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AI算力,资金不想再错过储能?

【财经早餐】每日财经专栏

不输AI算力,资金不想再错过储能? 业绩密集披露期,不少储能领域公司交出了好成绩。这份成绩,也顺势得到市场资金的认可。 10月30日上午,储能板块发力,鹏辉能源涨停,阳光电源近两日股价表现强势。而且,作为储能行业龙头公司之一,宁德时代前段时间股价持续走高,总市值一度突破1.9万亿,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上市公司中总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 储能的前途,真的要好起来了? 业绩持续提升 当前来看,储能处在既有业绩支撑,资金又认可的一种状态之下。 10月29日,鹏辉能源披露业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5.81亿元,同比增长34.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89.33%。 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2.80亿元,同比增长74.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977.24%。 全球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龙头阳光电源前三季度营收664.02亿元,同比增长32.95%;净利润为118.81亿元,同比增长56.34%。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为228.69亿元,同比增长20.83%;净利润为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 可以看出,公司的盈利能力要明显高于收入增速。业绩增长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所致,产品结构优化与规模效应持续释放。 从中期业绩来看,Wind储能板块的56家标的公司营收8380.68亿元、归母净利润665.34亿元,相比去年中期合计营收7174.62亿元和合计归母净利润543.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6.81%和22.35%。 从各家电池厂25H1业绩会交流看,今年以来头部电池厂订单饱满、产能紧缺,部分头部厂家2026年储能电池订单已接近排满。 根据SMM储能微信公众号消息,25Q2澳洲、东欧等地户储起量率先推动50/100Ah小电芯涨价3-5分/Wh,后进入25Q3后280/314Ah电芯陆续涨价1-2分/Wh,且头部厂家国内储能系统价格近期开始见底回升,长期通缩的国内储能市场当前进入价格拐点。 今年下半年以来,资金对于储能概念的认可度也不低。在392家概念股里,股价上涨的337家。 景气度拉上来 储能景气度,是当下市场最关心的,机构对此也有共识,认为储能已经启动了景气度的周期。 招标景气上行,全年招标有望突破360GWh。据中信建投证券,今年1-9月份国内储能项目新增招标255.8GWh,同比增长97.7%。考虑到Q4往往为招标旺季,即使保守来看今年Q4招标量同比持平无增长,则全年招标至少可达到361.6GWh。 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各省下发大量储能项目指标。据储能头条统计,今年以来各省发布的储能项目清单已达到505个,项目总容量达到85.59GW/250.1GWh。从项目分布来看,内蒙、河北、山东项目较多,分别达到77.4、67.9、40.5GWh。上述项目是由社会资本申报,具备较高的兑现度。 政策面来看,“十五五”规划建议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今年9月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另外,多省推出容量电价、容量补偿政策,为储能提供了有力的保底收益。 据中信建投预测,政策+市场双重因素驱动下,今年国内储能经济性全面达到拐点,是需求超预期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从可以铺开市场化的角度来看,技术降价,是大面积市场化的基础。 我们不妨回顾下,智能手机、新能源车的崛起之路,基本都是在价格逐渐走低,市场化力量触发以后,需求与渗透率的提升会使得行业的盈利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新能源汽车是在补贴退坡的压力下,产品成本经过2年时间的下降后具备了性价比。2020-2021年车型进一步优化,带动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至20%以上,并在4年内实现了渗透率20%-60%的跃升,行业迎来一轮渗透率的加速提升。 根据测算,2024年中国储能渗透率仅为4.9%,预计未来10年有望快速增长至70%左右。目前而言,新型储能目前的发展规模还远不及未来电力系统对它的需求,储能产业仍处在生命周期中的成长初期。 另外,过去两年,电芯成本下行叠加技术迭代降本,储能系统成本大幅锐减。收益端也顺势迎来多重利好,国内峰谷价差持续拉大,叠加容量电价及补偿政策落地生效,储能项目IRR水平显著提升。而且海外市场从2024年起,储能需求多点开花。 结语 若储能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其产业链各环节或迎发展机遇。上游环节的电池材料领域有望持续受益,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逐渐分化,长寿命与低成本成为核心。 中游环节的储能系统集成商迎来发展红利,大型储能项目招标活动频繁。储能逆变器、BMS等核心设备的市场需求保持旺盛态势。 下游环节的电网侧、发电侧及用户侧的储能需求也将全面释放。2024年,电网侧储能成为新增装机的核心力量,占比达到60%。 独立储能目前是主流,随着配建储能向独立储能的转型推进,预计2025年独立储能的占比将继续攀升,电源侧储能占比为32.3%,用户侧储能占比7.7%。 而且,政策明确储能可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多个电力市场,收益模式更加多元化。 据悉,储能产业链中,价值最大的环节集中在电芯和PCS储能系统。其中PCS储能系统,技术含量和行业准入门槛最高,毛利率最高。 据五矿证券,以中国为例,未来可新增的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主要分为四类:火电调峰、抽水蓄能、需求侧响应、新型储能,前三者都有明显的发展规模上限,未来新型储能需要逐步担起重任,成为系统灵活调节资源的提供主体。 根据测算,2024年中国储能渗透率仅为4.9%,预计未来10年有望快速增长至70%左右,不比AI算力差,而且至少比光伏好。毕竟,我们不缺电,更不缺发电的途径,缺的是把电储存起来的东西。 综合上文,储能放量有两大前提:一是有需求,二是有经济性。光伏消纳问题严峻,说明电力系统对储能需求非常迫切。

8分钟
99+
4天前

中国历史真相 116:成败两难说

付费
中国史话:颠覆性讲述真正的中国历史真相

青苗法为什么失败,郑侠为何成了压倒新法的最后一棵稻草?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到底有多牛? 部分文稿 话说宋神宗和王安石这哥俩急三火四地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涵盖了教育、军事和经济三大方面,动静弄得贼大,以至于将近1000年过去了,现在提起来王安石变法,大多数人还是会点头说知道,知道,王大改革家可谓是声名显赫。 不过我前面也说了,在当时,反对者巨多,反对的原因我在上一集也列出了四个,那就是文人相轻、南北之争、保守激进之争,还有王安石个人的狂妄自大。不过坦白地讲,宋神宗和王安石在变法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设想到了这些阻力,想好了对策,所以那些反对派,也就是所谓的旧党,被打得稀里哗啦,挨骂的,罢官的,贬职的,一个个搞得灰头土脸,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但其中有一个主动辞职的,这里要说上两句,此人就是司马光。 一、关于青苗法的辩论 司马光从一开始就不赞同变法,他不否认帝国存在的问题,但他给宋神宗开出的药方是,选择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规矩的“四有大臣”,国家自然就好了,也就是制度不用变,要在用人上多加筛选。很明显,俺们现在的规章制度并不是王八蛋法律,一条一条都很清晰,也都很合理,那么,只要选出真正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何愁天下不能大治? 司马光这套说法对还是不对,我交给大家去判断,不过为了更有助于大家思考,这里我简单地说一下他和苏轼在青苗法上的具体看法。 青苗法前面简单介绍过,就是政府代替大地主借给老百姓粮食。司马光说,你王安石的这条改革措施,不就是与民争利吗?黄世仁那个家伙是个财主不错,但他也是民,再说了,一个平民土财主借钱给老百姓,都能让杨白劳倾家荡产,喜儿跑到山里当了白毛女,更何况我们下面那群如狼似虎的官吏呢?他们可比黄世仁有权有势的多,这叫“况悬官督责之威乎”。 对此,改革派吕惠卿的回答是,“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意思是俺的利息比黄世仁可低多了,并且是自愿原则,老百姓愿意借就借,不愿意借拉倒。这时候,在司马光一边的苏轼开口说道:“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与?”你现在说借不借都是自愿,可是这事儿谁能保证呢?等以后出了一个暴君,或者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他们用这个来盘剥老百姓,谁能禁止?苏大才子当时还是很有一些书生意气的,连暴君这样的词都敢当面对着宋神宗说。 在上面的对话里,除了地主豪绅也是人,与他们争利也是“与民争利”之外,司马光和苏轼还提到了一点,就是无论现有的财主放高利贷,还是改革后的朝廷往出借钱,对于农民来说,后果是不是美好,都取决于这些债主是不是贪得无厌,是不是横征暴敛,只要这些家伙心里想的是如何榨干百姓,那么,无论是按照现在的模式进行下去,还是你王安石的青苗法,都没啥用。 很显然,这些说辞在宋神宗和王安石面前,是没啥用的,他俩也不生气,但对所有这些意见,就是两个字,无视。 不过宋神宗对51岁的司马光,还是比较看重的,准备让他当知枢密院事。我们说从这一点来看,宋神宗还是很有政治智慧的,让一个旧党领袖,改革的反对派当枢密院一把手,来制衡一下新党的改革家们,是一个比较高明和稳妥的办法。我们说如果历史真是这样走下去,也许王安石变法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可是我们的司马光老爷子是什么人?人家19岁就中了进士,虽然外表不像王安石那样飞扬跋扈,但内心的骄傲那是一点儿不少,他一看皇帝不听自己的,直接拍拍屁股说,俺家里还有点事儿,你们继续,直接回到了地方。 司马光先是去了西安,一年之后,公元1071年,又到了洛阳,担任了御史台一个闲职,从此十五年不理政事。不过这家伙也没撒谎,他在家确实有事情要干,啥事呢? 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这事儿还要从宋神宗的老爹宋英宗说起,在英宗时代,司马光就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秦朝灭亡的这段历史,本来开始就是写着玩的,和我现在差不多。不过宋英宗看了之后,觉得这哥们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不愧是姓司马的,和老祖宗司马迁都有得一拼,就让司马光继续写,还专门雇佣了很多文人,给他当助手,但可惜的是,没过多长时间,这个宋英宗就死了,写书这件事,也就耽搁下来。 现在司马光就把这件事又提了出来,对神宗说,你爹当年让我写历史,这事儿我没干完,对不起他老人家,现在要回家接着干。神宗一看自己死了的老爹都被司马光抬了出来,也只能同意,于是乎,司马光老爷子在洛阳整整写了15年,这中间的艰辛实在是一言难尽。 据说夏天热的时候,司马光怕流汗滴到手稿上,就让人挖了一个洞,钻到比较凉快的地下去写作。《宋史》上说他“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就是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即便是生病了也不休息,别人说老爷子,您身体要紧,他的回答是“死生有命”。终于,在1084年,他完成了一部史学巨作,从公元前403年,一直写到五代后周结束,前后13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将近300万字。就算是放在今天,有计算机帮着检索,那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何况是1000年前,那个查一个历史事实要读十几本书的年代。 写完之后,他把这本书献给了宋神宗,神宗看了之后,是百感交集,说“有鑑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可以命名为《资治通鉴》。“资治”就是帮助治理的意思,“通”就是通史,也是博古通今的意思,“鉴”就是借鉴,书名的整体意思就是读这本书,以古代发生的事情为鉴,帮助治理现在的国家。 116-1 《资治通鉴》手稿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和司马迁《史记》并列的史学巨作,是司马光老爷子在洛阳创作和编著的。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对《资治通鉴》的评价都非常高,毛泽东主席一生里曾经把这本书读了十七遍,并且每次都写上很多注释,在他去世之前不久,曾经很伤感地说,这是一本好书啊,但恐怕是最后一遍读了,这个阅读和批注的次数加上这句感慨,可以看作是主席对这本书最大的敬意。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言归正传,司马光等人在这场被称为新旧党争的斗争中暂时失利,宋神宗和王安石自然是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番,那这俩家伙干得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件事,公元1074年3月,也就是新法实施五年之后,一个在首都看大门的小官员郑侠谎称有西北的紧急军情,通过特殊渠道,给宋神宗上了一幅图画和一封信。 图画叫《流民图》,也就是失去了家园,饿得瘦骨嶙峋的饥民漫山遍野的情形。至于说奏章,说的是王安石的新法害得老百姓变成了流民图里所画的模样,而且上天因为新法而震怒,导致了去年到今年一滴雨水也没下。 116-2 流民图 在这篇奏章的最后,他呼吁朝廷废除新法,而且用的语言是掷地有声:“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意思是,春雨贵如油,农业帝国全靠老天爷赏饭吃,现在老天爷生气了,整个春天一滴雨也没有,如果皇帝您废除新法之后,十天之内不下雨,请砍了俺的脑袋当球踢。这在古代中国,叫做死谏,把自己的生命押在了赌桌上。 如此一来,我们就要问一句,郑侠是谁?他为何如此? 比王安石小20多岁的郑侠,可以算是他的一个忘年交,因为对后者的欣赏,在自己掌权之后,王安石提拔郑侠为光州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而且只要是郑侠判的案子,王安石全都不做改判,那是相当地信任,《宋史》里说,“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也就是郑侠一度是王安石的铁杆粉丝。 为什么一个老铁,最后却不惜以死相谏,也要把王安石干趴下呢?简单一句话就是,郑侠是个正直的人。当他在民间看见变法的种种弊端之后,多次上书给王安石,请求重新考虑一些法律的执行,王安石不仅不为所动,还把他打发到首都安庆门去看大门,然后又让人带话给他,你小子要是赞同新法,就回来当官。 一般人到这一步,或者屈服,或者破口大骂,然后绝交,可是郑侠却不卑不亢地回答说,“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这话的意思是,您用官帽子来诱惑我郑侠,有点儿小看我啊,然后,这哥们就去做了看门的老大爷,但是同时,他却在他管辖的范围之内,尽量避免变法对小商小贩的冲击,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极怠工,仍旧尽职尽责,一直到他看见城外因为王安石新法而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而王安石又对他的劝告压根不听的情况下,这才用了非常之法,直接给神宗上书,以命相赌,要求废除新法。 如此这般,我们现在就必须来问一句了,王安石的新法真的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差吗?而且前面我们解释那个青苗法的时候,不是说这是一个既有利于政府,又有利于人民的法规吗?很不幸,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法规很好没错,可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差也没错。 前面我们说了大家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四个原因,现在就来说第五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改革派王安石们急于要看到变法成果的心理,导致法规执行出了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急于想看到改革成果就出了问题?答案就一句话,欲速而不达。这可以用现在的新冠状病毒来做个比喻,这玩意进入身体之后,人体免疫系统需要一个过程,看清楚这玩意儿长啥样,穿啥颜色的衣服,有没有内裤等等,然后才能发动大规模战役,精准地清除这些病毒,可是要把病毒看清楚就需要时间,在这个程序完成之前,如果免疫系统太着急,一看平时亲密无间的小细胞们死了一大片,就提前发动了总攻,那就只能是不分敌我,一顿瞎忙活,把病毒干死的同时,也把人体健康细胞杀死了,最后大家同归于尽,这叫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冠状病毒致死的最大原因之一。 王安石这些改革家也和我们的免疫系统一样着急,还拿我们熟悉的青苗法为例,本来是好事,青黄不接时,政府借给贫苦农民粮食,秋天连本带利收回,可是宋神宗和王安石急于看到成果,他们期待的成果是政府库房里的钱财要急速增加;地方官也急于看到成果,他们要看的成果是老百姓踊跃借粮,积极还粮,皇帝和宰相一高兴,升了自己的官;下面负责具体执行的官吏更急于看到成果,那就是借粮的数目越大,他们经手的钱财就越多,油水自然也越厚。 这样一来,针对的可就不仅仅是贫苦老百姓了,在他们的默契之下,几乎所有老百姓都要在春天去政府借粮,而且是越富的老百姓越要借,因为你还得起利息。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免疫系统,本来只应该针对病毒,也就是穷苦百姓,可是现在管你三七二十一,一棒子扫过去,所有细胞,也就是全体老百姓都倒了霉,吕惠卿上面说的那句“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变成了一句空话。也就是对于老百姓来说,事情不但没有变好,反而更坏了,你要知道,人家大地主黄世仁往外借粮的时候,富裕的老百姓是可以不借的,现在却等于是每年硬生生地,让他们多付出二分本来不应该付的利息,而且,后来发展到他们还要为那些贫穷的老百姓担保。至于说贫苦老百姓,本来只需要借一麻袋粮食,可是现在小官吏们嘴一撇,起步价五麻袋,必须借。因为借得多,利息就多,政绩也好看,那最后自然是富裕老百姓破产,贫穷的老百姓家破人亡,可以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这些情况,王安石和宋神宗是看不到的,或者说他们不想看,他们看见的是,政府的财富迅速而高效地积累起来。 …… 谁都能听出来,这话有怨气,改革派的新党战士们在王安石下台之后,改革进行艰难之际,一个个正憋着一肚子气,现在怎么滴?你一个顽固的保守派居然也敢抱怨,于是乎,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诬告顿时砸向了这个知识分子,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随之诞生,在这个案件里,这位妥妥地占据了C位,绝对是主角的诗人,名字叫苏轼,外号苏东坡。我们下集再聊。

24分钟
99+
4天前

中国历史真相 117:千古苏市长

付费
中国史话:颠覆性讲述真正的中国历史真相

乌台诗案,苏轼最后是被王安石所救吗?苏轼有哪些成就;高太后执政后废除新法,苏东坡为什么又站出来反对?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苏轼这个人我们前面已经提过很多次了,他也是王安石变法最坚定反对者之一,此人出生于1047年,比司马光和王安石小了20多岁,比欧阳修更是小了30多岁,名副其实的小字辈,但前面我们说过,自从他21岁那年中了进士之后,就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多次说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又说,我要让他出人头地。 一 欧阳老爷子如此不遗余力地为之造势,结果就是,苏大才子名声大噪,一时之间,人人都认为,这哥们日后必然飞黄腾达。可惜的是,苏轼不像和他同年中进士的吕惠卿那样会投机,就在王安石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跳出来反对新法,然后被打压得只能在下面兜兜转转,做地级市市长,什么杭州,密州,徐州,做了一个遍。 也就是他在密州当市长的时候,有一个中秋夜,因为太想自己的弟弟苏辙了,喝多了一时兴起,就填了一首《水调歌头》,开篇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结尾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中国人基本都会背。南宋有一个文学评论家,叫胡元任,他对苏轼的这首词有一个评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这位胡元任老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苏轼这家伙忒不仗义了,你这词一写,俺们关于中秋的词还写个毛,大家以后遇到中秋节只能喝喝酒,念叨念叨你的词了。这句评语今天看来,确实也不过分,虽然说文无第一,每个人喜欢的风格都不一样,但千古下来,以宋词来看,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如果说排第二,无论是谁排第一,那心里难免都是忐忑不安的。 117-1 苏轼作《赤壁怀古》 王安石下台之后,按照苏轼心里的想法,那自己肯定是应该被调到中央,不说当什么大官,但被重用应该是跑不了的,结果却是还在下面的地级市里转来转去。也许就是这种失落的心情,才导致他在《湖州谢表》里写了那么两句抱怨的话,结果却惹了一个大麻烦。 本来开始也仅仅是一篇文章的事情,大家都集中在《湖州谢表》本身上,即便真是有罪,问题也不大。但是,我们多次说过,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也就在这个时候,前面提到的那位发明“石油”名称的科学家沈括跳了出来,此人拿着早年从苏轼那里得到的一些诗稿,声嘶力竭地宣布,苏轼这个反动派一贯如此,写了很多诗都是讥讽朝廷的。 大家一听沈大科学家的解释,可不是嘛,比如说“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这一句,那就是说世间没有真龙,只能到九泉之下去找了,你苏轼这是对我们当今的真龙天子,宋神宗陛下怀有多么巨大的仇恨啊,才能写出这么恶毒的句子?宋神宗听到这番添油加醋的报告之后,异常恼怒,直接把苏轼从湖州抓到了京城。到了京城的苏轼被关在御史台,因为御史台的另一个名字也叫乌台,所以这个案子也被称为乌台诗案。 很快,京城里面以前讨厌苏轼的一些大臣就上下奔走,运作一番,最后以四大罪名起诉苏轼,按着这个架势,苏老爷子当时肯定要归天,什么《赤壁赋》,还有什么“大江东去”,这些千古名篇就要没有了,关键时刻,有人救了他。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王安石救了他。 已经下野,在江陵城里闲居的王安石写了一封信给神宗,为苏轼求情,信里有一句话:“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这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因为别人都是给苏轼求情,而王安石这句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是站在宋神宗的角度看问题的。苏轼就是一个有点儿学问的知识分子,杀不杀就是您一句话的事儿,可是如果您杀了苏轼,让别人怎么评价您呢?你要知道,俺老王可是熟读历史的,以前历朝历代,凡是盛世,可从来都不杀有才华的人。 如此一来,神宗自然要掂量掂量,杀一个人把盛世给弄没了,这买卖实在不划算。就这样,苏轼最后没死,被打发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团练副使这个官在宋朝,和唐朝的司马差不多,就是安置被贬官员的,手里啥职权也没有,这个我们一会儿再说。 现在先来看一个问题,为啥王安石要给自己的政敌求情?实际上,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要问一句,王安石救苏轼这事儿,是真的吗?很遗憾,《宋史》上是没有的,史书上就一句话,“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也就是说,虽然很多大臣们群情激愤,一定要置苏轼于死地,但宋神宗独自做主,网开一面,把苏东坡打发到了黄州。 我个人的倾向是,选择相信《宋史》,现在的流行说法是错的,苏轼不是王安石救的,是宋神宗自己赦免的。 我做这个结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杀苏轼不符合宋神宗,甚至整个宋朝的一贯作风,苏大才子当时的才华和名气都让他在宋朝,尤其是北宋,是不可能被杀的,王安石作为最了解宋神宗的大臣,他一定知道苏轼不会死; 第二,这个案子从始至终,宋神宗一直没表态,大理寺,也就是最高法院的初始判决是流放两年,只是御史台,也就是监察部不同意,一定要重重地治罪,原话是“特行废绝”,但也没说一定要杀头,所以,即便是王安石真的写信,这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他也不会说,因为这属于无的放矢,宋神宗接到信肯定一头雾水,老王啊,我可还没决定呢,你不好好在家里休养,非要当这个搅屎棍干啥?所以,我认为事实上,王安石应该没写这封信,不是不救,而是不需要救。 那么,以王安石的人品,如果苏轼最后真的被判决,要被砍脑袋了,他会不会救苏轼呢?我觉得应该会的。 从现存的所有史书上,我们都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位老爷子在官场上,你踩我一下,我踹你屁股一脚,打得相当激烈。这两人私下里的德行,却没得说,从人品、道德、修养上看,二人都堪称楷模,为官清正,廉洁自律。别说贿赂,就连朋友的礼尚往来都没有,比如说王安石有一次得病,有人送来一根老人参治病,被这哥们一顿痛骂,赶出门去。 再比如说当时养妾成风,不找几个小老婆都不好意思见人,俺们的苏轼大才子,甚至把一个12岁的小萝莉硬是养成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叫王朝云,在历史上也挺有名。就在这样的风气下,王安石司马光两位都拒绝纳妾,据说最后王安石的老婆实在看不过去了,你不纳妾,这让外人咋看我?会不会说我是一个善于妒忌的女人啊?以前我们讲过,古代男人可以用七种理由合理地把老婆赶回家,其中之一就是妒忌,换句话说,古代阻止老公找小老婆是一件挺丢人的事情,所以,王安石老婆就偷偷地给王安石买了一个小妾,但王大宰相居然直接把人赶跑了。 更为甚者,王安石不坐轿子,他认为让别人抬自己,是政治不正确,违背了心中人人平等的公平正义原则。这样的王安石,虽然对政敌毫不手软,但把对方整死,从肉体上消灭对方,他是万万不愿意看到的。 三 言归正传,乌台诗案发生之后,被贬到黄州的苏轼,和之前的苏轼,无论从诗词风格,还是人生态度,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在那之前的苏轼,是写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一个锐意进取的儒家学者,“西北望,射天狼”这种随时准备为国效力的诗词,更是写了不少,可是乌台诗案之后的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首先说一下,为啥他叫苏东坡了,因为到了黄州,一个团练副使,那点儿薪水根本就不够他一家子人的花销,没办法,只能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糊口,就这样,自嘲一样地给了自己一个外号,“东坡居士”。 那么,我们说苏东坡和苏轼有啥区别?区别很大,先是信仰上,从儒家转到了佛和道,以前开口闭口就是“致君尧舜上”,而现在,基本上就是谈论佛家禅理,或者是翻翻道教书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苏东坡还给自己起过一个“铁冠道人”的称号,听起来像是跑江湖卖假药的。 随着信仰的转变,他的性格也从超逸豪放变成了亲近大自然,体悟人生,老年到了惠州,更是旷达淡然。这一切反映到诗作上,就是中年有一种无奈的慨叹,而老年是旷达的淡然。 我这里就不叙述他的词作品了,因为名句实在是忒多了,既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写人写景的,也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样写人生慨叹的,还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豪迈大气的,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个全能型选手,既能婉约,也能豪放,宋词在他的手里被提升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不仅仅诗词,他还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而且在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哥们墨竹画得特别好,为此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就是你想画竹子,那你心里面首先要有这样一个竹子,这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来历。 至于说书法,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老爷子排在第一位,你说他的书法好不好?今天台北故宫还收藏着他亲笔书写的,也是他最出名的一篇文章《前赤壁赋》,那可是蒋介石当年千挑万选,运到台湾的,国宝级的文物,值老鼻子钱了。 …… 这中间呢,苏老爷子也不是没有重回中央的机会,比如说公元1091年,他就被特旨召回了京城。可是这哥们回去还是那副脾气,不会钻营,照样得罪人,马上就又被踢到了地方。史书上记载了一个著名的故事,说有一天,苏东坡吃完了饭,抱着大肚子问周围的侍妾,说你们猜我肚子这么大,里面都是啥?有人说才华,有人说见识,只有那位从12岁就跟着苏轼的美女王朝云说,“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说知我者,朝云也。 我们不得不说,这位如夫人朝云小姐说的还是很对的,苏轼在给宋神宗的奏折里写过一句话,叫“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啥意思?就是说法规要有连续性,干什么事都要慢慢来,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得到好处。这在当时,一个大多数人都在走极端的朝堂之上,无论是王安石的新党,还是司马光的旧党,都不会把苏轼认可为自己人,都觉得他可能是对方阵营的,很自然地,谁上台都不会提拔他,更不会听他怎么说。朝云说苏轼不合时宜,确实如此。 就这样,兜兜转转之下,公元1101年,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文学奇才,唐宋八大家里面最有才华的一位,集诗、词、赋、书、画于大成者,苏轼苏大才子,病逝在常州,享年65岁,千古以来,他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文人和市长,没有之一。 四 言归正传,我们说由高太后和司马光主导的这场废除新法运动,在历史上称为“元佑更化”,元佑是小皇帝宋哲宗赵煦的年号,“更化”自然就是指变更新法。就在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公元1086年5月,南京传来了一个消息,那个制订了这些法令的始作俑者,王安石老先生去世了,享年65岁。 王老先生死的时候有点凄凉,因为大家都怕得罪太后和司马光,所以葬礼很简单,就在南京半山寺后面的山坡上挖了一个土坑,既没有墓室,也没有神道墓志铭这些。葬礼上也可能只有他的家人出席,当时有人写了一首七绝,其中有一句是“恸哭一声唯有弟,旧时宾客又如何”,王大改革家走得有点儿凄凉。 不过也有一些文人听到了消息,虽然没来参加葬礼,但写了一些诗词来悼念,其中就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陆游的爷爷陆佃,他是王安石的学生,“遥瞻旧馆知难报,绛帐横经二十秋”,我跟着您学习了二十年,现在想报答也无处报答了,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还敢发表,陆老爷子还是挺有良心的。 我们说王安石这个人,他的学识是最适合搞变法的,因为他的思想体系本质上是儒家的,又掺杂了很多法家的学说,也就是儒法兼用的状态,这当然适合变法。可是同时,这哥们的性格,又是最不适合搞变法的,啥性格呢?我们看他写的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在大雪和大寒之中,孤独而倔强地盛开,这也差不多就是王安石,他始终都是孤傲的,甚至很多时候连皇帝都不鸟,让我进京当官都不去,至于说大臣们,他更是一个都看不上,这个性格去搞改革,那只能等着别人来砸你的场子。 那么,他的老对手司马光对于王安石去世,有什么反应呢?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25分钟
89
4天前

2025.10.27 | DeepAgent一步推理+ToolPO;视频即提示DiT秒控百种语义

HuggingFace 每日AI论文速递

本期的 15 篇论文如下: [00:27] 🧠 DeepAgent: A General Reasoning Agent with Scalable Toolsets(DeepAgent:具备可扩展工具集的通用推理智能体) [01:01] 🎬 Video-As-Prompt: Unified Semantic Control for Video Generation(视频即提示:统一语义控制的视频生成新范式) [01:35] 🔧 From Denoising to Refining: A Corrective Framework for Vision-Language Diffusion Model(从去噪到精修:视觉-语言扩散模型的纠错式生成框架) [02:14] 🧩 Sample By Step, Optimize By Chunk: Chunk-Level GRPO For Text-to-Image Generation(逐段采样、分块优化:面向文本到图像生成的块级GRPO方法) [02:51] 🧠 A Definition of AGI(AGI的量化定义) [03:23] 🧩 Sparser Block-Sparse Attention via Token Permutation(基于Token置换的稀疏块稀疏注意力机制) [04:14] 🧭 UI-Ins: Enhancing GUI Grounding with Multi-Perspective Instruction-as-Reasoning(UI-Ins:以“指令即推理”多视角增强GUI定位) [04:57] 🧠 Reasoning with Sampling: Your Base Model is Smarter Than You Think(基于采样的推理:你的基础模型比你想象的更聪明) [05:30] 🧠 RECALL: REpresentation-aligned Catastrophic-forgetting ALLeviation via Hierarchical Model Merging(RECALL:基于表示对齐的层级模型融合缓解大模型灾难性遗忘) [06:08] 📐 Visual Diffusion Models are Geometric Solvers(视觉扩散模型是几何求解器) [06:56] 🌍 WorldGrow: Generating Infinite 3D World(无限3D世界生成:WorldGrow) [07:35] 🎬 RAPO++: Cross-Stage Prompt Optimization for Text-to-Video Generation via Data Alignment and Test-Time Scaling(RAPO++:面向文生视频的跨阶段提示优化——数据对齐与测试时缩放) [08:14] 🔗 Model Merging with Functional Dual Anchors(基于功能双锚点的模型融合方法) [08:49] 🧭 Map the Flow: Revealing Hidden Pathways of Information in VideoLLMs(揭示VideoLLM隐藏信息通路:视频语言模型内部流动图谱) [09:34] 📊 Document Understanding, Measurement, and Manipulation Using Category Theory(基于范畴论的文档理解、度量与操控) 【关注我们】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获得播客内容以外更多信息 小红书: AI速递

10分钟
99+
4天前

169 华语电影的最佳男主角们(下):这些是他们的人生角色

不赖电波

主播:许宸/赵大宝/许大蹦 本期节目是华语电影最佳男主角系列的下半期。 节目最后是听友们的投稿,看看有哪些角色是我们没有提到,而大家喜欢的。 下一个主题是:华语电影的最佳女主角们 欢迎投稿:bootleg12 本期内容: 00:23 《色,戒》(2007) :易先生 - 梁朝伟 梁朝伟的“人生角色” 06:54 《机动部队PTU》(2003): 肥沙 - 林雪 林雪金马奖最佳男配提名 13:21 《黑金》(1997):周朝先 - 梁家辉 演技成熟期以后,没有等来一个伟大的角色 21:08 《Hello!树先生》(2011):树 - 王宝强 “写入北电表演教材的王宝强抽烟” 28:42 《耳朵大有福》(2008): 王抗美 - 范伟 一个小人物的两天,没有未来 36:02 《无间道2》(2003):倪永孝 - 吴镇宇 华语电影的《教父》 41:34 《霸王别姬》(1993): 程蝶衣- 张国荣 张国荣和程蝶衣彼此成全 49:39 听友们投稿,最佳男主角百花齐放了 *节目介绍 不赖电波:Bootleg 一词来源于美国禁酒令时代的“私酿酒”,后来在音乐中被指那些没有正式发行的录音。The Bootleg Podcast 不赖电波,是一档吐槽电影、剧集以及生活中一切违和感的节目。 *Music ONLY 不赖音乐:“人工非智能”的自发性音乐分享团体,集结京沪音乐从业人员;覆盖冷门音乐风格、沧海遗珠,锐评当下音乐话题。 *联系我们 社交媒体/平台收听:不赖电波TheBootlegpodcast 加群小助手:bootleg12

63分钟
1k+
4天前

EP28-到底谁是谁的帮凶:台湾模特双尸案

迷踪花园

本期节目,我们来到台湾省,来看看一起模特工厂双尸案。工厂老板伙同伙计,一起将老板娘和学徒全部杀害,并埋尸在地下室里面。而这名伙计,竟然在埋尸之后主动投案自首,说他是老板的帮凶。但是老板却坚称,伙计不是帮凶,他们两个人一起杀的人?到底谁的话是真话?谁才是帮凶? 【本案时间轴】 05:50 模特工厂地下室发现双尸 12:53 被害者出轨药店老板 14:50 江金根供述被迫埋尸过程 18:54 模特店老板带小三刘网逃亡 24:36 王文敏和刘网投案自首 26:44 王文敏指认江金根杀害学徒 31:17 最终法院判罚结果 【本案照片】 【节目信息】 主播:阿甘,甜甜 稿件:阿甘 剪辑:甜甜 校对:阿甘 片头曲:LMist - 罪恶都市 片尾曲:Remedios-Before It Gets Dark 进听友群&商业合作:加好友 taolifm 【声明】 本期声音节目可能含有主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因为案件内容均取自网络报道以及相关书籍、报刊、杂志等渠道;节目中的观点及讲述纯属主播个人基于事件的客观解读;同时,受限于主播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人生经历以及主播在参考、阅览、理解手头资料准确性的局限,节目内容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官方结论予以理解和散播。欢迎您的指正、纠错和讨论。 【参考文章/视频】 【1】哔哩哔哩-哪具是尸体?人偶工厂双尸案,地下室的秘密|悬疑奇案 【2】百度百家号-台北人偶工场双尸案,到底哪一具才是真正的尸体?

35分钟
99+
4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