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节目录制时为止,比特币的价格即将触及42000美元,以太坊的价格也超过了2200美元。尽管两者的价格都同步上了一个台阶,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比已经接近2:1。 在我的记忆中,去年大部分时间里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比大多都在1.4:1 ~ 1.6:1之间。之所以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比有如此大幅的攀升,我相信比特币铭文生态的崛起一定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比特币铭文资产的发行,网上总结得最多的是公平发售、公开透明。虽说这个发行方式不尽然是百分之百的公平,但起码比现在生态中其它资产的发行方式要公平得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吸引了大量草根参与其中。 这是一场由底层草根发起和参与的资产发行的大规模盛宴,也是一次由社区自下而上推动新共识形成的大规模运动,更是一次新资产从无到有实现价值创造的社会实验。 与此同时,VC和机构们则几乎完美错过了这个过程。 面对当下铭文生态的火热,有网友指出:VC和机构们尴尬了,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跟嘛,怕价格高沦为接盘侠;不跟吧,看着价格一天天的高涨,又怕错过机会。不过最终肯定会有VC和机构进来接盘。 尽管这个说法多少带点愤懑和情绪,但铭文生态的发展再次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在加密世界,“草根”才有机会和“精英”们平等竞逐---这是我觉得加密世界最大的魅力之一。 尽管这个过程中有鱼龙混杂,也有龌龊不堪,但我们也再次看到了社区的崛起和力量,看到了共识形成过程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只有这种发自草根,自下而上凝聚起来的来自广大社区的共识才是最强劲、最坚固的共识。 尽管当下的铭文资产有了蒸蒸日上的价格,但写这篇文章,我想表达的并不是我认为当下这些资产的价格是否合理,也不表示我认为这些资产的未来是否还有潜力。 我想表达的是每当回想起铭文资产这段并不长的发展历程,我都会感到加密世界中那股来自草根和群众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让我们见证了比特币、以太坊的崛起。而这种崛起不仅过去曾经上演,现在正在上演,未来我相信还会上演。 在众多铭文资产的发展历程中,我觉得ORDI的崛起最有代表性。网友@Web3Loon总结了一篇很详实的ORDI发展史(出处见文后参考链接): 3 月 8 日:@domodata 提出 brc20 实验,并部署 $ORDI 3 月 9 日:ORDI 被 mint 完毕,mint一张价格5U左右 3 月 10 日 - 3 月 23 日:ORDI 场外交易,交易 0.03U 左右 3 月 23 日:unisat上线 brc20交易市场,价格迅速拉升至 0.3U,随即因为双花问题,unisat关闭交易市场,价格回落 3 月 24日 - 3 月 31 日:ORDI场外交易,价格0.05U左右徘徊 4 月 1 日 - 4 月 10 日:ORDI场外交易,价格0.08U左右徘徊 4 月 11 日 - 4 月 20 日:ORDI场外交易,价格 0.1U 左右徘徊,香港大会召开,赵长鹏直言,看好BTC生态的全新叙事 4 月 27 日:unisat再次上线brc20交易市场,只针对部分用户开放,ORDI价格迅速拉升到 1U,并持续走高。 4 月 27 日:okx 发起是否支持 brc20 投票,用户收到 brc20 上线 okx 预期 4 月 29 日:“闲鱼”出现ORDI卖单,场外交易1.4U 4 月 30 日:孙XX宣布火币开放 brc20 api 接口,大家情绪开始 fomo,ORDI拉升致 3U 5 月 1 日:ordi 价格来到 4.8U,接着开始回调,跌至 2.3U 5 月 5 日:opensea 宣布支持 ordinals 和 brc20,情绪彻底 fomo,价格来到 6U。各种新的 brc20 被各个社区炒作,如 nals,xing,oshi,shib 等 5 月 6 日:火币投票结果揭晓,决定上线ORDI 5 月 7 日:brc20 的景况堪比 2017 - 2018 ICO,听到一个 BRC20,先冲为敬,生怕晚一点就打没了,@gate_io也宣布上线 ORDI 5 月 8 日:上午 10 点,ORDI 上线 gate,当天 BTC 链上手续费占矿工总收入的 43.7% 5 月 8 日:ORDI 上线 gate 后,价格从 9U 冲到 20U 5 月 9 日:ORDI冲到最高点 28U,gate 开始上线各种老鼠仓 brc20,如 bank 等,piza 等,lrc20,drc20 等也陆续出现,分流 brc20 5 月 9 日 - 5 月 12 日:随着大户的砸盘和gate 的运作,以及整个市场的低迷,ordi 的价格持续下降到 7.5U 左右,市场情绪降低,kol 开始对 gate 各种口诛笔伐 5 月 12 日:okx 宣布与 unisat 达成官方合作,共建 brc20 行业标准,喂了一剂强心针后,ordi 价格回暖,当天回调至 12U 左右 5 月 14 日:okx完成索引,对上okx交易所的预期上升,价格从12U上涨至15U 5 月 19 日:gate无法提币,跌至 12U 5 月 20 日:@okx和@HuobiGlobal上线ORDI,价格从12U上升至15U 5 月 21 日 - 6 月 9 日:各KOL纷纷不看好brc20生态,纷纷发文清仓ORDI,ORDI一路下跌 6 月 10 日:随着BTC跌至25000U,ORDI也跌至5U 6 月 21 日:随着BTC涨至30000U,ORDI也跟涨至8U 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4个多月的持续下跌 7 月 30 日:电报群ORDI中文社区发表:8月ORDI不破新高就解散此群 8 月 3 日:brc20中文社区群主@GGstarlord发文下车了ORDI 8 月 17 日:号称ORDI民间代言人的@jiujinshan2022 ORDI爆仓 8 月 30 日:@binance 推出brc20铭文平台,或许有上币安的预期,价格从3.8U至4.2U 9 月 7 日:用户从okx提币ORDI提了一个小时还不到,引发众怒,各大KOL积攒的怨气需要释放,随即号召对ORDI发起提币运动 9 月 11 日:跌破3U,黑暗的一天 10 月 18 日:unisat 发布 brc20-swap,ORDI开始回暖 至此,ORDI开始上涨,最后的上车机会 11 月 3 日:brc20生态逐渐起势,价格逐渐涨至6.2U,当日 $sats 市值超过ORDI,很多人认为龙头易主 11 月 7 日:binance宣布上线ORDI,从7.4U暴涨至13.5U,开始逆袭之路 11 月 9 日:随着BTC的上涨,再次涨至19.5U 11 月 10 日 - 12 月 1 日:在20U左右徘徊 12 月 2 日:从21.7U涨至32U,超过5月份达到历史新高,从此ORDI不欠任何人 12 月 3 日:从32U涨至37U 12 月 4 日:目前涨至42U,最新新高 从mint成本 0.005U 到 28U,5600 倍,只用了 60 天 从mint成本 0.005U 到 42U,8400倍,只用了 270 天 ORDI的故事还在继续。 参考链接: ORDI的发展史: twitter.com
1、对游戏而言,是ARB生态好还是BSC生态好? 按照我一贯的观点,我肯定是觉得ARB好。原因我也在前面的文章中详述过。 广义上看,BSC是以太坊生态中的外围系统,而ARB是以太坊生态中的正宗系统。根据我在前面文章中罗列的数据,这两个生态的发展趋势是此消彼长的:外围生态会逐渐让位于正宗生态。 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希望以太坊生态中正准备切换生态的项目都能切换到以太坊的正宗系统中来。 2、本轮行情会不会被铭文带崩? 对这轮小反弹而言,目前看是有稍微冷却的趋势。这个转冷是不是由铭文转冷主导的不好说,但铭文的转冷肯定会起到不小的拉扯作用,我觉得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涨有跌本身就是市场的规律。 二是这轮小反弹确实是由铭文带动起来的,铭文的热潮逐渐冷下去的时候肯定会对反弹有冷却的作用。 三就是我以前也表达过的:至今铭文生态还没有出现特别吸金的爆款应用,所以单纯靠FOMO代币或者铭文NFT,这种势头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3、大饼上的NFT是不是流动性比以太坊更差? 目前来说,似乎是这样。我想了想,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客观的说,目前比特币上的NFT参与人数还是少了,跟以太坊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比特币上交易NFT的体验还不太好。就拿我亲身的经历来说吧:前阵子我买个NFT,交易过了四天,它才到我的钱包里。如果是普通用户可能会认为交易失败了。我是自己到交易池查状态才发现交易还在进行中。 不过我倒不认为这是拦路虎。技术上、体验上的问题迟早是有办法解决的,不能因此因噎废食。 但是在这轮小反弹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比特币铭文NFT中火热的都是新项目和人气项目,像比较经典的Sub 10K这类项目,它们的地板价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和以太坊生态的NFT走势有一定的区别。 4、比特币邮票(STAMP)哪里可以关注它的生态? 目前邮票/SRC-20类资产的平台主要有:openstamp.io、www.rarestamp.xyz,另外还可以关注这个推特 @mikeinspace 5、所有铭文NFT的原始价值会比加密朋克和无聊猿大吗? 我会把铭文NFT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收藏类,比如比特币铭文中的Sub 10K、rare sats等; 第二类是艺术品类,比如TwelveFold、goosinals等。 第三类是项目类,比如Bitcoin Frogs等。 第一类可以对标以太坊里面的加密朋克乃至更早2017年以前以太坊上的古董NFT。这类铭文的NFT,我感觉非常有潜力,我自己也在经常择机买一些我喜欢的。但它们中有没有能超过加密朋克的,现在还不好说。毕竟加密朋克已经在圈外都被视为是加密艺术的代表了。 现在看,比特币铭文的这类项目中,还没有哪个有像朋克这样出圈的。 第二类可以对标以太坊里面的Art Blocks。这类我也看好,并且也在择机买一些我喜欢的。但目前似乎出圈能力也不强。 第三类对标无聊猿。这一类我持谨慎态度。目前我没有买,比如Bitcoin Frogs,我就没有。我的观点依旧是曾经分享的那样:这类项目要出圈必须要发展生态。而说起发展生态,至少现在谁都比不过无聊猿。 无聊猿都尚未成功地趟出一条路,其它项目想在价值上超过它,现在说实在是为时过早了。
昨天早上,小伙伴突然给我发来一则消息,说查理·芒格去世了,在加州的一家医院安详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联想起前阵子巴菲特老先生突然发布遗嘱,我突然想到是不是老先生看到他的老搭档现在的身体状况使他自己不得不考虑提前安排后事。 之所以小伙伴会给我发这则消息,主要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在看一本书《芒格之道》,而且我经常会给小伙伴留言聊一下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 这本书记录了1987年至2022年每一届股东大会上芒格的讲话和对股东提问的回答。书里面记录的内容非常详细,而且书翻译得也不错----几乎没有一般翻译书籍中那种生硬、啰嗦、拖沓的感觉,而是读起来就像一个长者对晚辈直言不讳的教导和诚恳悉心的指点。 1987至2022这35年在美国金融史上也算丰富多彩了,它覆盖了80年代至今美国金融史上的几次大型股灾: 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暴跌38%,标准普尔指数暴跌35%。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道琼斯指数暴跌36%,标准普尔指数暴跌50%。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道琼斯指数暴跌53%,标准普尔指数暴跌55%。 2020年的新冠疫情,道琼斯指数暴跌40%,标准普尔指数暴跌35%。 在这一次次金融市场的冲击和重启中,普通人感到的是动荡不安和迷惘彷徨、机构投资者经历的是破产倒闭和一夜清零,但我读到的是一个智者在灾难面前的稳如泰山和镇定自若。 这种稳和镇定来自于他对投资独特的理解和领悟。 之所以芒格次次都能透过灾难乐观地看到光明的未来,就是老先生自己所说的:他投资一家公司关键看它的业务好不好、团队好不好。他相信只要这两点核心要素不变,灾难和低迷总是短暂的,光明和成长才是长期的。 我想,可能这就是芒格和巴菲特两位老先生所说的“长期主义”吧---把握能够穿透时间线和市场迷雾的核心要素,摒弃干扰、无惧牛熊、坚信未来、坚信价格最终一定会匹配价值。 市面上不少人认为两位老先生的投资方式仅仅只是口说而已,认为他们真正的秘密武器是“秘而不宣”的。 在阅读芒格在股东会上的发言时,尽管我发现他的发言有所保留,并没有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但他没有回答的问题都只是具体的“战术”问题,而最为关键的“战略”问题,老先生已经不厌其烦地在每次股东会上都做了详细的解答。 这已经道出了投资的真谛。 作为一个投资者,对战略的把握和运用是总纲,而具体的战术则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好比我们投资加密资产和投资股市,具体到战术上肯定不一样;我们投资股市和投资贵金属,具体的战术也不可能一样。但不管投资哪个细分领域,大的思路和手法、分析问题的落脚点(也就是战略问题)一定都是通用的。 芒格用35年股东会的历史记录完美验证了这套方法和这套思路。 在芒格的口述记录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例子: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和房地美。 这三个公司在这35年中都犯过错误、都经历过低谷、都遇到过股价的大幅回撤。每次这样的事件发生,股东质疑芒格的投资时,他都会给出细致的分析和明确的回答。他的回答总是落脚在对业务和团队的判断上。 而事后的事实也一次次证明,芒格的判断是对的。 这恐怕是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最为珍贵的财富和见证。 虽然我们投资的是芒格前最看不上的加密资产,但老先生这套思路和方法对我们判断加密资产中的项目尤其是打算长期投资的项目,那也绝对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利器。 在未来的文章中,我会看时机结合一些实例,穿插介绍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想和心得,希望所有的加密资产投资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1、以前推荐过以太坊的铭文FERC,现在重仓了还有没有希望? 我在文章中提到的FERC不是以太坊铭文而是基于以太坊FERC-20协议发行的代币。 我在文章中真正推荐过的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并且我反复强调这两者占比要超过50%。 我也提过如果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持有占比超过50%,并且还有余力、也能承受风险,还对NFT感兴趣,那可以买加密朋克。 此外,我说过哪些币是我定投的,定投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币是我买了并且持有的,买和持有的原因是什么。但对这类币,我从来没有推荐过读者买。 所以读者千万不要因为哪些币是我公开买过的就重仓。 其实在这一轮熊市中,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有一些读者对我提过的币或者NFT会重仓,但那些币或NFT后续不仅涨势不行而且跌势很惨。这恐怕给一些读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基本上很少再公开我买过的币了,以后也会在这方面更加谨慎。 另外我觉得也要强调一下:对比特币和以太坊以外的其它币,重仓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即便是对比特币和以太坊,“重仓”也只是相对的,也要视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 2、全链借贷是伪需求吗? 我假定问题里所谈的“全链”是业界一般意义上的支持智能合约的全链:即横跨以太坊和非以太坊(如Solana、AVAX等)的全链。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这种所谓的“全链”应用,我向来认为它们不是刚需或者说需求很有限。 关于这一点我在过往的文章和线上交流中已经分享过几次,今天我再用实际数据来和大家解释一下。 我所选用的数据依旧是TVL,我所选的生态分两大类: 一是EVM生态。它包括以太坊、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如ARB、OP等)和广义上以太坊的侧链(如BSC、Polygon等) 二是非EVM生态。这一类我主要选了两个最大的生态Solana和AVAX。 我们先看非EVM生态。 根据写稿时defillama.com上的数据显示: Solana上的TVL为6.33亿美元。 AVAX上的TVL为6.4亿美元。 我们再看EVM生态: 以太坊上的TVL为260亿美元。 ARB上的TVL为21亿美元。 OP上的TVL为7.8亿美元。 BASE上的TVL为2.9亿美元。 BLAST上的TVL已超过5亿美元。 BSC上的TVL为30亿美元。 Polygon上的TVL为8.2亿美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非EVM两个最大的生态Solana和AVAX的TVL加起来只有不到13亿美元。这个量级连ARB都赶不上,更不要说直接和以太坊相比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非EVM生态的价值相当有限。 而在EVM生态中,以太坊及其第二层扩展被视为是以太坊的正宗生态,而侧链系统如BSC和Polygon则一般被视为是外围系统。 那正宗系统和外围系统的发展又如何呢? 在上一轮牛市中,我们还没有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因此侧链系统BSC和Polygon趁机迅速崛起。但近两年,随着第二层扩展的迅速崛起,现在仅ARB和OP两者的TVL之和就迅速赶上了BSC。 在可见的将来,我相信以太坊的正宗生态还会加速虹吸外围生态的TVL。别的不说,近几日Blast的虹吸效应我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了。这样的事以后只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以太坊的正宗系统迟早超过并甩开外围系统。 此外,我们回顾一下今年EVM生态中的热点:无论是早期Arbitrum上DeFi的兴起,还是后来Base上Friend Tech的蹿红,还是近日Blast的绝佳营销,所有这些热点统统都发生在以太坊的正宗系统内。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看到的只有以太坊及其正宗系统在加速吸引热点、加速吸引用户、加速形成更高的生态门槛。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外围系统以及非EVM生态的价值能有多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综上所述,我得到的结论如下: 非EVM生态的价值会被EVM生态加速虹吸。 而在EVM生态中,外围系统的价值会被正宗系统加速虹吸。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全链应用/跨链应用其价值到底在哪里? 满足非EVM生态(Solana、AVAX等)用户对EVM生态中资产的需求? 非EVM生态的用户在萎缩,即使有这个需求,也是在递减。 满足EVM生态用户对非EVM生态(Solana、AVAX等)中资产的需求? 非EVM生态中的资产在流失,即使有这个需求,也是在递减。 因此,我实在是看不出这类“全链”有多大的意义。 这和几年前我说我不看好Polkadot和COSMOS是一个道理。 我真正看好的全链/跨链应用是以太坊第二层扩展之间的全链/跨链而非包括非EVM之间的全链/跨链。 很显然我所看好的全链/跨链应用不是现在业界一般意义上的全链/跨链应用。
1、对Ferc未来的看法? Ferc这个代币刚上线时,我是立刻支持并且买进了的,到现在这个代币我一直还留着,没动过。 从其后的发展来看,这个生态似乎还是没有建立起来,现在的声音越来越弱了。对此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它依旧还在依靠智能合约尝试公平发售,尽管不断在更新、不断在迭代,但这方面合约的优势相对于铭文始终并不明显。所以对它的后市,我不太乐观。 2、CRV超过多少就停止定投? 我建议超过1美元就停止定投,当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斟酌。 前段时间,当CRV出现“信任危机”时,一众大户们曾经大批量从创始人手里买了一批CRV代币,当时我还查了CRV的价格,大概在0.4美元左右。 根据这个状况,我估计CRV的价格低于0.4美元的概率就不太大了。 3、ORDI铭文的价值点是先发优势? ORDI并不是第一个铭文,而是第一个以铭文方式铸造的同质化代币(类似以太坊的ERC-20代币)。 4、是否持有bitmap? 我有Bitmap,这也是我目前比较看好的为数不多的基于铭文的应用之一。 5、sats在小狐狸和Bitget的价格差距较大。 我在文章中谈到的“sats”是比特币铭文代币,在unisat.io上可以看到。在小狐狸里我没有看到过。小狐狸是以太坊生态的钱包,目前还显示不了比特币铭文生态的代币。 6、ETHS还能买入吗? 我现在是不会买入ETHS的,也不会买入比特币的任何铭文。 如果在下一个牛市到来前,铭文还有低潮(跌到很有吸引力的低位),我或许会再买入一些,否则,我不会再有任何买入的动作,会一直把现在的铭文代币持有只到下一个牛市的峰值变现。 7、为什么定投价不能直接设置成上一个牛市的高点? 关于定投价格的设定完全是见仁见智的。 定投追求的完美目标是价格尽量低、时间尽量长---这样我们就能最大化地拿到筹码。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任何人能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 价格最低时一定是市场的底。所以如果我们追求价格尽量低,那就只能在市场底部买入。可市场的底部通常是转瞬即逝的。所以这时我们就不可能做到定投的时间尽量长。 时间尽量长,那就是在整个熊市中都保持定投。按我的判定标准,那就是只要价格不超过上一轮牛市的峰值,都算熊市,都可以定投。 可如果这么操作,我们的定投成本就非常高了。我们甚至要面对这样一种极端状况:比特币熊转牛的周期律突然失效了,往期4年就是一轮熊转牛,可这次一连8年、10年甚至更久比特币都没有迎来牛市,那岂不意味着我们一直要在高位定投下去? 这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成本负担太重了。 所以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在定投时,我们只能在价格尽量低和时间尽量长这两者之间作一定的取舍,找个中值,找个自己在两方面都能接受的条件持续定投。
这两天,Blast的热度持续发酵,截至写稿时为止,其吸收的TVL已经超过了4亿美元。 这个战绩让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再次成为圈内关注的热点。 不知是巧合还是蓄意,除了Blast之外近期还有另外两个项目也瞄准了以太坊的扩展---不过它们的主要目的未必是为了抢夺TVL,而更多的似乎是为了赋能项目的代币。 这两个项目就是TreasureDAO(Magic)和无聊猿(ApeCoin)。 有消息指TreasureDAO团队正在开发自己的区块链,旨在打造专门的游戏生态平台。这条区块链有可能会基于Arbitrum,也有可能会基于COSMOS。无论选哪个方案,这条区块链都会将Magic代币作为Gas消耗所使用的代币。 这条消息一经披露就被TreasureDAO的联创Karel Vuong所确认。 从这则消息看,如果TreasureDAO选择Arbitrum,大概率会使用Arbitrum提供的工具包,构建基于Arbitrum的以太坊第三层扩展系统(Layer 3)。它的好处是可以利用Arbitrum现有的强大生态和资源并且在生态上快速切换和过渡,而且这个系统依旧在以太坊生态以内。 如果TreasureDAO选择COSMOS,可能是希望能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这个系统有可能就是一条单独的主链。但这样做,系统就脱离了以太坊生态并且需要自己投入精力来维护区块链的安全。以目前的状况看,从以太坊生态离开然后自建独立系统的项目似乎没有哪一个在之后表现出了特别亮眼的成绩。 我肯定是希望这样一个生态能继续留在以太坊以内。 不管最终TreasureDAO的选择如何,在技术实现上,构建这样一条区块链的技术门槛都不高,区别只在于团队如何衡量两个方案之间的优劣。 而关于Apecoin发链的消息则更具有戏剧性。 四天前,在ApeCoin论坛上,包括某个无聊猿持币大户在内的多位人士共同发起了一则AIP,旨在构建无聊猿生态自己的区块链ApeChain。 在这个AIP中,他们详细罗列了开发这个区块链的团队成员(其中还包括了以太坊基金会的资深开发者),并特别指出ApeChain将是基于Optimism技术的一个第二层扩展,这个区块链将成为Optimism超级链(Superchain)生态的一部分。 而Optimism也承诺将全力支持这个计划。 关于这个系统所使用的代币,这则AIP给出了两个选项: 一个是发行新的代币AC,新代币将分发给现在参与ApeCoin质押的用户。 另一个则是直接使用现有的ApeCoin。 尽管这只是一个提案,但发起后就迅速在圈内传开并获得了很高的热度。 这个提案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无聊猿团队自己发起的,而是一群爱好者自发提出的。如果提案通过并将ApeCoin作为这个系统的代币,这恐怕将是第一个由社区发起的一次直接为ApeCoin代币赋能的举动;也是第一个由社区发起的以太坊第二层扩展项目;更是一次DAO的大胆实践和成功案例。 单纯就技术上来说,实现这样一个第二层扩展的难度并不大,何况Optimism都承诺将大力支持。因此这个项目我觉得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这个AIP通过并且这个第二层扩展系统建好,之后它的维护和运营该怎么操作呢? 这是一个前人未曾尝试过的实验。 这两个案例有趣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已经有了项目代币,现在试图尝试用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作为手段来进一步为项目代币进行赋能。 这样的项目在目前的区块链生态中还有大把,如果每个项目都有样学样尝试这个方法,那恐怕下一波更大的第二层扩展大潮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
11月22日,在美国证监会的穷追猛打下,X安终于以妥协了结了这场长久以来和美国监管部门之间的纠葛。 X安认罚43亿美元,赵长鹏辞职。 在我看来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从SEC把目光瞄准X安,到FTX的轰然崩塌,美国监管部门一定不会放过全世界最大的交易所。而一旦盯住目标而且又是这样一个硕大的目标,SEC历来惯用的手段就是用巨额罚款让被监管对象为此前的种种灰色行为买单并接受监管。 尽管这个判决开出的罚单金额巨大,但对X安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就在消息出笼不久,网上数据就监视到X安从冷钱包转出了40多亿的稳定币,足见其雄厚的财力。更重要的是X安从此可以安心经营了。 因此这个判决对X安来说,从长远看,利大于弊。 对SEC来说,通过这次判决,一是收获了一大笔油水;二是将全球最大的交易所扎扎实实地纳入了自己监管;三是给剩下那些还在“硬撑”的交易所立了一个榜样---只要和美国的利益相关,迟早被SEC收纳。 双方基本上都拿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三大所,至此只剩OK的创始人至少明面上还在一线了。 回想起2017、2018,那时中国人无论在交易所、矿机还是加密生态的其它各个领域都冲在第一线---尽管其中有很多鱼龙混杂、有很多藏污纳垢,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一大波热潮孕育了一大批种子,他们生根、发芽,后来继续在这个领域奋战。在某种程度上,这批种子也是这个国家大陆地区仅存的一点孤军奋战的力量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总是很喜欢用过于挑剔的眼光去苛责它,总喜欢强调它的不好、放大它的负面,乃至最终将它彻底否定、一棒子打死。 这样做的结果在我看来很多时候带来的负面效应远超新事物初生时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且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是深远而沉重的。 昨天晚上我给一个985大学某个系的硕士和博士生上了一次介绍区块链的技术分享课。 给这所大学的这个系上区块链的技术分享课已经好些年了,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 早年我们国家的监管还比较宽松的时候,学生们很多都知道比特币、以太坊,听课都听得极其认真,我讲得也极其兴奋。上课的间歇,经常有同学随时打断我随时提问。 而这两年,学生们听起这堂课已经面无表情。 在昨天上课前,我照例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有多少同学在今天上课前听过比特币、以太坊? 台下竟无一人举手。 我的心顿时凉了一截。 后来在课中我又问: 大家知道今天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是多少吗? 当我说出价格时,部分同学目瞪口呆好像听奇闻异事一样。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告诉大家,在早年,我们中国人在这个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世界最大的交易所、最大的算力、最大的矿机生产商都是中国人。 部分同学张开了嘴,好像听历史故事一样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像天方夜谭。 同学们不仅对比特币、以太坊的了解接近白纸,对DeFi、NFT、链游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 我的导师事后告诉我,这些学生不能说是最优秀的,但也是很不错的。 听到这里,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如果素质很不错的下一代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和认知经过短短几年已经退化到这个程度,那这个国家未来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能有多大的潜力、多大的后劲?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被风雨卷走的不仅有无尽的风流,还有下一代的传承和接续。
我在昨天文章中罗列的Sub 10K铭文NFT中的那些系列合集都可以在Magiceden中找到。比如要找“Bitcoin JPGs”这个合集,大家可以在Magiceden上的搜索栏输入“Bitcoin JPGs”,然后回车就可以了。 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另类铭文则查找起来更加方便---Magiceden直接将它们分门别类地罗列出来了。 之所以说它们“另类”是因为这类铭文完全是比特币区块链独有的产物,而且是铭文技术诞生后才产生的,并且在以太坊区块链中都不存在。 这个“另类”铭文就是“稀有聪”(“Rare Sats”)。 “聪”(Satoshi)是比特币的最小单位,用于表示比特币的小额交易和计量。它是以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名字命名的。 一比特币被分为100,000,000个聪(Satoshis),也就是1 BTC = 100,000,000 satoshis。因此聪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数字货币,而是比特币的单位。在比特币交易和账户余额中,通常使用聪来表示和计算。 铭文技术就是将额外信息“刻录”在比特币的聪上面。正因为这个特点,人们将不同的聪标记了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从较为稀有(uncommon)到最稀有(mythic)其排序如下: uncommon:每个块的第一个聪(总量:6, 929, 999个) rare: 每个难度调整周期的第一个聪(总量:3437个) epic:每个减半时期的第一个聪(总量:32个) legendary:每个周期的第一个聪(总量:5个) mythic:创世区块的第一个聪(总量:1个) 除了上述这些聪可被视为“稀有聪”之外,还有另外一类聪也被视为“稀有聪”---这些聪和历史上知名的人物及事件有关,并且在Magiceden中的标注如下: Block 9:比特币的第9个区块中的聪,这些聪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还在流通的聪。 Palindrome:聪的序号为回文。 Vintage:前1000个区块的聪。 Block 78:比特币第78个区块的聪,这个区块是哈尔芬尼挖出来的,也是第一个中本聪以外的人挖出的区块。 Pizza:2010年5月22日,Laszlo Hanyecz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两块Papa John’s比萨饼的交易所包含的聪。 Nakamoto:中本聪挖出的区块所包含的聪。 First Transaction:2009年1月12日,中本聪向哈尔芬尼发送了比特币历史上第一笔10个比特币的转账交易,这笔转账交易中所包含的聪。 上述这些事件和人物所涉及的聪都被视为是比特币历史上和重大事件密切相关的聪,因此这些聪都被标识了相应的铭文标记。 一个聪所包含的上述标记越多,它就越稀有。 在当下的生态中,似乎海外玩家对“稀有聪”更能接受,而国内玩家对这个概念的接受程度还不太明显。 “稀有聪”未来会不会盛行,我们还是留给时间来见证吧。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给大家分享了比特币铭文生态中的10K头像类和艺术类项目。这类NFT项目主要是仿照以太坊生态中的NFT创作的。 实际上在这些NFT项目创建之前,比特币铭文生态中还有一些NFT是出于好奇和探索的目的而创造的。 为什么呢? 因为铭文技术(Ordinals)可以算是比特币领域中的一项技术创新。和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创新一样,当铭文技术刚诞生时,这项技术能产生什么作用、达到什么效果,人们是无法预料的。这时,总有一些创新的爱好者会出于好奇而尝试使用这项技术。 因此,一些早期的爱好者把文本、图片、动画等各类素材以JSON文件格式上传到了比特币。由这些早期的素材做成的NFT就成为了铭文生态最早的实验作品。 这些实验作品中,排名前1万的铭文就被视为是铭文生态中具有历史价值的铭文NFT。在Magiceden中,有一个专门的板块“Sub 10K”,其所罗列的就是前1万个比特币铭文。 当然排名前5000,甚至排名前1000的铭文就更具有历史价值了。在Magiceden中有专门对应的板块“Sub 5K”和“Sub 1K”。 当我们浏览比特币上这些早期的铭文NFT时,会发现越是排名靠前的铭文所铭刻的素材就越是随意、越是无规律可言。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创作者纯粹是出于好奇、甚至恶搞创作了这些作品---他们未必想得到这些作品未来会被赋予什么“历史价值”。 实际上越是这样无心插柳的作品反而越是有价值。 当年Larva Labs创作1万个加密朋克的时候哪里能想到日后这些像素图片会成为区块链艺术品的象征?哪里能想到当年公开给爱好者免费认领的小图片未来会值几十个以太坊? 当越来越多爱好者开始在比特币上铸造铭文之后,便有爱好者开始想能不能模仿以太坊或者其它早期NFT那样创作一个系列作品?于是在这前1万个铭文NFT中也逐渐出现了多个系列品种的铭文NFT。 这里面比较知名的有下面这些: Bitcoin JPGs:铭文号 26 ~ 4702 Xcpinata:铭文号 1078 ~ 2653 Punks On Bitcoin:铭文号 1156 ~ 5535 Nopfp:铭文号 1246 ~ 9760 TradFiLines:铭文号 1317 ~ 3042 Piggies World:铭文号 1413 ~ 1955 Anti NFT BTC Maxis:铭文号 1553 ~ 2262 Blockmunchers:铭文号 1975 ~ 2405 Inscribed Pepes:铭文号 2115 ~ 2189 Ordinal Smokes:铭文号 2503 ~ 3756 Ordinal Birds:铭文号 2726 ~ 5099 Ordinal Faces:铭文号 2874 ~ 4280 GoldRush:铭文号 3319 ~ 10554(其中部分是Sub 10K) Ordinal Greeks:铭文号 3546 ~ 9229 Early Goblins:铭文号 3813 ~ 4227 Ordinal Apes:铭文号 4718 ~ 7093 Bubbles:铭文号 4790 ~ 6679 Ordinal Eggs:铭文号 5119 ~ 6033 Pepe's Pizza:铭文号 5226 ~ 5305 BTC Skullz:铭文号 5264 ~ 9401 Ordinal Tulips:铭文号 5478 ~ 9230 Bitcoin Bears:铭文号 5563 ~ 5690 Diamond Finger Ordinals:铭文号 5720 ~ 5872 Planetary Misprints:铭文号 6187 ~ 6302 Ordinal Artifacts:铭文号 6367 ~ 9808 Nakamotos:铭文号 6862 ~ 14124 (其中部分是Sub 10K) Totes My Goats:铭文号 7539 ~ 8068 Ordinal FLARES:铭文号 7951 ~ 9911 The Sixty Niners:铭文号 9232 ~ 10000 Antimatter by Nullish:铭文号 9980 ~ 9995 这里面有一些是从以太坊的知名NFT拷贝过来的,不过大部分都是原创。相对而言,我认为那些原创的NFT价值还是更大一些。 无论这些NFT的内容和素材取自哪里,它们都反映了铭文技术在刚刚创立时,那些探索者们大胆的实践和创造。他们在比特币网络上给铭文技术留下了一笔历史的印记。
这几天铭文的热度逐渐扩散到了其它区块链。Solana、Polygon、BSC等区块链上都出现了铭文铸造的热潮。 但这些链上的铭文我一个都没有参与。 因为我觉得在当下的环境中,很难判断这些铭文的意义,尤其不容易判断它们的价值有多大、热度能持续多久、共识能否最终形成。 当下的铭文生态中真正成熟的应用还不多,除了代币,就是NFT。而目前生态的热度似乎主要都在代币上,大家了解得比较多的也都是代币,一些代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头部效应。 而NFT目前看来还没有像代币那样有那么明显的头部效应,竞争的态势还比较明显。这使得我这段时间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铭文NFT上。 接下来,我会用几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当下铭文生态NFT的理解。 我主要关注的铭文生态就是比特币和以太坊,因此接下来我分享的内容也都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铭文NFT。 对比特币铭文NFT而言,目前最主要的参与平台是magiceden.io,我个人最常用的钱包是Unisat。 在比特币的铭文NFT中,目前主要有两个类别:第一个是10K类的NFT;第二个是被认为具有历史意义/价值的NFT。 第一类NFT主要是一些PFP(头像)类项目。它们的玩法基本沿用以太坊头像类NFT项目的玩法。热度高的项目中不少持有者都把自己持有的NFT作为推特或者社交账号的头像。 对这类项目,我认为未来有潜力、有价值的一定要是有特色、有差异的项目。所谓的有特色、有差异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独特的文化和独特的色彩。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以当下比特币铭文生态中三个知名度较高、有一定热度、价格又比较低廉的项目为例。这三个项目是Bitcoin Frogs(比特青蛙)、Goosinals(大鹅)、Bitcoin Punks(比特朋克)。 Bitcoin Punks被认为是比特币铭文中第一个10K类的头像类项目。它的图片主要来自以太坊的加密朋克,可以说它是以太坊加密朋克在比特币上的山寨版。 像这样直接把以太坊加密朋克铭刻到比特币或者稍作修改铭刻到比特币上的项目在比特币铭文生态中为数不少。 总体上我认为它们的价值都相当有限。 新玩家可能会对它们好奇、有热情,但只要深入了解,知道这些项目的图片来源以后,我觉得稍微进阶一些的玩家最终都会离它们而去---毕竟随着自己段位的不断提升,没人愿意拿一个山寨版到处炫耀。 当然这类项目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它是第一个10K类项目,因此多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这个价值被“山寨”的帽子笼罩着,能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呢? Bitcoin Frogs(比特青蛙)是比特币生态中一个比较活跃的头像类项目,它除了使用青蛙这个具有一定迷因特征的形象之外,还加入了“稀有聪”的概念以进一步区分各个青蛙之间的稀有度。 这个项目有一个额外的故事:项目方在正式发布这个项目之前还因为失误发布了3400个没有穿衣服的裸蛙。这个裸蛙是后来被社区挖掘出来的。这个额外的插曲也给这个项目增添了一分故事感。 按照项目方目前的玩法,这个项目大概率最终会走无聊猿的路线---想办法进一步发展生态,否则其热度和共识要长期维持下去恐怕有难度。 可如果走无聊猿的路线,现在无聊猿的前进步伐都相当艰难,这条路最终能否走通呢? Goosinals(大鹅)项目的灵感来自于Art Blocks的知名艺术品Ringers #879。项目诞生后得到了圈内一众顶级艺术家(包括Dmitri Cherniak、Beeple和BRC-20创始人domo等名人)的鼎力支持。另外项目还因为和Dmitri Cherniak的关系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发推得到宣传。 因为这个原因,项目在一诞生就被注入了艺术品的基因,也被称为是比特币铭文生态的首个生成艺术品。 以“艺术品”作为标签最大的好处是不再需要在玩法上进行太多的策划和运营,而只需要在艺术品这个共识上强化和发展。 不过这个艺术品能否在生态中进一步巩固共识、强化艺术品标签呢? 仅就这三个项目而言,我觉得Bitcoin Punks的潜力不如后两者,因为后两者显然比Bitcoin Punks更有特色,更像比特币生态的原生作品。 但后两者能否在各自的道路上强化共识,提升价值呢?这只能由时间来证明。
1、现在是不是买点Sats? 这个问题,我在前面的文章和节目中已经回复过。今天之所以又把这类问题分享出来主要是有感而发。 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总是在一个标的成为了热点,并且价格涨起来了之后,在错过或者FOMO情绪下觉得是不是要赶紧买一点,否则好像又会错过下一个大机遇一样。 现在我越来越倾向于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但凡有这样想法的时候,干脆管住自己的手,放掉这个机会。就算它以后涨一百倍也忘掉它,因为这个机会恐怕根本就不属于你。 为什么呢?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但凡因为这种心理买进去的,几乎没有一个真正收获到了果实,而是成了接盘侠。即便这个币后来真的涨了100倍,恐怕这时候买进去的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者不坚定的信心而被甩下车。 就这个sats而言,我在上一次的交流中就分享过,当时我觉得它价格要被拉起来很难,但是呢,我因为好玩随便打了一些。 当时参加了交流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事后有几个也秉持好玩的心态,随便去打了一些呢? 现在这些热门的币里面有一些我一点都没有,比如RATS、ARC20等等,尽管它们也是涨幅惊人,但我一点也没买。 错过就错过了,以后再争取发现新机遇。 所以现在我对这类问题的回复倾向于:不要买。 写到这里,我想起上次交流的时候,有听众问:当我发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是会先研究清楚了之后再去参与还是会先参与再去研究。 我的回答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认知范围内,我大概率会先去参与,再仔细研究。我觉得,用这种方式去多参与能抓住不少新机遇,少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发生。 当然我回答中所说的先参与指的是参与的资金即使全部归零也不会影响自己。 2、如何看待闪电网络的Nostr协议和生态发展?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这个协议主要的特点是利用闪电网络来交易资产。要这样交易资产,需要交易的参与方都在闪电网络并且都构建好了交易通道。这有点类似我们在以太坊中将资产转移到二层网络再在二层网络中交易。 我似乎觉得以目前比特币生态中的用户状况来看,这个操作的门槛恐怕不小,所以这类协议能不能在当下迅速发展和流行,我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3、对SAND和MANA怎么看? 这两个项目也是我很早就在文章中提及过的。我曾经有SAND,但早在上一轮牛市中就全部抛光了,此后也再没有买入。 就我一直以来的观察,这两个项目现在的发展乏善可陈,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亮点。 4、铭文现在是规定四位字符才能创建,以后会不会出一位、二位、三位数字符的创建?这很关键,直接影响价值。 其实我认为铭文对字符的限制并不是阻碍它价值提升的关键。真正提升其价值的还是要看赋能和应用场景。 目前这些四位字符的铭文如果每个币都有自己的赋能场景,那想象空间就已经大得惊人了。如果它们没有赋能场景,这些币绝大多数都是多余,即便是迷因币也根本不需要这么多。
近日交易所欧易发了一则消息,称将采用Polygon的工具包开发并部署基于ZK Rollup的第二层扩展系统---X1测试网。而更值得注意的是OKB将成为这个网络中的原生代币,用于支付网络中的交易费。 此举无疑将对双方都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在10月23日的文章《以太坊L2赛道的王者之争》一文中,我罗列了当下7个主流L2系统的TVL。在当时的数据中,Polygon(Matic)推出的L2系统zkEVM的TVL排名是倒数第二,在整个赛道的竞争中是处于相当落后的位置。 在10月22日的文章中,我提到了Polygon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态影响力着力合作的一些对象。不过那些对象和欧易比起来影响力就远远不及了。 虽说这次与欧易的合作目前看只是技术上的合作,在欧易的X1系统中,Matic代币没有被直接的赋能,但它还是整体上提升了Polygon在整个L2生态中的影响力。这个潜在作用还是值得关注的。 拿下了欧易这个生态中的大玩家,我相信后续Polygon一定会更加激进地推进它的合作计划,找到更多合作伙伴使用它的CDK开发和部署L2,持续扩大它的生态影响力。 这种合作共赢的路,Polygon是走对了。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Matic也很可能找到新的赋能方向和赋能潜力。 而对欧易来说,这同样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动向。因为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它和X安之间的竞争。 在上一轮牛市的竞争中,X安因为迅速推出BSC使其生态影响力迅速扩大到区块链底层并及时承接了以太坊的外溢效应,最终使得BNB在币价上大放异彩。 因为BSC承接的是以太坊的外溢价值,因此人们看BSC时,几乎很少把它当成一条主链(尽管它实际上就是一条EVM主链)来看,而更多地是看成以太坊生态的一部分。但从技术角度看,BSC顶多又只能算是一条侧链,因为它的安全性还是无法和以太坊相比。所以如果我们把BSC归为以太坊生态,它多少还是显得不那么“正宗”。 我在较早的文章中就提出过一个观点:当以太坊的第二层系统开始爆发、成型后,类似BSC这样不那么“正宗”的生态会受到强烈的挤压,它们未来或许还会继续存在,但在生态中的影响力大概率会越来越小,会逐步让位于正宗的生态---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 很多类似BSC这样的项目团队很早就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Celo就是一个典型。Celo早在半年多以前就官宣要彻底转型为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 我想Celo的转型不仅仅是为自身寻找新的出路,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了提前布局下一轮牛市。 在下一轮牛市中,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毫无疑问会是一个重要的赛道和生态,有意立足这个赛道和生态的玩家们是不可能缺位的---从现在竞争得如此激烈、内卷得如此惨烈的状态就可以一窥端倪。 作为上一轮牛市的缺位者,欧易显然是有强大的意愿借这个契机及早进入这个赛道和生态的,哪怕它已经很内卷、很激烈,因为它手上毕竟还有一大批中心化市场的用户可以导入到自己的生态中---这一点,X安和Coinbase已经用活生生的案例证明了。 就这次合作来说,长远看,对OKB的影响肯定是正面的。但影响的幅度和深度到底能有多大,那就只能由时间来证明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