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心想事成取决于你真不真和敢不敢

言之有物 podcast

心诚则灵和愿望成真,都是很好用的吉祥话,关于相信的力量我们也都有个中滋味。真心想要就会得到,有两个关键因素就是真不真和敢不敢,今天我想和你聊聊为什么真的相信很残酷,以及真的相信难度在哪儿,又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心想事成的概率?希望今天这期节目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你可以在网易云、小宇宙、苹果podcast、荔枝fm、喜马拉雅、Spotify、微博找到这档播客,谢谢你打赏订阅转发评论点赞,欢迎你在爱发电 或 patreon 支持我的创作 02:08 我们都有想要的东西,但我们未必愿意为得到付出对等的行动 04:16 我们不缺积极的自我暗示,缺的是检验真不真和敢不敢的成分有多少 06:52 真里面掺了假就会乱,说相信自己能实现的背后还藏着害怕和焦虑 08:17 “真心相信”可能是假的,常犯的错就是在被围观的时候也跟着骗自己 11:24 掺了假的相信就是偷吃糖的小孩,以为偷改细节不会影响发展趋势 13:34 在行动里能看出潜台词,宁可心愿落空也不想承认偏移的信号早就出现了 15:22 嘴上说真心想要就会得到,心里说的是不敢相信自己能真的得到 17:00 偶然性和世界回应自己的落差,这些都在提高真心相信的难度 18:22 我们愿意真的相信自己能实现愿望,但不愿意付出行动和承担代价 20:54 真心想要就会得到是有松弛感的漂亮话,支撑松弛感的骨架是勇气和耐心 22:05 现实的遗憾会稀释相信的浓度,也会往真心里积累新的恐惧 24:00 美梦和噩梦都是潜意识的替身,理性分析是直觉身后的补充说明 26:30 想法语言行为受潜意识影响,真心相信的来源和干扰因素都藏在潜意识里 29:09 不再骗自己之后仍然有不想放下的东西,也许就是时候为心愿付出些行动 31:42 愿望不是突然发生的决定性时刻,跟上循环的进度是达成的必然路径 33:49 用真不真和想不想检验心愿和行动,少受短视和恐惧的干扰才可能心想事成 35:52 好物分享1: 电影《钢琴事故》导演:昆汀·杜皮约Quentin Dupieux | 推荐理由:法国昆汀的黑色幽默尽管褒贬不一但我很喜欢,电影关于发生在一位网红身上的那些极致荒诞的故事,推荐给喜欢法国昆汀,或者有兴趣试试看的朋友 37:04 好物分享2: 爵士乐专辑《I Can't Believe That You're in Love with Me》 音乐家:Eddie Higgins埃迪.希金斯 | 推荐理由:冬天来了,适合听一点温暖的音乐,爵士乐虽然是清爽的气质,但这张专辑里也有暖烘烘的部分,听起来像是在冬天晒太阳 38:15 Eddie Higgins - Love Theme from the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42分钟
99+
2天前

AI玩具、OpenAI“概念股”:国产芯片和语音互动狂飙十年-Vol 81

脑放电波

如何从一个推特上100元的改装电路板,成长为引领AI玩具行业的明星项目?本期节目深入Folotoy的“公开创业”历程,为你揭开AI玩具爆发背后,国产芯片(“OpenAI概念股”)与实时互动技术(RTE)长达十年的“技术基建”狂飙史。 本期播客录制于 RTE 2025大会「《编码人声》和 TA 的主播朋友们线下开放麦」活动,这是开放麦特辑的第一期。 04:49 - Part 1:从“魔改火火兔”到“会扭的向日葵”:Folotoy的公开创业实验 创业点子竟由网友投票决定?150元改装套件+螺丝刀,如何催生出最早的AI玩具社群。揭示AI玩具有别于几十元白牌货的核心技术差异:风噪消除、本地处理延时、丢包优化、配网难题,甚至在飞机上的弱网环境下也能实现交互的秘诀。声网揭秘650毫秒延迟背后的“三段式”实时互动链路。AI玩具的核心痛点,原来不是大模型的智商,而是它的“听力”——如何搞定前端降噪与声纹锁定。 40:02 - Part 2:AI玩具的水下冰山:10元芯片与650毫秒的极限挑战 国产AIoT芯片的十年突围,为何选择乐鑫(Espressif)而非树莓派?开发者生态如何成为护城河,从8元芯片到被OpenAI独家支持,乐鑫(ESP32)的崛起之路。博通集成、杰理、全志等玩家如何搅动市场。产品形态的进化:从静态的“抱一抱”到魔性的“扭一扭”,再到满足成年人情绪价值的“牛马”、“电子宠物”与IP养成。AI玩具进入“带4G可外出”时代,联网与弱网体验成为新战场。 48:10 - Part 3:展望:从电子宠物到普惠AI 开源生态的力量:开发者用乐鑫芯片DIY五自由度桌面机器人。用玩具实现“AI教育平权”,让山区孩子也能捏出自己的Agent。 Folotoy 的产品们: Maker Faire Shenzhen 2025 将于11月15-16日在深圳万科云城设计公社举办。脑放电波也将在16日(周日)举办线下活动,与数美万物(3D生成模型及作品社区,获红杉、IDG等投资)、KIRI Engine(全球3D扫描榜一应用)、爱乐酷ELEGOO(消费级3D打印机市占Top,光固化领域第一)等行业先锋,畅聊3D扫描、生成与打印的“iPhone时刻”。欢迎现场围观!报名链接 luma.com 欢迎订阅脑放电波,2024/25苹果播客周度推荐节目、小宇宙累计12次编辑推荐单集、2024CPA播客中文奖年度科技数码类播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 AI玩具和国产芯片、RTE厂商 的感受受与看法。 对于节目话题的更多观点,获取更多未呈现在节目中的扩展阅读,欢迎添加脑放电波小助手微信(BrainAMP01)加群参与讨论,后续会发布本期节目的文字稿 人物: * 郭兴华-AI玩具项目 Folotoy 联合创始人、CTO * Lawrence Wu- 声网IoT行业负责人 * Nixon-脑放电波主播,硬件产品经理,前科技媒体记者. * 剪辑制作:jeff 节目中用到的音乐:来自monkeyman535的90's Rock Style,地址freesound.org;来自kjartan_abel的Berlin Town,地址freesound.org;基于 CC BY 4.0 DEED 使用。 脑放电波往期节目精选(搜索关键词可收听) * 汽车聚变、泛科技生活:SU7营销复盘 / 3D打印 / 孵化大疆 * 具身智能:戴森与追觅 / 大疆扫地机 / 宇树机器人 / 斯坦福Aloha * 饮食健康、现代病人:AI 内容真假难辨 / 控糖革命 / 信息过载 / 长寿革命 / 阿斯巴甜致癌疑云 / * 苹果特权:设计哲学 / 苹果供应链迷思 / 苹果广告底层逻辑 / iPhone 15 和它的前任们 / 苹果零售店 * AI 相关节目:人机交互的与“iPhone 时刻” / 会喘气的AI语音里藏着下一代交互范式 / 解构Apple Intelligence / 和李楠聊AI硬件 / 能做家务的机器人还有多远?/ 611款 AI 生产力工具; 脑放电波是一档关注科技前沿、品牌营销和个人成长的谈话类节目。每期带给您一个有趣有据的话题,帮您在信息严重过载的现代世界小幅自我迭代。您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或者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脑放电波”找到并关注我们,如果您对本期节目有任何疑问,欢迎您给我们留言,如果您觉得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您关注点赞收藏转发,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53分钟
99+
2天前

30.卡片笔记法|把信息碎片变成“体系”:3步搭建你的第二大脑,长出知识脉络

卷卷姐妹

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输入:刷播客、看视频、读文章,但转头就忘。笔记越记越多,却越找不到重点。其实我们的问题不是记不住,而是没有一个真正有用的系统能帮我们“处理”信息。这期我们聊聊卡片笔记法:一个能把碎片知识变成可调用资源的思考系统,帮你慢慢搭出属于自己的“第二大脑”! 我们讨论了: *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不适合储存信息?传统笔记为什么没有用? * 如何让输入,真正变成自己的思考 * 建立个人知识系统的关键习惯 * 如何避免信息过载,只留下对自己长期有价值的内容 * 我们亲身的实践:卡片系统如何让学习、创作、表达更高效 ⏳Timeline 00:48 卡片笔记法到底是啥?为什么我们想聊这个 05:55 知识网建立的痛点:我们为什么总是“记了笔记,却记不得用不上” 1️⃣如何写有效的知识卡片 08:25 好的卡片=想法和想法的串列 15:51 高效笔记法:HQ&A 17:37 卢曼的方法:时间点+灵感 18:42 怎么把平常的笔记转化成有用的知识卡片:观点+案例+总结 2️⃣用卡片构建知识系统:怎么存储和连接知识? 23:50 如何存放和连接我们的卡片:ACCESS法 26:14 新手友好的4个文件夹法 30:26 如何把知识碎片串联起来:卡片索引 3️⃣怎么用卡片笔记法产出你的知识网,提升创作和思考的效率 37:02 积累了多少知识就能产出了呢? 38:47 案例:学生怎么用卡片知识法学习和准备考试 40:22 案例:职场人/创作者怎么用卡片知识法创作内容 42:30 Summer的收获 45:25 Shelley的总结 🌟推荐资源 * 《卡片笔记写作法》How to take smart notes * 《知识复利笔记术》 💌关于主播 * Summer:坐标悉尼,前澳洲投行M&A,金融科技公司VP,现无业游民,探索人生可能性(🔍小红书:袋鼠国Sums) * Shelley:坐标悉尼,朝九晚五上班为自己5-9副业铺路的跨界设计师,目标是早日跳出打工人牢笼,设计自己的自由生活 (🔍小红书:考拉马) 👯‍♀️关于卷卷姐妹 卷卷姐妹是一档通过阅读与实践,探索财富、成长与人际关系的自我升级播客。我们聊财富背后的心态与格局,探讨如何找到人生方向,建立真诚有力的连接。希望你在见证我们的旅程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灵感。

49分钟
99+
2天前

245《她世界》从历史到家庭:“冒充者综合征”如何绑架女性自信?拆解自我效能的重建之路

牛耳认知场

探寻女性自信的根源:一份简明摘要 1. 引言:为何自信对女性而言如此重要? 女性自信心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从康奈尔大学到Monster市场调查的多项研究均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在同等能力下,女性倾向于低估自己,而男性则倾向于高估自己。这种差异形成了一种行为模式:男性倾向于“边做边学”,而女性则倾向于在感到“万事俱备”后才敢于尝试,这种心态上的起跑线差异,正是导致机会不均等的隐形推手。这种内在的自我怀疑不仅影响她们的职业发展与薪酬期望,更渗透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无形的束缚。 本摘要旨在为初次接触此话题的读者,清晰梳理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三个主要根源——历史的烙印、社会的规训与家庭的塑造,帮助您快速把握核心观点,理解女性自信的复杂成因。 -------------------------------------------------------------------------------- 2. 根源一:历史的烙印——数个世纪的沉默与附属 长达数个世纪的父权制历史,系统性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和独立身份。这种长期的压抑与附属地位,在集体潜意识中埋下了不自信的种子,其影响至今依然深远。 2.1. 被剥夺的话语权与历史 * 语言的男性主导: 语言是构建现实的工具。在法语中,“女作者”(autrice)一词早在15世纪就已存在,却在17世纪被语法学家刻意抹除,以支持男性对文学市场的垄断。这一个案折射出语言和语法规则如何从根本上强化了男性的中心地位,让女性在表达自我时便已处于不利境地。 * 历史的集体失声: 历史学家米歇尔·佩罗指出,女性的历史长期不被关注、不被书写。她们仿佛是历史长河中沉默的母亲和隐形的家庭主妇,除了少数圣女或先贤,大多数女性形象踪迹难觅。这种历史的“无根”状态,使得女性难以建立稳固的集体认同感和个体自信心。 2.2. 贬抑女性的“灰色历史” 从古希腊哲人到近代思想家,历史上许多有影响力的男性都曾发表过贬低女性的言论。这些话语持续了数个世纪,深刻地塑造了社会对女性的看法。 * 亚里士多德:“女性就像残缺的男性,她们缺乏原则,毫无灵魂。” * 拿破仑一世:“(女性)实际上她们只是生孩子的工具……她们最好多做针线活,别嚼舌根。” * 弗洛伊德:“许多女性智力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必须归因于思想的抑制,这种抑制对性压抑是必须的。” 这些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贬抑性言论,如同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暗示(social suggestion),被深刻地内化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普遍怀疑。 历史的包袱并未消散,反而演变为一套内化的社会脚本,与当代社会的规训机制无缝衔接,继续在无形中塑造着女性的自我认知。 -------------------------------------------------------------------------------- 3. 根源二:社会的规训——无处不在的“完美”枷锁 现代社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依然通过各种无形的社会规训(Discipline),给女性套上了追求“完美”的枷锁。这些标准无处不在,从身体、美貌到情感关系,不断侵蚀着她们的自信。 3.1. 三重规训下的当代女性 * 身体规训: 消费市场精准地利用了女性对身体的自卑感。从塑身霜到速效节食法,商业宣传常年累月地贩卖焦虑,向女性灌输一种“你的身体总是不够好”的观念。这种无处不在的“节食文化”迫使女性不断审视和否定自己的身体,严重损害了她们的自尊心。 * 美貌规训: 社会对不同性别的外貌持有明显的双重标准。例如,男性的白发常被视为成熟魅力的象征(所谓的“乔治·克鲁尼”效应),而女性的白发则往往只被看作衰老的标志。这种不平等的审美压力,迫使女性为对抗自然规律而疲于奔命。 * 爱情与家庭规训: 社会普遍将“处于伴侣关系中”视为常态和成功的标志,这给单身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电影《BJ单身日记》中的场景便是现实的写照:在全是成双成对的聚会中,单身女性常常要面对“你怎么还没结婚?”之类的盘问,这会让不符合主流模式的女性感到自己是“不正常的”或“失败的”。 这些广泛的社会期望最终会渗透到个体最初的社会化场所——家庭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将宏观的社会压力转化为塑造女孩自我认知的微观互动。 -------------------------------------------------------------------------------- 4. 根源三:家庭的塑造——自信的摇篮与陷阱 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和亲子互动,是培养或摧毁女性自信心的最关键场所。早期的依恋关系和父母的期望模式,为女孩一生的自信水平奠定了基础。 4.1. 安全感:自信的基石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理论指出,来自家庭无条件的爱、关怀与接纳至关重要。当一个女孩因为其本身而被爱,而不是因为她的行为或成就时,她就能建立起“我值得被爱”的核心信念。这种源于家庭的安全感,是形成强大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石。 4.2. 期望的差异与误区 父母不恰当的期望会直接导致女孩产生“冒充者综合征”——即无法内化自己的成功,并持续感觉自己像个骗子。心理学家波林·罗丝·克兰斯(Pauline Clance)与苏珊娜·艾姆斯(Suzanne Imes)在对“冒充者综合征”的研究中,指出了两种典型的家庭情境,它们如同硬币的两面,却都可能在女孩心中埋下自我怀疑的种子: 家庭情境 对女孩自信心的影响 情境一:被置于至高地位 这种女孩从小被家人视为无所不能的天才。然而,当她在成长中发现自己并非总能轻而易举地出类拔萃时,她会觉得自己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并开始认为自己过去的成功都是伪装,从而感觉自己是个“冒充者”。 情境二:被认为不如手足 这种女孩即使加倍努力取得成就,也因得不到家人的核心肯定,而将成功归因于侥幸。她进而认为他人的怀疑并非无的放矢,从而内化了“冒充者”的感受。 从历史赋予的集体沉默,到社会强加的完美标准,再到家庭环境中植入的早期自我怀疑,这三个根源环环相扣,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使得女性的自信即便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也显得脆弱不堪。 -------------------------------------------------------------------------------- 5. 结论:挣脱无形的枷锁 女性自信心的普遍匮乏,并非源于天性,而是历史、社会和家庭这三个层面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被剥夺话语权的历史,到无处不在的“完美”规训,再到童年时期埋下的自我怀疑的种子,这些无形的枷锁共同塑造了女性的自我认知困境。 然而,认识到这些根源的存在,本身就是改变的第一步。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我们时,便能开始有意识地挑战那些内化的负面声音,挣脱束缚,从而为建立一个更真实、更强大的自我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45分钟
73
2天前

28 血色屠杀 | 欲望与贪婪

水果硬糖

🍬 常规案件 相亲相爱一家人,却在那年周六阴阳两隔 近乎灭门的一家到底跟谁积怨? | TIME AXIS | 00:32—17:35 相亲相爱林家人,却阴阳两隔。警方调查,察觉案发现场情况跟目击者所述有所区别。 17:36—29:17 犯罪嫌疑人会是死者一家行踪不明的男主人吗? 29:19—39:17 报案人的电话录音里存在怪异点 39:18—50:57 锁定犯罪嫌疑人:多方调查+秘密监视 50:58—1:02:35 搜查犯罪嫌疑人家的车库获得重要物证,顺利逮捕却在审讯和法庭审判上遇到难题 1:02:36—1:04:04 终于迎来了判决结果! 1:04:06—1:04:45 幸存者林珺的坚强、勇敢,将会给予相同遭遇的人无穷力量,对抗不幸、走出黑暗。 | 参考资料 | Sole survivor: Brenda Lin's harrowing story of betrayal and murder | 7NEWS Spotlight 郊区谋杀案:林氏大屠杀 林氏家族杀人案:时间线 林氏家族惨案的唯一幸存者布伦达·林多年来首次讲述这场悲剧,并发起了一项受害者支持慈善活动 血迹斑斑的墙壁、家庭照片以及让案件一触即发的微小污点:林家内部的血迹照片——谢连斌被判犯有五起谋杀罪之后 布伦达·林讲述了她最初是如何支持她的叔叔的,而她的叔叔却被判谋杀了她的全家 澳大利亚华人灭门案疑凶曾做医生 朋友称其缺钱 * 案发现场情况 * 谢连斌家车库发现的血迹 * 谢连斌与林姝 | 本期参与 | 主播 / 文案 / 音频剪辑:硬糖_淼淼

64分钟
2k+
2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