠于表达的“内容创作者”?或许答案不在非此即彼的选择里,而在我们是否还愿意相信,真诚的表达本身就有力量。 【时间轴】 00:00——网络奔现录播客,景玉的紧张与兴奋。 04:08——自媒体=网红?内容创作者?选择后者并“赚不了大钱”? 07:35——为何现在自媒体越来越难做?“劣币驱逐良币”与“电子宠物”现象的讨论。 12:55——中外表达环境差异(播音主持专业的独特性)、播客作为“收音机3.0”的轮回。 17:16——听众为何关注“播音腔”?我们还需要有对“说人话”与自然表达的坚持。 22:24——老一辈为何轻信自媒体?传统媒体权威性与自媒体野蛮生长的冲突。 28:04——用户画像与下沉市场:创作者如何定位受众?面对下沉市场的内容困境。 31:56——好的内容需要思考与沉淀(以周星驰喜剧、脱口秀为例),对抗生活的“悲情底色”。 39:22——跳出舒适圈的迷思?拒绝跟风与“互联网用语”的经历。 43:16——从直播带货退出的原因,内容审核的“矫枉过正”与对播客自由的期许。 45:45——不追热点是能力限制还是选择?基于真诚而非蹭流量。 47:46——内容创作者是否需要为受众负责?赵本山小品与“教坏人”争议的再思考。 54:31——春晚的失落-语言类节目为何不再经典?审核、脱离生活、明星化与“真活人感”的消失。 59:21——如何清晰表达观点?情绪与立场、观点与引导的边界探讨。 01:17:15——鲜活感vs“审慎”与“内耗”。关于“阴暗面”、真善美、表达自由的深度碰撞。 01:33:49——景玉预告下期爆料:直播、MCN、博主内幕、爆火背后的操作逻辑! 【本期感悟】 自媒体时代,人人手握麦克风,但喧嚣之下,真诚的表达反而成了奢侈品。我们追逐流量,却可能迷失了初心;我们渴望被听见,却可能戴上了迎合的面具。景玉的经历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容创作者在流量焦虑与自我坚持间的摇摆。李诺的“审慎”则揭示了表达背后更深层的自我对话与责任思考。这期节目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撕开了“内容创业”的华丽包装,暴露出其间的困惑、妥协与坚守。它提醒我们,无论是面对算法的裹挟,还是审核的边界,或许最重要的,是守护那份作为“活人”的表达欲——真实、有瑕疵、带着思考的温度。毕竟,在信息过载的洪流中,能触动人心、留下回响的,往往不是最精巧的表演,而是最本真的共鸣。对听众而言,是选择做被喂养的“电子宠物”,还是主动寻找有深度的声音?对创作者而言,是做转瞬即逝的泡沫,还是努力成为有粘性的经典?答案,在我们每一次的点击、收听和表达之中。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