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熊市定投的感悟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前一段时间,我无意中翻起了以前的文章,看到了去年5月1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当下的市场形势分析,以及我的投资思路》。 在那篇文章中,我写出了这轮熊市自己设定的定投价:比特币35000美元、以太坊2500美元。而那时两者的市价分别31000美元和2290美元。 现在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超过了35000美元,已经超过了我设定的定投价,以太坊虽然还在2000美元左右徘徊,还没有超过定投价,但可以预估以太坊留给我们的定投时间也不会太多了。 即便市场未来有下跌,我相信那种下跌也不会像过往那样长期徘徊在定投价以内了。 也就是说对我自己而言,定投的时间窗口即将关闭。 从去年的5月10日算起到现在,差不多刚好就是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的时间并不长,但对决意定投的投资者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 因为定投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时间窗口,严守铁一样的纪律,毫不动摇地坚决执行。 定投不需要每天去看技术走势,不需要每天去猜接下来的行情,不需要每天担心会不会有黑天鹅,只需要问自己:是不是还在坚持。 这个时候,我在想过去这一年半一直在看文章的读者和听节目的听众中有多少在这段时间里坚持了下来? 会不会有读者因为想着高抛低吸、做波段,到头来发现手里收集的筹码所剩无几? 会不会有读者因为觉得一时的价格“高”,于是想再等等,等价格“低”一点再买,从而在这样等待的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会不会有读者忍不住诱惑,守不住比特币和以太坊至少占50%的仓位,到头来发现自己手里比特币、以太坊不多,其它的山寨币倒是一大把? ...... 如果上面所有这些诱惑我们的读者都抵抗住了,那不仅会收获定投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会在投资心态和情绪控制方面上升一个很大的台阶。 而这种心态和情绪上的升华在我看来才是一个投资者能够长期屹立于市场,长期游走于市场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 在5月10日文章以及后续几篇文章的留言中,有一些读者会存疑:这个定投价会不会设的有点高了? 我们现在回过头再去看看比特币和以太坊在这一年半中的走势就会发现: 对比特币来说,在这一年半中,至少有9个月的时间(2022年6月到2023年3月)比特币的价格是在25000美元以内,至少有14个月的时间,比特币的价格是在27000美元以内的。 如果我们按照规定性的定投,我们的仓位中一半至少在25000美元以内,而绝大部分则都在27000美元以内,这个成本我觉得是不高的。 对以太坊来说,在这一年半中,几乎绝大部分时间其价格都是在2000美元以内的,这个成本价我同样觉得不高。 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会发现即使定投价选得稍微高一点,但只要我们在熊市中选择的定投时段合适,我们的定投成本也还是能够控制的。 如果我们在过去这一年半的时间能够咬牙把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定投坚持下来,我们就积累了足够的压舱石,这是我们后续进行各种投资操作的信心和底气。 假如现在我们还有余钱的话,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有足够的底气和足够的信心用余钱进行大胆地实践操作,甚至一些稍稍冒险的举动。这时,即使我们的实践、操作或者举动给我们带来了损失,但有比特币和以太坊作为压舱石,我们的根基和核心依旧稳如泰山。 我们依旧可以信心十足地迎接下一个牛市。

4分钟
67
1年前

铭文赛道再次火爆,后市如何布局?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昨天的文章发表后,有读者猜是不是我最看好ORDI? 其实我在文章中想表达的意思不是我更看好哪一个具体的协议,而是想表达我更看好的协议具备什么条件---技术永远在进步、协议会推陈出新,我们不是要死守一个协议,而是要把握协议领先或者能成为趋势的核心及本质。 我更看好的铭文协议一般来说具备这几个特点:元数据在主网、交易通道在主网、可扩展性最好选择一条区别于以太坊第二层扩展的方式。 Ordinals只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协议之一而不是唯一。 而且在周六的交流中以及更早的文章中我都提过,最早时我更看好的协议是STAMP,因为理论上这个协议的数据安全性比Ordinals更高,而且当时它在海外的热度也比Ordinals更高。 然而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竞赛,很显然STAMP协议上的资产明显不如Ordinals资产的热度和共识高。 这再一次显示,技术好的协议未必最后是最流行最被采用的协议。 Ordinals是否能维持现在的优势和热度,最后还是要看市场的选择;我看好的这类协议是否最后会是被广泛采用的协议同样也要看市场的选择。 我们再回到当下。 无论是Ordinals,还是RUNE,ARC等,这一系列比特币上的协议现在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每个协议上面的“龙一”、“龙二”们现在的价格都在短时间内录得了惊人的涨幅。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错过的投资者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这样的心理:一边是内心有着强烈的踏空情绪,眼看着这么热闹不去参与一下实在难受;另一边是现在这些资产的价格都涨了这么多,这个时候进场会不会成为接盘侠? 这是周六的交流中,一位读者留言问道的问题。 首先,我还是强调一下我曾经的观点:这些资产最后能不能真的成为“硬资产”而不是仅仅蹭一下热度,最终还是决定于它们的协议是否能真正产生爆款的应用,而不是停留在目前“发资产”的阶段。 假如这些协议能在下一个牛市到来前或到来的过程中产生爆款应用,那这些资产未来大概率还有上升空间;否则那这些资产最终的归宿恐怕都不乐观。 另外短期内,这些资产的价格是否有回调的压力则又是我们不得不考虑,但却没法确定的事了。 所以基于这些要素综合考虑,如果是我,会采取比较保守的做法: 要么少量入手一些自己特别看好的协议中的“龙一”、“龙二”; 或者干脆无视现在这些已经“高高在上”的“龙一”、“龙二”们,自己深入到各个协议中去研究、去发现,在各个协议或者生态中找到自己认为更有潜力的机会。 最后,对于现在没有入手任何铭文资产但是却提出了种种问题的投资者,我觉得有一点是值得乐观的: 如果铭文生态真的有潜力、有价值,那它一定不会在下轮牛市中缺席。现在在我看来还不是牛市,在这个阶段,投资者能意识到它、关注到它,那就不算晚。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对铭文生态的发展感兴趣,那我们就从现在开始深入到生态、深入到技术,去研究它,理解它,尝试找到这里面属于自己的机会。

3分钟
84
2年前

比特币铭文和扩展协议的价值分析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在上周六的直播交流中,有网友问及对当下各类比特币铭文和扩展协议价值判断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再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提炼的观点。 在当下的比特币生态中,有个很典型的现象:各种新型的铭文和扩展协议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分辨各种协议的价值? 当我分辨一个协议的价值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协议的创新点,即这个协议具体在哪些关键要素上有创新、有不同。 具体到比特币现在的生态,我观察这些协议主要从下面这几方面入手:代币的元数据存储在哪里?代币的交易通道在哪里?协议的性能扩展在哪里? 所谓代币的元数据存储在哪里主要是指铭文生态中代币的元数据(metadata)(比如图片)存储在哪里。 在最早的铭文协议中(比如Ordinals、Bitcoin STAMP等),代币的元数据是存储在比特币上的(比如Ordinals存储在见证数据中,STAMP存储在UTXO中)。 后来为了灵活和可扩展的需要,有些比特币铭文协议将元数据存储到了链下(比如IPFS),而将指向元数据的索引(比如IPFS的索引)存到比特币上。 在这两种方式中,显然元数据存储在比特币上要更安全更加去中心化,但存储在链下可以不受数据大小的限制会更加灵活。 以我个人的倾向而言,我肯定是更喜欢元数据存储在链上的协议的---这也是Ordinals协议被创立的初衷。 所谓代币的交易通道在哪里主要是指交易是发生在比特币主网还是其它辅助网络(比如比特币闪电网络)。 当前比特币生态中大多数铭文协议的交易都是发生在主网,比如当我们交易BRC-20代币时,我们是直接在主网上进行这笔交易的。 但也有协议是在辅助网络(比如闪电网络)中进行交易,比如Taproot Assets。它在比特币主网发行资产,但是资产的转移和交易是在闪电网络中进行。 这两种方式中,在比特币主网上进行交易手续费会较高但交易便利,而在闪电网络中进行交易,手续费低廉但却需要构建交易的环境。 我更倾向在比特币主网上进行直接交易。 所谓协议的性能扩展主要指协议是通过什么方式对比特币主网的性能进行扩展。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铭文技术将数据写在比特币主网上,而把对数据的解释和“执行”放在链下,至于具体如何解释和“执行”可以有多种方式,甚至包括用中心化的方式;第二种是用类似以太坊第二层扩展的方式为比特币构建第二层扩展系统然后在第二层扩展系统中支持智能合约,执行复杂的操作和行为。 在这两种方式中,对第二种我们其实现在就可以预判它未来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碰到的瓶颈。 为什么呢? 因为以太坊第二层扩展系统现在就面临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比特币的第二层扩展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坦率地说,以太坊第二层扩展系统现在对以太坊性能的扩展是不尽如人意的。 在9月26日《以太坊第二层扩展的未来》节目中,我讲过,相关数据显示根据以太坊目前的架构其每秒最多能够处理2000笔左右第二层扩展中的交易。未来想继续对以太坊性能进行扩展恐怕必须要开发分片技术,而要开发分片技术则肯定要对以太坊本身的架构进行变革。 同理,如果比特币也按以太坊第二层扩展的思路进行性能提升,它未来大概率也会遇到类似的上限,而要进一步提高则很可能也必须引入分片技术。 但分片技术需要改变比特币的现有架构,而这恐怕又是掌控比特币核心代码的比特币核心团队所难以接受的---比特币核心团队对任何改动比特币现有架构的改变都异常谨慎和保守。 所以根据这个推测,我还是更看好类似铭文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对比特币的第二层扩展持观察态度---至少现在是如此。

5分钟
75
2年前

对接下来宏观行情的思考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贝莱德在美国特拉华州申请以太坊现货ETF的信息被媒体发现并曝了光。 可能是受这个消息的影响,一时间,以太坊的价格迅速反弹并超过了2000美元,截至写稿时为止,已经达到了2100美元。 不仅以太坊上涨,比特币也上涨并超过了36000美元。 我觉得助推币价上涨的原因除了这条消息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市场估计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可能已经停止,接下来至多就是利率在高位运行直至明年或者后年开始减息。照这个逻辑,市场认为宏观压力至少不会再高,于是资金开始乐观起来。 对这个看法,我是不能说很有把握地反对,但我持一定的谨慎态度。 在美联储开启这次加息周期时就已经明确表达过,这轮加息的目标是要将平均膨胀率压到2%并保障就业。 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就业状况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显然通胀目标还没有实现。从这一点来看,现在就断言加息周期已经停止我认为还为时过早,或者至少不能如此肯定。 此前市场一直担心,在美联储如此频繁、强力的加息动作下,美国经济有极大可能会崩溃。比如早在一年多以前,某媒体就用大字标题在新闻中打出了美国经济在一年内一定会衰退的字样。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美国的经济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衰退的数据支撑,而且就业数字也几乎维持亮眼。 更让人意外的是,市场普遍认为在如此高压的利率下,美国企业会被债务压垮。但在过去这一年里,我们看到的比较大的企业倒闭事件似乎只有硅谷银行因为利率负担不堪重负而倒闭的案例,即便如此,事态也很快就被遏制了。 这些状况都说明美国经济现在对相对高利率的承受力远比市场此前预计的要强。在这种状况下,美联储是更有把握和空间去进一步拉高利率的。 美国的历届政府对美元都有一个算是半公开的政策:那就是维持美元的“强势”。 然而这里的“强势”到底指什么呢? 它更多是指美元在世界交易、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领导地位。 而当下,维持美元在利率上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利率的高压和强势就是美国在货币政策上强势的一个具体表现。 比如美元的对手货币欧元当下就在这个压力下被困得左右为难:一方面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已经录得经济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欧元还加息,那欧洲的经济将更加难堪;而另一方面欧洲最新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还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息,通胀将更难把握。 美国在利率方面的这种主导政策在当下无疑将更利于美国在经济和金融方面主导全球发达国家。 好了,一方面美联储设置的通胀目标目前还没有达到,另一方面美国还有空间进一步拉高利率对发达国家利率的主导,这都让我不敢轻易得出“本次加息周期已经结束”的观点。 之所以我更愿意表达这样的谨慎是因为我还是觉得留一丝戒备会更好。 假如这个推测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接下来,至少还会有一次加息,假如那一次加息真的发生,市场会不会暴跌,这就不是任何人现在能猜得出的,届时还是要看市场的承受力和接受度。 附:本周六晚8点 推特直播链接: x.com

4分钟
53
2年前

NFT市场开始回暖,期待后续发展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最近,除了BRC-20代币走红之外,NFT们也开始回暖了。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博主发了这样一条推,大意是:扫了50个红豆的elemental,显然(elemental的)价值低估了,如果没人来引领这波大势,我来。 这位博主是红豆的持有大户。我记得红豆发完Elemental,遭到整个社区的群起攻之时,这位博主也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其影响力在整个社区不容忽视,大家都期待这位博主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时博主发表了很长的一条推,字里行间既充满了对红豆的眷念,也迸发出对红豆团队的不满和遗憾。 当时的红豆是整个NFT生态中妥妥的“龙二”。那时,红豆的社区二创可以说是所有NFT项目中出类拔萃的,其线下热度也毫不逊色于无聊猿。 社区能做到这个程度,包括这位博主在内的红豆持有者可想而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寄托了多少情感。而这一切就因为团队的过失毁于一旦。 我一直认为:NFT项目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强大团队的。一个强大的团队营造和带领一个强大的社区,那才能打造NFT项目最高阶、最牢固的门槛。 没有核心团队的带领,社区即便再有创意、再有活力,也是一盘散沙,无法做到力出一孔,项目也就难以强力推进。 而团队的这次过失在我看来显然不是无心之举,更不是疏忽大意,而是创业心态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这是不能原谅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毫不犹豫地抛掉了这个项目。 但包括这位博主在内的不少持有者可能因为内心难以割舍的情节依旧对它不离不弃,乃至现在,当整个NFT势态回暖时,这位博主还大举加仓,甚至直白地表露出希望引领项目继续走下去的愿望。 这位博主的愿望能否实现呢? 目前在我所了解的NFT项目中,因为团队失误跌落谷底,之后还能起死回生的,似乎只有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Pudgy Penguins(胖企鹅)。 这个项目也曾是我持有的,最终我的离去也是因为其创始人后来被人挖出曾经的劣迹斑斑。 果然,不久后这位创始人的老毛病又犯了,项目马上一落千丈。 胖企鹅的陨落让我对那句俗话深信不疑:“X改不了吃屎”---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一个“惯犯”哪能轻易的“从良”? 胖企鹅的转折点发生在被一位企业家接手之后。 这位新主人重新设定了项目的发展方向:以线下产品、文化推广的方式重塑项目形象和发展路径。这个策略目前看还是比较成功的,他至少把项目的价值和社区再次拉了回来。 但从本质上看,我觉得这条路还是在走传统的IP路线并且他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卖绒毛玩具)太陈旧了。这条路线和这种方法的上限是显而易见的,太容易看到天花板。 所以长远看,我认为胖企鹅即便挽回了颓势,其潜在价值依旧十分有限。 这已经算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了。 参照这个案例,红豆如果想起死回生,必须彻底换团队。 可即便换了团队,从乐观的角度看,其潜在价值又能比胖企鹅大多少呢? 从谨慎的角度看,虽说红豆的社区要比胖企鹅强很多,可希望挑起大旗的这位大V是否有接手胖企鹅的企业家那样的经验和资源? 总之,无论从乐观还是谨慎的角度看,我都觉得红豆未来即便能回暖,其价值上限能有多大也是值得推敲的。 当下的NFT生态实际上是在刚刚那轮牛市中成长出来的。其中的绝大多数NFT都没有经历过熊市,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能有多少曾经火爆一时的NFT项目能活过这个熊市。 但这位博主这次的言论让我产生了好奇心,我很期待一路观察下去,看看这些NFT项目最终会走到哪里?会发展成什么样? 附: 本周六晚8点直播链接:x.com

4分钟
36
2年前

铭文生态的机遇和风险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11月7日,X安正式上线比特币的第一个铭文代币ORDI了。至此,ORDI终于登上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资产交易所,这意味着铭文代币正大步走向大众,铭文生态正迅速向大众延伸。 这是我们对这项新技术必须正视和肯定的。 我查了查ORDI目前可以交易的中心化交易所,除了X安之外,其它一些大众常用的交易所其实早就已经上线了。 但显然其它所上线的影响力还是远远不敌X安---就在X安上线ORDI之后,它的价格几乎上涨了接近1倍。 截至写稿时为止,ORDI的价格是13.78美元,而历史最高价是半年前录得的19.44美元。照现在铭文生态的这个势头,ORDI突破前高概率还是很大的,但至于说什么时候会突破前高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突破前高,那就很难猜了。 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曾经写过:铭文生态的特点就是先有资产,后有应用。而现在生态的火爆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7年1CO爆发时的情景: 那时的项目方讲一个故事、描述一个愿景,发的币就能被疯抢。但最终项目方们讲的故事大部分都夭折了,而少数成功活下来的项目最快也都是1年后才上线。即便是这些上线的项目中活到今天并且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则是少之又少。 现在,利用铭文技术发币,技术上的门槛更低,而且发币的种类也更多:既可以发行类似ERC-20那样的同质化代币,也可以发行类似ERC-721那样的非同质化代币。这意味着“融资”的手段和方式都大大地丰富了,也意味着鱼龙混杂的事情会更多、更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股风真的吹起来,我估计未来的泡沫恐怕也不会小,并且泡沫破裂之后同样会一地鸡毛。 虽说这里面可能风险极高、泡沫极大,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期待这项技术能给整个加密生态带来一种全新的场景构建方式,也期待能有重磅应用落地开花。 因此,我还是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多从关注生态发展的角度来观察铭文生态的发展。 不过无论怎么观察和了解这个生态,一些必要的操作和工具,我们还是需要了解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常用的网站和工具。 比特币铭文生态常用的平台: 铭文生态的钱包:UniSat Wallet BRC-20代币的常用平台:unisat.io 铭文NFT、域名、“土地”的常用平台:magiceden.io 以太坊铭文生态常用的平台: 铭文生态的钱包:还是小狐狸 铭文代币、域名、NFT的常用平台:etch.market 除了上面这些工具和平台之外,这些工具和平台的社交账号也很值得我们关注,它们经常会发布各种最新的消息。 此外大家顺着这些平台和工具的社交账号发布的信息中还能找到更多这个领域内的活跃分子和爱好者的社交账号并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咨询。 最后,我还是提醒我们的读者,务必要小心项目的风险,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地去FOMO。尤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想想:自己以前FOMO过的项目到底有几个是自己最终获益的? 真的喜欢一个项目、希望参与一个项目,那一定要在动手前认真地调查、慎重的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4分钟
55
2年前

熊市还会持续多久?|疑问解答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1、熊市还会持续多久?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读者会留言问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必要太在意熊市还有多久,我还是坚持只要比特币、以太坊没有突破上个牛市的峰值,我们就一直把行情当作熊市好了。 当成熊市后,我唯一做的就是关注比特币和以太坊是不是还在定投价以内,如果是就定投,否就停止。或许正是因为在熊市中我有这样一个硬性、客观的标准指导自己的操作,我觉得自己在熊市中的生活比较平和、安逸。 而在牛市,我总是会想着尽量在高点抛售、锁定利润,但对于什么才算是“高点”,我还没有一套客观、硬性的标准,所以很多时候我要凭感觉结合宏观环境来综合判断。但宏观环境又是永远变化的,所以我便不得不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判断,会想:现在的风险会不会太高了?现在是不是基本接近峰值了? 2、UNI这轮牛市,破上轮前高40多U还是轻轻松松的吧? 我觉得这个想法多多少少有点自我安慰了。即便UNI真的在下轮牛市能突破前高,那也要等它真的突破我们才说,否则这样的话还是少说。这样的想法想多了,我们很容易陷入到自我构建的幻境中去。 在我的认知中,每一轮新的牛市中币价能超过前一轮牛市的,到目前为止,还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有最大的把握。 在DeFi代币中,目前币价历经了两轮牛熊并且我印象较深的有Maker、AAVE(ETHLEND)、Bancor和LRC。其中Maker、AAVE和LRC做到了币价在2021年牛市超过2017-2018年牛市。不过在下一轮牛市中,这三个还能再次超过它们上一轮的峰值吗?我对其中的个别是持怀疑态度的。 除此以外,现有绝大部分的DeFi代币(包括UNI)都是在上一轮牛市中发行的,它们还只经历了一轮牛熊,经历的考验和打磨还远远不够,所以现在说这个话还太早了。 3、Matic部署了新的代币POL,怎么看这个事情? 根据Polygon官方的表述和宣传,项目方似乎是打算让其生态中的每个细分项目(包括现有的Polygon POS、zkEVM以及未来将发布的项目)都使用POL,为POL的价值赋能。 但是不是说为了这个赋能,一定需要重新发币呢?我觉得技术上完全不必要。项目方这么做更多的可能还是从商业、运营和品牌打造等这些方面来重新包装代币、塑造形象。 至于说新的POL未来表现会如何,那最终恐怕还是要看项目方这些产品能否打造强大的生态。 4、还相信以太坊市值会超过比特币吗?比特币单价超过35000美元了,还定投吗? 此前,当比特币还没有出现铭文生态的时候,我是很相信在下一轮牛市中以太坊的市值有可能超过比特币的。 但现在比特币出现了繁荣的铭文生态,我觉得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因为如果铭文生态能够发展出达到智能合约效果的技术,实现智能合约的功能,那比特币是真的有可能成长出自己的生态的。而这种生态无疑会大量吸引资金和团队入驻。 而这会直接推高比特币的价格。 当然这是假设比特币的铭文生态要能真正发展出过硬的技术,而不单单是发了一堆币。但如果届时铭文生态还只是停留在发币而没有实质的技术和应用场景上的进展,那以太坊的市值还是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比特币的。 这些原因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写过,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要恢复比特币、以太坊同等比例定投的原因。 比特币单价超过35000美元,我停止定投了。我现在只定投以太坊,直到以太坊单价超过2500美元。

4分钟
57
2年前

铭文资产创造模式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最近比特币生态又开始变得热闹非凡,各种代币都开始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在这些代币中最让我意外的是sats。 记得在9月初的推特AMA中,有读者曾经留言问我对sats的看法,尤其问这个币未来的价格有没有潜力? 我记得当时大概是这么回答的:我觉得sats的量(2100万亿枚)太大了,要把这么大量的代币价格拉高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觉得如果单纯是觉得好玩打一些那无所谓,但如果是奔着它未来的价格会怎么样去打恐怕就不大合适了。 当时,sats还没有打完,我记得好像才打了50%左右。但越到后来,随着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币并且宣传这个币,sats的打币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最终在9月底,这2100万亿枚竟然全部被打完了。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查了查网上的数据,sats的持有地址是36945个,是目前所有BRC-20代币中持有地址数最多的,是龙头老大ordi持有地址数的将近3倍;sats的交易量也位居目前BRC-20代币之首;当然其价格也较打币时的价格翻了将近10倍。 这着实是让我觉得有点意外的。 这里面的原因我想了想,恐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网上一些KOL大量宣传sats持有地址最多,“最去中心化”。 2. sats这个币的名字比较契合比特币生态。 3. Unisat推出的BRC-20代币交易平台把sats作为交易费用代币,即在上面进行代币兑换交易,需要用sats来支付手续费。 4. 由上面这些因素叠加导致生态中用户产生了强烈的FOMO情绪进而推高了价格。 在这些原因中,我觉得很值得观察的是第三点---即新应用为sats赋能,让sats具备使用场景。这个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应用团队想出的一种一举两得的“双赢”策略。 在Unisat官宣为sats赋能之前,sats本身就随着用户和社区的自发宣传和自身发展累积了一定的共识,汇聚了相当一批持有者。 在这种情况下,Unisat推出应用,借着为sats赋能,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应用拉用户、拉人气,在众多sats的持有者中制造影响力、进行营销。 这个做法让我想起2020年的DeFi之夏。 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DeFi应用开始逐渐出圈---从原先的种子用户逐渐开始扩散到更广泛的加密用户。 但那个速度和影响还是太慢、太小。 在那种情况下,Compound开创性地发行治理代币COMP,通过流动性挖矿,吸引用户、制造热点,急速推进了项目的出圈速度。很多用户恐怕此前都未必用过Compound,但因为此举、为了免费得到代币,都自发成为Compound的用户。 由此,热度和规模都空前盛大的DeFi之夏被迅速引爆。 Compound的做法是先有应用,再创造资产,通过资产吸引用户、凝聚共识。 而今Unisat的做法则变换了顺序:是先有了一个具备一定共识的资产(sats),通过应用为资产赋能,从而把共识吸引到应用中来,把用户吸引到应用中来。 不仅sats是这样,以太坊铭文代币ETHS的爆红也是类似的路径。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利用铭文技术,现在无论是在比特币生态还是在以太坊生态,创造资产的成本已经远远小于智能合约,而创造资产的速度和效率又远高于智能合约。 这个资产创造模式的变革已经使得当下的加密生态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在当下的生态中,几乎任何一个热点都会被迅速拿到铭文生态创造出“概念代币”,并通过这个概念凝聚一批种子持有者的共识。 这个速度远远快于创造应用的速度。 由此,我不由地猜想,会不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会看到Unisat的这种模式被广泛复制:新应用在产生后会通过为已有代币赋能,利用已有代币的共识和用户从而来完成原始用户的快速汇聚并完成原始共识的快速积累?

5分钟
60
2年前

交易所Web3钱包的利弊|疑问解答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1、交易所Web 3钱包的利弊 我平时用得最多的钱包就是小狐狸,而且我基本上只用网页版的小狐狸。除此以外我很少用其它网页版的钱包,也不用手机版的钱包。 所以对这个话题其实我的理解很有限。不过既然有读者问到了,我尝试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按现在的状况看,交易所依旧是绝大多数用户和加密资产交易的门户,因此很多交易所依仗这个优势推出了自己的各种工具比如钱包,用户也很容易由此用上交易所的钱包。 对钱包而言,我认为必须要注意的事项只有一点:那就是安全。 那怎么才算安全呢?最最重要的就是开源,其次就是经过市场长时间的检验和拷打都还屹立不倒。 如果兼具这两个特点,那个钱包一般来说问题就不大了,不管它是不是交易所的钱包。只要钱包是安全的,我觉得用哪个都无所谓,完全取决于用户自己的习惯。 至于交易所钱包在便利性上是否更有优势,可能会吧。但对我来说,我现在越来越不把便利性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因为在加密领域,如果太考虑便利性,很容易错失百倍、千倍的投资机遇。 这一点上我吃过大亏、犯过严重的错误。 在加密领域很多早期的潜力项目往往都是用起来极其不方便、极其反人性的。而正是因为这种不便利、反人性的用户体验使得很多用户即便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些机会也不会去尝试,因为它太难用了,然后就自然而然地与这些财富机遇失之交臂。 2、以太坊升级后,把Gas降下去,L2岂不是没用了? 我不太清楚这里所指的“升级”具体是指哪一个升级。 以我目前了解的情况,以太坊下一次的升级是要解决L2向以太坊提交交易的费用,而这是降低L2的交易费用不是降低以太坊本身的交易费用。 从以太坊自身进行改进以减小交易费用,这个空间极为有限,因为这是以太坊的技术架构和特质决定的。要减小交易费用只可能通过L2、分片或者其它技术比如铭文来降低。这些技术要么是在以太坊之外解决费用问题,要么是用另外的交易模式解决费用问题。 3、能否说一下OP、ARB的定投区间? 我没有定投OP和ARB,我只是零星地买过几次,所以我没法给出定投价。 4、BASE会单独发币吗? BASE这个生态还是比较猛的,它靠Coinbase的影响力吸引了一批海外项目入驻。正因为有这个势头,尽管Coinbase说不发币,但很多人还是猜测它会发币。 我也猜不好。 我相信在这堆声称不会发币的L2中有些一定会发,但也有些真的未必会发。 我现在越来越不建议大家为了这个发币预期而花太多钱去各个L2上做无谓的操作。如果自己喜欢的L2没有试过的,那一定要试试、上去操作一下,如果哪个L2上有自己喜欢的应用,那也可以去试试。就这样就行了。专门弄一堆号、写一堆脚本、花一些钱去操作,万一项目不发币,那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有些L2就是拿住用户期待它发币的这个期望,在反薅用户的羊毛。 5、看好现在zk系的L2吗? 此前我是一直看好zk系的L2的,原因我也多次说过:因为理论上它们更安全。而且有意思的是,在Vitalik最近关于L2的那篇文章中,每每提到这些L2,他都是把zk系的项目放在最前面,由此看出在他心里,他也是更喜欢L2的。 我觉得这很容易理解。 然而形势比人强。在我前面文章罗列的数据清楚地显示:一堆zk系L2的TVL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BASE,更别提和OP以及ARB比了。 在生态上差距这么大,怎么赶? 我以前就写过:历史上多得是的案例都表明,技术上最先进的方案往往最后不一定是最被广泛使用的方案。 这次会不会重演,我们让时间给出答案吧。

5分钟
70
2年前

没有V神的以太坊会如何发展?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有读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万一Vitalik(V神)发生意外,以太坊怎么办? 这个敏感话题我早些年向一位前辈请教的时候就聊到过,我觉得这确实是以太坊值得注意的风险。 对以太坊这样的项目,我多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它的网络系统要极尽所能的去中心化,但它的开发和推进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化团队带领。 而Vitalik就是这个团队的精神领袖---多年前是这样,现在依旧是这样。 那么Vitalik到底在以太坊生态中参与哪些活动呢? 这些年,我时常都会关注一下以太坊每周进展的汇总新闻,主要是看其中以太坊开发者周会的报道。这个周会所反映的状况就是以太坊正在进行中的开发工作和进度,而参会者就是真正参与以太坊开发的核心人物。 在这个周会中,Vitalik露面的次数并不多,主要还是几个其他的核心开发者在把控。由此可见Vitalik并不太参与以太坊实际的开发工作了。 以太坊生态中另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就是EIP的创建和更新。它是以太坊的标准,也是以太坊线路图的技术规范,它定义了以太坊的技术框架和技术路线。 在这个领域Vitalik就显得相当活跃了,比如我们熟悉的EIP-1559、EIP-4337等。可以说几乎每个决定以太坊转折点和关键点的EIP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所以Vitalik目前主要掌控以太坊未来的技术设想和规划。 除此以外,Vitalik经常会发表论文,有些是发表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有些则是发表在他自己博客上(vitalik.ca)比较大胆和前卫的构想。在这里我建议普通读者看看他的博客就足够了;他的学术论文不太适合普通读者,只适合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因此,就我的观察,Vitalik现在主要负责把控以太坊的发展方向和架构设计。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现在万一发生意外,那么短期内以太坊的发展方向和架构设计恐怕就会受到冲击,更严重的是以太坊会短暂失去灵魂支柱。 假如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我觉得最糟糕的情况是以太坊发生分叉。但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和混乱,市场终究还是会从若干竞争者中选出一个以太坊的接棒者。而那个接棒者依旧会带领以太坊前进。 为什么我相信以太坊还是会有接棒者呢? 因为我能感觉到在Vitalik带领以太坊前进的这些年,他已经培养出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和很有凝聚力的社区,更重要的是以太坊的追求和特质已经被植入进了团队和社区。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中本聪不在了,但比特币的灵魂仍在,并且比特币的精神能被Vitalik以及更多的后来者接棒的原因。 我时常都会注意以太坊团队中其他几位核心开发者的发言和观点,从中我能看出他们对以太坊核心的把握和坚守。 与此同时我也能感觉Vitalik一直试图把以太坊的架构设计得简单和灵活。 所谓的“简单”就是不把太多功能放在以太坊,而是留给第二层扩展等---前段时间Vitalik的一篇文章就很鲜明的表达了这个观点。 所谓的“灵活”就是给未来的发展预留“插槽”。 照这个设计,未来以太坊的架构会越来越稳定,改动越来越小。届时,Vitalik在与不在估计都不太会影响以太坊的基石。 所以我相信时间越久,意外事件对以太坊的影响会越小。 所以,总体上我认为即便出现意外,我依旧对以太坊抱有信心,相信以太坊的特质会被继续传承。 当然,如果非常糟糕的状况出现:比如意外发生后,以太坊无可挽回地背离了去中心化,那时的我则可能会忍痛离开以太坊。

4分钟
35
2年前

接下来的行情还会暴跌吗?|疑问解答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1、RLB的排名是70,老师说是539,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是我文章里的疏忽。当天我在留言中提示过了,RLB的排名是70,全流通市值是529亿美元。 这里顺便回复一下另一条留言提到的:我怎么评估一个项目估值的高低。 其实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写过。 现在有不少市值排名用的是流通市值,但我更喜欢用全流通市值。因为后者反映的是一个币最大的流通盘,也就是最极端的情况。这和我习惯用最极端的状况衡量风险是一样的思路。 用全流通市值来看一个币的终极市值能够把一些潜在的风险都包含进去,让我们在评估它的潜力时多考虑风险,少考虑收益。 当我们估算出一个币的全流通市值后,剩下的就是和同生态内的其它项目市值进行比较了。这个比较就要看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团队、信用、执行力等等。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考虑这个币所处的牛熊周期。一般来说,一个币在牛市中的估值大概率是被高估了很多的。 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个币是否经历过多轮牛熊。如果一个币是第一次经历牛市并且从未经历过熊市,当它第一次在牛市中录得了比较高的市值,我们就要小心又小心了。因为它还没有经历过熊市的洗礼和摧残,而很有可能就会在接下来的熊市中,跌到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地步,这和项目本身好不好几乎关联不大---------在我的记忆和经历中,好项目也不例外,它们都必须被熊市蹂躏几次才能凤凰涅槃、脱胎换骨。 2、关于游戏平台FUC 这个项目我很早看过,查了查,我还买了它的币,不过几乎都要忘记了。所以我并没有长期关注这个项目。 这类项目和Magic类似,都是和链游相关的平台类项目。除了平台类项目之外,游戏公会也是目前和链游相关的我关注的细分领域。 我一直都在注意和链游相关的各个细分领域。印象中去年我看各种项目时,但凡看到和链游相关,稍微有点兴趣的币都买了一些,但都是零星操作,对其中的大部分项目我后来也没有很仔细的跟踪和关注了。 我主要还是关注这些细分领域的少数头部项目。 3、在接下来的行情中还可能有暴跌的机会吗? 首先当我们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得问自己:到底跌多少算是暴跌? 几年前,跌50%才算暴跌;去年还是前年,跌20%就算暴跌;而到了今年,似乎跌10%各种媒体就大呼小叫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随着时光的流逝,不同时期对暴跌的定义都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这是外在的。而内在的,我相信我们每个投资人自己对“暴跌”的定义也都会不一样。 所以对同一个跌幅,一直没上车的投资者或许认为这就是千载难逢的“暴跌”机会,而不顾一切地往里冲;而仓位已经八九成的投资者或许根本就不在意这种小机会,只是一晃而过地当新闻看看。 当我们对“暴跌”的定义都无法统一时,后续的动作和操作就更无法计划和统一了。 所以我现在已经不纠结有没有暴跌了。我还是只看价格在不在定投价以内,在就继续定投,不在就不理睬。

4分钟
42
2年前

新一轮牛市是否已经启动?|疑问解答

道说区块链的个人播客

1、新一轮牛市是否已经启动? 每逢行情开始好转的时候,总会有读者问这个问题。关于牛市是否开启,我的判断标准非常简单:那就是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否双双已经超过了上一轮牛市的峰值。如果双双超过,那算是开启了;否则,我基本不太关注行情,而只看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否还在我的定投价以内。 显然,照这个标准,我觉得现在的行情远没有到开启牛市的程度。 2、Ordi创始人发新标准,是否抛弃了Ordi?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Ordi的价值到底是来源于哪里? 如果它不是来源于应用场景而是纯粹来源于共识,那么创始人的站台、影响力、社区的追捧等等这些MEME因素就占大头;如果它是来源于应用场景,则这些MEME因素都会逐渐退却,最终还是要靠应用。 对此我的看法也在前面的多篇文章中分享过:我认为现在再想出类似比特币那样靠共识积累起价值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这些币最终的价值如果找不到应用场景支撑,它们都很难长久。 所以基于这个观点,我认为Ordi的长线价值依旧要依靠应用场景,创始人离不离开与它的长线价值关联不大。 不过目前我还看不出Ordi有什么应用场景。 现在比特币的生态协议已经越来越多,除了先前的XRC-20之外,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协议。但这些协议目前主要的用途依旧是发行MEME币,它们还需要真正发展出应用场景才能有长线价值。 对以太坊的铭文生态,我同样持这个观点。 3 、ETHS为什么要用哑合约来拆分? 其实我觉得Dumb Contracts更好的翻译不是“哑合约”而是“傻合约”。 目前在以太坊铭文生态中开展的代币拆分、合约部署等这些动作我觉得更多的是铭文技术的创始人或者社区来用这些我们已经熟悉的案例进行实验,测试这个技术能不能像智能合约那样完成各种各样的功能。 因为ETHS目前暂时共识最大,所以用它进行拆分实验更能吸引社区或者开发者的注意和加入。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人的表现稍有不同: Ethscriptions的两位创始人着重的是技术的推进和探索,而社区似乎更在意的是抓住哪个噱头发MEME币。 虽说现在ETHS被抬上了龙头的位置,但坦率地说,我真的看不出来什么生态或者应用中一定要用到ETHS。 如果未来Dumb Contracts真的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了,它还是会在以太坊上运行,那它直截了当地使用以太坊就行了,不需要用到ETHS。如果未来基于铭文生态发展出各种应用,那我相信各个应用自身也会发自己的币,它们也不一定需要ETHS。 所以就以现在的状况看,ETHS被追捧成这样,还是MEME因素占主要,另外还有一种很强的FOMO情绪在起作用。 回想起早几个月当ETHS刚出来的时候,Ordi的势头已经很明显暂时弱下去了,而且整个比特币铭文生态的进展也显得有些卡壳,那时的我曾经想过:Ordi已经是龙头了,龙头都萎靡了,ETHS这个币真的会有人关注吗? 总体而言,我是非常希望看到铭文技术能够发展起来的,也很早就在文章中和大家分享过我对铭文技术的热切期待。 虽然我自己也持有ETHS,但我对社区目前太高调地追捧ETHS持保留意见。这种做法不利于铭文技术的长远发展。

4分钟
53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