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16期,也是倒数第84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轻刀快马听友TY。 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TY在美国待了两所学校、做了三年中文老师以后,开始了她持续至今的自由职业者生涯。 教中文、做翻译、设计课程、帮朋友的机构做直播……作为访谈者,我习惯了用每一段工作经历去串连访谈对象的生活。很显然,这种思路在TY这里完全行不通。 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我心中有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但我更期待自己因为这个不确定性而是采取行动,而不是因为想到这个不确定性去害怕。当我开始有所行动,哪怕是读一本书,哪怕是和你聊天,哪怕是跟一个朋友约一个五毛钱的电话,好像都在帮助我把混沌减少一点。 有人曾经问我,你有什么喜欢做的事儿?我好像列不出来很多,我就喜欢语言,我没有很多特别感兴趣的,可能暂时没有找到。所以我发现这些星星点点的东西,它是有一些串连的,只是串连的线可能是透明的,大多数东西都和与人沟通、有意思的教学方法相关联……我现在对于坚持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我并不觉得坚持或者像打卡这样的事情那么有意义,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积累。也许我在30天里只有3天的积累,但我持续地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去捕捉亮光,比起30天里全部都打卡,但是我打得好疲惫,我只是为了不去放弃30天、100天这个数字,我还是选择前者。 我们的访谈过程一如她的工作和生活一样随性,如果真的存在一根主线的话,那么大部分时间我们俩的对谈内容都偏离了主线。 但是,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真的存在主线么?如果有,我们又应该如何确定自己正在主线之上呢?如果我们在20岁的时候没有加入主线剧情,30岁了还来得及么? 如果这些问题同样也在困扰着你,或许TY的回答和思考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轴】 03:10 保送财大英语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7:10 虽然是财大人,可是一想到西装革履的金领我依然会脚趾抓地 10:13 进社区教老爷爷老奶奶学英语,是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片段 13:05 到非洲去,到加纳去,并非到远方寻找意义,远方本身就是意义 16:57 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让我更坚信自己的与众不同,我自洽了 21:36 美国教育学硕士到底水不水?做一个浅浅的科普 28:28 打算在美国做老师应该怎么找工作?找关系么?有编制么? 30:21 在美国教中文的第一年:基本每个周末都在哭 34:23 居然有这么酷的学校?用三个月的时间创造一门语言? 42:06 很遗憾,我用了三年时间,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那么喜欢做老师 46:22 自由职业者太难了,真的是人均时间管理大师 52:12 为什么没再选择全职工作?因为没想好,也因为我结婚去啦! 55:09 八年异国恋、灿烂法兰西:亲密关系是成为彼此的过程 62:47 做老师这个事:用29岁的思考去批判22岁的选择,是不公平的 66:31 我的生活看似自由,并非无忧,爸爸依然希望我有一份稳定的全职工作 69:42 父母只能送你到,他们可以送的地方,陪你看他们看过的风景 72:26 念老年大学的妈妈,是与时俱进的妈妈 74:31 用“标准的35岁”去反推当下的选择,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81:24 当你开始思考“现在随大流是不是太晚了”,你已经在大流中了 88:57 我的生活,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根线,是一连串星星点点的亮光 93:05 很幸运,那些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似乎都在按照我的节奏展开 96:07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欢迎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15期,也是倒数第85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大学同学阿禾。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阿禾回老家成都做了公务员,当时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留在上海的机会。 六年过去了,我们又开始羡慕阿禾,羡慕她早早逃离了大城市的内卷,羡慕她不用担心35岁危机。 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我是有在想的,但是我好像更多时间花在了去焦虑这件事情上。我很担心我未来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但是我又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于是我就总是看身边的人在做什么,如果她们提供的一个方向,我觉得还可以,我去尝试了,可能我反而就比较容易把这个事情做成。但是如果我没有人去提醒我了,去告诉我了,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今天我跟另外一个朋友也在探讨,我好像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能把我自己撑起来的支点,当时我也正好就用了这个词。就像你刚才说的,工作确实承担不了这样的角色。那是不是非要把自己撑得那么起来?又有几个人能把自己撑起来? 去成都之前,我对阿禾的生活有很多想象:稳定的工作、熟悉的环境、安逸的生活,有大把时间去探索八小时以外的可能性。 高学历、新一线、体制内,就像一个函数公式一样,似乎已经可以推导出理想中的生活图景。 但显然,阿禾并不这么看。 没有哪一种解法可以一劳永逸地回答我们在生活里遇到的各种难题。 放下对于确定性、对于掌控感的执念,或许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生活的开始。 【时间轴】 03:29 跨专业保研经济学,今天看仍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05:40 研究生三年,我过得挺孤独的,这种孤独也部分地影响了我后来的选择吧 10:30 临近毕业,恐慌且无措,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体制内考试 15:45 刚上大学的时候,别人什么都会,我好像只擅长做题 19:29 会做题,能坚持,我成了我们寝室那个去UCLA交流的人 21:12 我总是看别人在做什么,挺好的,那我也跟着做 26:31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也曾在心里跟自己说,我要留在上海 30:35 回到成都,进入体制,没想到开局即巅峰,越走越拉胯 42:02 辞掉公务员,也不算是一个大胆的决定 47:18 工作总是讨厌的,我可能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摆脱学生思维 52:45 我的性格可能不那么适合体制内,但这是我六年以后才知道的 59:01 追CP、写同人文:我开始在八小时之外寻找生活的支点 67:58 回到小城市,亲密关系可能才是更大的挑战 76:35 工作显然不是生活的支点,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把自己撑起来么 78:40 如果用三个标签总结我的十年,学霸肯定是绕不过去了 80:03 生活总是失控的,追求掌控感本身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89:37 小城市当然有小城市的好,你看我说给你听听 91:34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这一期节目从我们俩各自的天坑专业开始聊起,聊聊我们是如何「被选择」进入了各自的专业,又是为什么在大学四年里没有选择转专业,甚至还在本科毕业以后继续念了各自专业的研究生。站在十年的维度上,我们各自的专业学习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境遇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没什么专业壁垒」的文科生来说,选择一个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常驻嘉宾】 赛文(新浪微博@男香小姐) & 付宇 【时间轴】 03:23 哲学vs.社会学,到底谁比谁更天坑一点 08:16 我们是如何进入了各自的天坑专业 09:46 带一块手掌大小的橡皮进考场记答案是我们那时候的标准操作 13:09 报志愿是最最体现信息差的一个环节 15:43 我当时最不想去的专业,一个是中文,一个是历史 18:13 高考出分那天晚上我爸妈就去楼下放鞭炮了 19:57 我身边的大学同学几乎都是调剂过来的 22:05 上海还是北京,一念之差可能就是未来十年 24:18 我还是挺喜欢张雪峰的,从填平信息差的角度来说 27:43 进了天坑专业,没转专业,还念了研究生? 31:53 大一成绩太差是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34:05 其实一直到大学毕业,我也没想清楚,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36:50 读了一些有意思的书,我发现那些作者都管自己叫社会学家 39:49 社会学的错误打开方式,让我找到了工作 43:00 哲学=天马行空?哲学让我成为了一个严谨、有逻辑的人 47:07 对文科生来说,学什么专业可能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48:42 选择哪个城市,可能比选择哪个大学更重要一点 49:38 不要怂,不要给自己设限,天津口音的英语照样可以听懂 52:39 大学四年一定要谈个恋爱呀 53:45 早点出来实习,看看真实世界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忧郁的热带》 | 列维-斯特劳斯 《野性的思维》| 列维-斯特劳斯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 | 赵鼎新 《论方法 : 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 | 潘绥铭、黄盈盈、王东 《社会学的想象力》 | 赖特·米尔斯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车载电台】 车载电台是一款夫妻档对谈栏目,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互动方式】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小红书/公众号:轻刀快马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前同事小强。 从大庆到哈尔滨,从合肥到上海,再到去年开始定居长沙,我们可以用若干条线索串连他过去十几年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 这是一个经历过下岗潮的国企子弟出走东北的故事,也是一个看重家庭的独生子女设法寻求工作与家庭平衡的故事,还是一个不再相信高增长的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重新规划人生的故事。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当时我还在我们前司嘛,HR最大的老板,他也找过我。他说,你跟你老婆回长沙,唯一不要做的事情是,不要把跟她回去当成一个负担、一种牺牲,或者是以后跟她吵架的时候,不要说我是因为你才回来的。这个点对于我来说,是特别有用的一个点。我的心态转变了。如果你把对方当做是你生命里最大的羁绊,或者说你们的人生是拧在一起分不开的话,那你就应该去寻找那个让两个人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点。 我爸是下岗工人,买断工龄,跟漫长的季节一样,他们是完完全全经历过的。可能在那个情况下,我已经知道,经济崩塌的环境下,普通人应该怎样面对。所以我对未来预期很低,在我小时候就已经大概知道了低欲望社会是个什么状态,不敢背太多的房贷,不敢加太多的杠杆,不敢冒风险,保守保守再保守。 当我们把时间拉得足够长,就不免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原来,这个世界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在狂飙突进中一去不返。 小强说,他很喜欢《漫长的季节》结尾的台词,往前看,别回头——既是说给25年前的自己听,也是说给当下的自己听。 【时间轴】 03:45 你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关于大学生活的想象是很理想化的 06:45 到了大四,我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只知道不想进车间,更不想留在东北 10:27 如果我当时去了苏州学而思,那整个故事就完全是另外一个走向了 14:54 从合肥到上海,从二线到一线,完全不纠结,那时候觉得未来充满希望,有奔头 20:38 从上海到长沙,从一线到二线,很纠结,想太多,自我内耗了几个月 23:29 关键时候,一个人,一句话,让我下定了决心 32:41 回到二线之生活篇:以前不敢想的,现在都敢想的 34:08 回到二线之工作篇:以前想不到的,现在都遇到了 43:51 从一线回到二线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再平衡、再调适的过程 49:18 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但是在上海,我始终无法自洽 55:22 做个务实的人,不纠结意义,保持健康, 和家人在一起,算是理想生活吧 62:59 其实我离开上海之前,还有一个薪资涨50%的工作机会,但是我放弃了 76:26 为了下一代所以留在大城市卷?你不觉得这是个坑么? 80:48 我经历过东北下岗潮,我知道当大衰退到来的时候,再怎么保守都不为过 91:24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美]辜朝明(节目中提到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沈奕斐(节目中提到的“一碗汤的距离”) 《钢的琴》| 导演:张猛 | 主演:王千源、秦海璐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这是盲人摸象第13期,也是倒数第87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前同事Joy。 本科四年,读研三年,工作五年,当她决定回到故乡重庆的时候,她已经在上海生活了12年,是工作体面的外企白领,是安家落户的新上海人,是一个孩子的妈妈。 所以,当她在2020年决定回重庆发展的时候,作为同事,也作为后辈,我的不理解显然是多过于理解。 如今,三年过去了,所有人都在感叹她的先见之明。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记得当时画了一个“在上海买房子的不可能三角”,我又想离公司近,然后有学区,还得要求面积,因为还有父母过来住。就这三个要求,我能够搞定一个就不错了。如果要把这三个要求撑满,不光是我自己的工作不知道要干到什么程度,而且还得有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才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房子这件事情,就已经把你生活的天花板,封得很死了。 回重庆的时候,我也在心理层面做好了预期,单纯从工资收入上来说,可能就是我当时拿到多少,过很多年之后大概还是这个样子。但相应地,你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像以前在上海的时候,每天通勤怎么也得两个小时。在这样的通勤距离下,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精力,整个人都很累。我以前每天九点到公司都得坐下来缓一缓,我现在的话自己开车上班,路上哪怕堵车也就半个小时。我可以在家里面打一杯咖啡,然后带到公司去,整个状态都很好。 这一次重庆之行,我怀揣着两个自己关心的问题—— * 你当时决定从上海回到重庆的时候考虑了哪些因素?房子、家庭、个人成长,真的可以平衡么? * 回到重庆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有合适的工作么?降薪了么?如何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感谢Joy的坦诚与直率,在40分钟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和盘托出。 我们都清楚,作为普通人,没有任何一个选项可以既要、又要、还要,也没有任何一条道路是适合于所有人、所有场景。 离开,还是留下?To be, or not to be?所谓的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与其为了答案而苦恼,不如先问问自己,我到底要答哪一张卷子。 【时间轴】 02:36 当别人都在转码农的时候,我从计算机专业转向了人口学 05:51 从县城到市区,从重庆到上海,我在观察别人的生活,也在建立自己的坐标 14:03 在上海买房子的不可能三角:通勤、学区、面积,我可能一个都满足不了 18:14 回到二线城市要面对的现实:你十年后的收入可能跟现在差不多 21:15 重庆是个充满江湖气的地方,所以不愁交不到新朋友 25:25 不管在上海,还是重庆,靠升职加薪打败35岁职业焦虑,太难了 28:20 我不想鸡娃,也怕自己留在上海不得不鸡娃,这一点重庆很好 29:53 离开,还是留下: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你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支点 33:19 我从来不后悔在上海12年的经历,相反我依然超级喜欢上海 35:14 房子大了,生活也就立体了,就会有更多生活的仪式感 38:59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请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3年6月5日,是我刚刚结束了重庆、成都、长沙四天三城聊天特种兵之行的日子,也是我从今年三月份开始裸辞三个月的日子。 这一期节目从四天三城的见闻说起,既有凌晨三点依然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城市印象,也有九年未见的老同学彼此分享经历见闻时候的唏嘘感慨。 我心里揣着很多问题来到这三座城市,比如离开上海回到家乡的朋友们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住上了江景大平层?比如在新一线城市的生活是否真的如每一篇10w+的爆款文章所说,摆脱了理所当然的996和007,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 但是当我真正来到重庆、来到成都、来到长沙,听完他们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我突然觉得答案似乎不重要了。对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甚至每个人手上的那张卷子都不一样。所谓的好学生,总是习惯于答好手里的卷子,总是忽略了到底哪一张卷子才是自己的。 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时间也刚好来到了裸辞三个月。相比于裸辞一个月的流量焦虑,站在三个月的门槛上,我突然发现:找到卷子,然后享受答题的过程,或许真的是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时间轴】 01:02 重庆、成都、长沙:四天三城之聊天特种兵见闻 07:56 上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甚至想不出要如何填满360+平米的大房子 15:17 生活的意义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每个人的卷子都不一样 21:30 裸辞三个月,我没有从别人的经历里找到答案 26:44 是什么治好了我的流量焦虑?第一是上首页,第二是…… 30:07 你们这些985/211毕业的学生还要成天说自己焦虑,有意思么?这不是无病呻吟么? 37:35 永远不要试图比较人与人之间的痛苦哪个更真实,更好的提问方式或许是寻找这些焦虑和痛苦背后的驱动力量 45:11 不猎奇、不渲染、不贩卖焦虑,让每一个具体的人叙述和呈现自己 48:23 六个月裸辞约定过半,你现在的想法有什么变化? 51:44 在做了二十来个访谈以后,我的访谈对象帮我说出了,我心里原本模模糊糊的那个回答 53:44 当那个时间点到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那之前,不必焦虑,也不必好奇 55:36 预告下一阶段的访谈计划!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这是不是个人 | 作者:普里莫·莱维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1947年,莱维出版第一部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作品《 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终获文坛认可,迄今为止这本书已被翻成四十多种语言。 1945年,在奥斯维辛经历了11个月的折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返回家中后,莱维继续从事工业化学的职业。凭《这是不是个人》《终战》这两部作品成为世界级作家后,莱维专事写作,相继创作《缓刑时刻》《其他人的悲剧》《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 作者:郑雅君、主编:熊庆年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 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 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大学资源,获得生涯出彩机会。 【什么是车载电台】 车载电台是一款夫妻档对谈栏目,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互动方式】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小红书/公众号:轻刀快马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今天的故事从我们的N次日本之旅聊起,聊聊为什么长途旅行是检验亲密关系的试金石,也聊聊我们俩在面对一次又一次旅行中的突发状况时,如何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以及对方提供的情绪价值。 当然还有历次旅行那些难忘的风景,以及我们是如何从过去“一定要凑满九宫格的朋友圈打卡特种兵”,到现在变成了“在景德镇三天去了俩景点”结果还觉得炒鸡充实。 本期节目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在没有大纲的情况下录制,希望我们都可以更松弛一些,不要那么紧绷,也不要总是试图提出什么洞察、总结什么道理,还原我们日常相处更真实的状态。 如果大家喜欢我们这一期的内容和风格,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你的认可对于我们而言无比重要。 【本期彩蛋!!!】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在家里录制「车载电台」,所以特意保留了少量由于犬子土豆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发出的哒哒哒的脚步声作为彩蛋,如果你听到了哒哒哒的脚步声,欢迎在评论区标记时点,让更多人发现彩蛋! 【时间轴】 01:13 我们有听友群啦!最大的意外收获竟然是? 09:15 疯狂表白「来都来了」,这播客我离职之前绝对是一分钟都听不下去的 11:56 开始做播客之前,我的头部主播朋友们给了我两个密不外传的锦囊 15:56 同事们已经回到了上海,而我还在广州躲一场不存在的暴雨 21:29 进入主线剧情!聊一聊我们的N次日本之旅 23:54 第一次去日本,还没出关西机场就差点分手了 28:59 去西雅图出差,赛文老师一下飞机就丢了全部证件 36:57 求婚之旅,刚说好了结婚,就把护照丢在了京都郊区的庙里 42:34 赛文老师如何逐渐治好了我的「丢东西PTSD」 49:44 上飞机前夕疑似手机不翼而飞,我如何在一分钟内做出应急计划 53:52 今日份的安心时刻:把冰箱喝了一半的饮料盖子重新拧拧紧 54:51 猜猜看,今天我又在什么地方找到了敞口的薯片/吃过的口香糖/风干的面膜 57:43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生活习惯会越来越像,不管好的坏的,比如在床上吃东西 58:35 我曾经也是个一天恨不得去九个景点的特种兵大学生 64:25 为什么后来我们两个人都不再有打卡的想法了 66:58 在日本最狼狈的一次旅行,老爷爷老奶奶全套徒步装备,而我们俩…… 72:00 最近一次旅行去景德镇,三天去了俩景点,我们的佛系旅行已经炉火纯青了 78:50 不由得回想起当年在小豆岛,天使之路也没见着,结果捡了俩橘子 83:52 又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尝试录播客,因为土豆哒哒哒的脚步声不欢而散 【本期节目提到的部分景点】 法隆寺 三千院 八甲田山 (赛文老师面对如此原生态的山路,不由得开始思考人生……) (放大可以查看远处的老爷爷老奶奶装备有多么专业……) 【什么是车载电台】 车载电台是一款夫妻档对谈栏目,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互动方式】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小红书/公众号:轻刀快马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这是盲人摸象计划第12期,也是倒数第88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轻刀快马的热心听众七七。 如果我们尝试用一些标签去定义她过去十几年的生活,那大概会是—— 农村出身,211文科生,毕业即失业。找了两个月工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银行客服。毕业三年了还在推销信用卡。好不容易进了大公司结果被辞退。跑去斯里兰卡做生意又被卷走了钱。33岁重新开始找工作,进入完全陌生的外贸行业。 用七七自己的话说,我手里的牌真挺烂的。但是,她一直没有放弃打好手里的牌。 跑信用卡的时候,她给自己定目标,填不完五张表就不回家。做旅游生意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搞定了从获客到落地的整个流程。想不清楚该做什么的时候,她开始海量地阅读和写作。认准外贸独立站是个机会的时候,她和搭档直接跑去广东惠州的工厂,一待就是一年。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是否在一个城市扎根,并不是说你想要扎,你就能扎得下来的。只要有能力,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扎根,所以你首先要提升的是自己的能力。我在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上获得了成就感,所以可以讲这些。实际上每一步都发生了很多意外的事情,但是这些意外并没有让我沉沦下去。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我疗愈之后,又慢慢爬了起来,又慢慢地学习成长。 为什么要急于去稳定下来?稳定只是最终的结果而已,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去积累那些技能,最终都可以稳定下来。不是在上海稳定,也不是在惠州稳定,也不是在腾冲稳定,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稳定下来。我相信我现在的技能,如果手上有两三个独立站,每天都有询盘进来,我是在腾冲看着山山水水,回复客户客户询盘,还是在美国哪个地方回复客户询盘,还是在上海回复客户询盘,有什么区别吗? 在我们旁人看来,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吃了很多苦。 但是七七说,吃苦是这个世界最被高估的美德。 不必歌颂苦难,也不必面对黑暗,我们依然可以认识生活。 所以,她选择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所有像十年前的她一样迷茫的年轻人。 【时间轴】 03:57 211文科生,毕业即失业,我在南京找了两个月的工作,找到了一份银行客服的工作 05:24 毕业三年,因为钱不够花,我决定去推销信用卡,就是在大街上拦着你填表的那种 08:36 靠着自己写的一份策划案,我进了中兴做市场营销,加了两个月班,我被辞退了 12:03 因为不敢上班,一个人跑去斯里兰卡散心,开了一家客栈,半年就转掉了,现在想想太傻了 13:54 旅游生意刚有起色,钱被卷跑了,我一个人躲到斯里兰卡的珠宝城,躲了三个月 15:49 回国以后去了深圳,大家都好忙,不知道在忙什么,深圳确实是不适合我 17:14 在云南读了三年书,后来收入没有了,我决定重新出来上班 20:36 我敲过园区里每一家外贸公司的门,问他们愿不愿意让我试岗 24:39 两个人,从上海到惠州,在工厂里待了小一年,我们把独立站做出来了 27:29 哪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你总要面对职场的转折,无非是早一点,或者晚一点 31:24 南京、腾冲、上海、惠州……在哪个城市落脚只是一个结果,更要紧的是过程 36:46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父母放弃了给我建议的权力,其实我需要的只是包容 48:07 努力和吃苦,是最被高估的美德,不需要去面对人性的黑暗处去理解人性 49:42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四百击 Les quatre cents coups |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请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这是盲人摸象计划第11期,也是倒数第89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轻刀快马的热心听众Mandy(公众号:萍言曼语教练)。 她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人大附中到康奈尔再到哈佛,从纽约到香港再到波士顿,从投资银行到社会企业再到人生教练(Life Coach)。 她的履历过于光鲜,以至于我在开始访谈之前几乎是不可避免地代入了很多刻板印象,以至于我下意识觉得这又是一个成功人生的凡尔赛叙事。 然而,在完成这次对谈之后,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那些标签化的成见,而错过这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我们成长在这种绩效主义的社会文化之中,都是那种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属于在这个游戏规则中比较擅长的那样一帮人,所以也更容易受到这种模式的控制。在这种游戏规则下,过去有很多成功,导致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硬币的反面。我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每当出现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就按照绩效主义的思维,就得好好努力,就得尽快出结果,就要出成绩,好像条件反射式地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应对。 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会觉得,很多事情是无解的,就卡在那里了,卡在自己的信念里面出不来,好像说不是A就是B,不是黑就是白,没法选择,选不出来。我的教练告诉我,一旦你感觉到存在一个二维的世界,一旦你觉得只有两个选择的时候,那就说明在这两个极端的选项中间其实还有无限多的可能性,你只不过是被自己的信念捆绑住了。 在Mandy的故事中,我学到了自我探索所必经的挣扎和纠结,也学到了智识成长不得不面对的抉择和取舍。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被那些虚构的、非此即彼的、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的信念困境所束缚。 那么,Mandy的分享和思考可能也会在不经意间为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时间轴】 03:04 我也没想过自己能在美国高中毕业 10:01 学的是劳工关系,结果进了投行 19:14 我一闻见写字楼的香水味就浑身紧绷 21:11 差点去印度卖眼镜,一个月3000块钱我还是接受不了 25:43 我吃下了红药丸,原来工作还可以这么开心 35:37 本来只是去念个MBA,没想到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42:59 裸辞对我来说是个循序渐进的事情 44:46 人生教练到底是不是大忽悠? 50:14 我想追求梦想,又怕没钱吃饭,真的有解吗? 53:16 凡事都要出成绩,是东亚社会的思想钢印 57:44 你们投行出身的人,赚够了钱就来割韭菜? 62:25 我每天晨会之前在办公室厕所里冥想 68:29 十年前的我,大概会觉得现在的自己,太非主流了吧 70:28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本期节目精选文字版内容】 凡事都要出成绩,是东亚社会的思想钢印 | 盲人摸象EP11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请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在经历了断更两周以后,阳康(还没有)归来的主播终于复更了! 今天的故事从买瓷砖说起,为什么在小镇生活了一辈子的爸妈宁愿吃亏上当也一定要找关系?为什么不管遇到什么事,爸妈的第一反应都是找找关系?为什么在父母眼里,公务员、老师、医生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在大城市留不下了,真的可以“一键切换”回到小城镇去躺平么?大城市的生活方式真的代表了一种更“高级”、更“先进”、更“有效率”的选项么?一边是我们受不了父母“什么事都要找关系”,另一边是父母嫌弃我们“傻呵呵地都不知道找找人”,真的存在什么调和的方式么? 【常驻嘉宾】 赛文(新浪微博@男香小姐) & 付宇(快马先生) 【时间轴】 01:48 两位主播先后高烧,录节目也算是一种康复训练吧 04:33 从装修房子买瓷砖开始说起:为什么爸妈不管做什么事,第一反应都是找关系 12:41 买菜、修车、看病、剪头发……小镇生活就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18:07 找关系不可怕,可怕的是关系不靠谱,还要跟不靠谱的关系谈钱 23:56 种牙种了一年半,结果还给种歪了?这关系找得也太亏了吧 26:32 “你这个工作有没有人求你办事儿啊?” 31:52 找到关系,比得到实惠,更重要,因为前者带来的满足感是小镇生活的通行货币 34:35 那时候,车队队长可是小镇关系网里的绝对C位 36:40 办签证这种事还是得亲力亲为,可千万别信那什么开旅行社的王伯伯 41:15 找市长,还是找市场,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背后是我们两代人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 46:47 我一度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高级的,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事实证明这不过是我们的傲慢与偏见 52:37 就算你已经30岁了,回到家乡你仍然只是×××的儿子/女儿,仍然只能嵌入在父辈的关系网络里 54:50 在故乡“扮演”一个外地人,倒是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59:12 大城市的生活不是现代人的唯一模板,小城镇的生活也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田丰、付宇,2020,《无友不如己者:城镇化如何影响个人社会资本》,《社会学评论》第5期。 【什么是车载电台】 车载电台是一款夫妻档对谈栏目,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互动方式】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小红书/公众号:轻刀快马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这是盲人摸象计划第10期,也是倒数第90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复旦学姐Idee(微博@idee空谷流韵)。 25岁硕士毕业进入国家机关,39岁离开体制投身创业。现在的她,是珠宝设计师,是历史小说作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这不是一个爽文大女主的故事。 相反,在我们的对谈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曾经在信访办时候的“爱管闲事”,是无法将珠宝送到客户手上时候的无力,是作为创作者面对网暴时候的无奈,是在多个角色之间努力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摸索。 爽,或者虐,从来都不是生活的全部面向。 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选择,勇敢地接受扑面而来的未知,或许是比活成爽文主角更要紧的事情。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在电影《姜子牙》里,有两个画面,我感触蛮深的。一个画面是,年轻时候的姜子牙跑到山上去,对他师傅说,弟子姜子牙愿意为了苍生如何如何,就是一个青山磊落的少年模样,昂着头。到了电影的尾声,那个落寞的、找不到自我的老年姜子牙,就那样低着头,看见年轻时候的姜子牙,从自己身边走过。其他的不用多说了,我为什么会离开体制,都已经在这个故事里面了。 比如说,一对小夫妻开车从外地专程过来,丈夫因为科研成果拿了一笔奖金,两个人都很开心。丈夫说要给妻子买一个礼物,是妻子上次提到的珠宝。然后小两口就过来了,我帮他们点好外卖,过来以后先吃饭。那个女孩子进来以后就各种拍拍拍,拍各种好看的宝石。然后他们买了东西以后,又跑到旁边外滩去吃了个有仪式感的晚餐。这一天他们俩好高兴。我发觉原来我的工作可以给别人带来那么大的愉悦感。 就像我在访谈中提到的那样—— 那个青年姜子牙,那个“爱管闲事”的青年姜子牙,其实一直都在啊。 【时间轴】 02:34 法律系硕士毕业来到信访办,我反而在这里找到了自己职业的成就感 08:47 体制内14年,我可没有郁郁不得志,我一直都是那个青年姜子牙 13:41 决定了就不纠结,走得太决绝以至于有人以为我是出事儿了 16:25 当你开始创业,你会发现好多人都想来当你的老师 19:57 我穷尽了所有办法,还是没办法让客户在晚宴时候戴上那串项链 29:13 我不是人间松弛,也不是爽文女主,我是个粗粝的小买卖人 33:28 我是个珠宝设计师,也是历史小说作家,可能后者挑战更大一点 40:44 从唐到宋,再到明,在我的三本小说里,女性对自由的追求与时代的桎梏是一根暗线 48:30 人生的道路总是会变,但是,自我的锤炼从来不会白费 55:04 不婚不育可以开心,已婚不育也可以开心,已婚已育还是可以开心,不必拉踩 62:01 别把很多决定想得太重要:小马过河,你既不是小马,也不是大象,也不是松鼠,也许那条河根本就不存在 62:58 看到客户因为我设计的珠宝度过了美妙的一天,那就是我所定义的,生命的宽度 68:38 说一句话给20年前的自己吧!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 作者:[美]高彦颐Dorothy Ko 姜子牙 | 导演:程腾、李炜 大唐暮云 | 作者:空谷流韵 大宋清欢 | 作者:空谷流韵 大明英华 | 作者:空谷流韵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s/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这是盲人摸象计划第9期,也是倒数第91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高中同学璐嘉。 她有很多神奇的经历,比如在那个天才云集的实验班里念了五年中学,比如站在纽交所门口作为财经节目记者做播报,比如在某知名独角兽公司做了三年CEO助理。 当然,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用这些经历和标签塑造出一个“精英”的幻象。 但是,就像璐嘉自己说的那样—— 那些焦灼的、焦虑的真实,那种见识过真正的天才以后的落差,那种现实与期待的不匹配,在很多个夜晚,在很多个黎明,在纽约,在上海,在北京,在每一个不断驱动自我向前的瞬间。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在我看来,人的原动力只有两种,一种叫向往美好,一种叫逃避痛苦。这两种任何一个足够强,都会激发你向前走……我不太能够与痛苦共处,我会比较希望去直面、去解决。但是,直面问题并且试图寻求解法的这个过程本身,也会更痛苦。 我以前是一个对自己很苛责的人,会CPU自己的人,不能接受和承认自己的不行、自己的不好。无法展露这些不完美,一旦展露出来,就会觉得很不安全。甚至不一定是担心外界的评价,而是自己下意识地将那些代表“弱”的东西藏起来,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后来慢慢意识到,很多东西就算你假装看不见,也不会因此不存在。相反,那些魔障可能会在更深层次桎梏着你,然后时不时地冒出来。 身处东亚社会之中,我们总是在面对一场又一场的锦标赛,总是在无止境的同辈比较之中。 学会直面自己的不完满,直面那些甚至不自知的伪装,可能是我们都要面对的一门必修课。 【时间轴】 03:02 早期智力超常儿童……诶不对,好像是早期智力开发实验班?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一个班? 10:03 我从小就是搞数学竞赛的,那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做题,高一就拿了数学竞赛二等奖,没曾想那就是我的巅峰了 18:44 南京大学?南京哪个大学……在别人看来,我的高考是失利,在我自己看来,是解脱 23:29 哥大毕业去做了香港记者?好像不太对啊,我拿的应该是华尔街的剧本才对啊 31:09 我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到了最后一轮,还是挂了,这可能是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33:39 我回国了,可是回国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40:27 我找了一份CEO助理的工作,在某知名独角兽企业,那几年真的充满了跌宕起伏 47:35 离开独角兽,我去了大厂,我想看看正规军到底是怎么玩的 62:48 人的原动力只有两种,一种叫向往美好,一种叫逃避痛苦 69:24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本期内容文字版本】 见过真正的天才,才知道痛苦源于不自知的伪装 | 盲人摸象EP09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