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即将 2025 年 11 月 30 日在深圳举办《代码之外》播客 2025 线下活动,和听友们见面聊天。到时主播 Randy 和 GeekPlux 将会到场和听友们一起互动。 活动人数约 50-100 人,票价 39/人,用于购买现场物料、纪念品等。 * 报名链接 https://hdxu.cn/1B8vh 期待和你相见!
甚是想念之二😂 这期节目录制的时候NEO刚发布,结果现在又来个小鹏机器人,最近大家都开始卷机器人领域了,不错不错。 p.s. 节目录制时NEO机器人刚刚发布,次日MKBHD频道的视频介绍,该机器人演示视频为真人动作捕捉远程操作,并非实机演示,且交货日期是明年的某个未知时间。与该机器人发布视频令人兴奋之对比,这个真相未免有点残酷。 时间轴 00:00:28 人形家务机器人 1X NEO 预售,约15万元 00:02:02 机器人续航4小时,外形可能引发“恐怖谷效应” 00:05:33 机器人联网与隐私担忧,离线模型的重要性 00:10:52 机器人将替代重复性劳动,人类专注情感服务 00:14:50 OpenAI 进军音乐模型,挑战 Suno AI 00:24:51 OpenAI 推出 AI 浏览器 Atlas 00:32:28 Firefox 测试免费内置 VPN,主打隐私安全 00:34:06 Chrome 将加入原生垂直标签页功能 00:35:42 微软与 OpenAI 重新达成协议,微软持股27% 00:36:59 GitHub 推出 AgentHQ,实现 AI 团队式协作写代码 00:40:25 DeepSeek 在加密交易与模型性能上表现亮眼 00:43:39 DeepSeek 发布开源 OCR 模型,性能超越传统方案 00:45:15 Claude 推出 Haiku 4.5,性能接近旗舰但成本更低 00:46:46 ChatGPT 开放成人内容限制,反击 Grok 00:49:13 AI 红绿灯系统以提升交通效率 00:50:55 俄亥俄州禁止人类与AI结婚,反映伦理担忧 00:51:58 Sora 开放安卓预注册,好莱坞因版权风险开始反制 01:02:36 ChatGPT 推出即时结账功能,可直接完成支付 01:03:58 Claude 订阅体系引争议 01:09:11 Google 量子计算取得重要进展,误差率更低 01:10:03 Intel 发布 1.8nm 芯片,与 Apple M5 竞争 01:11:53 影视飓风发布相机应用,展示团队商业化能力 01:27:57 太空反射镜计划提供夜间阳光 幕后制作 * 主播: 枫影 Justin Yan * 主播: 自力 hzlzh * 后期: 静静 * 监制: 枫影 Justin Yan 联系我们 * 微信听友群:加fyfyFM进群 * 听众反馈: [email protected] 节目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Podcast, 小宇宙等播客客户端搜索“枫言枫语”来订阅收听本节目。 * 小宇宙 - 枫言枫语 * 直接订阅 Feed URL * Apple iTunes Podcast - 枫言枫语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知名科学播客《Huberman Lab Podcast》的精彩内容,由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教授Andrew Huberman亲自主持。Andrew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将复杂神经科学知识转化为实用工具的能力而闻名。本期节目,他将带我们深入探讨“习惯”的奥秘,揭示习惯形成与戒除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他将分享如何利用大脑的神经可塑性,通过“边缘系统摩擦力”的概念,识别并克服养成新习惯的阻碍。节目中,Andrew Huberman不仅会介绍“程序性记忆演练”来降低行动门槛,还会详细阐述“任务分界”如何利用多巴胺的“奖赏预测误差”来强化习惯。他提出了两个革命性的实践方案:一是将一天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大脑的神经化学状态安排不同类型的习惯;二是独特的“21天习惯养成系统”,帮助听众高效培养新行为。此外,他还提供了科学戒除坏习惯的策略,利用“长时程抑制”原理,通过在坏习惯后立即插入替代行为来重塑神经回路。无论你是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摆脱不良习惯,本期节目都将为你提供科学且可操作的指南。 翻译克隆自:The Science of Making & Breaking Habits 👨⚕️ 本期嘉宾 Andrew Huberman,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教授,Huberman Lab Podcast主持人。 ⏱️ 时间戳 习惯的生物学基础 00:02:05 习惯的价值与生物学原理:养成与戒除 00:04:44 习惯是后天习得的神经系统学习结果 00:06:07 学习即神经可塑性:神经元连接的改变 00:06:55 目标导向型习惯与身份认同型习惯 00:09:11 习惯养成所需时间:个体差异巨大(18-254天) 00:11:10 边缘系统摩擦力:阻碍行动的焦虑或疲惫状态 00:12:39 关键枢纽习惯:促进其他习惯形成的基石 00:14:40 习惯强度:情境依赖性与边缘系统摩擦力 习惯养成的工具与方案 00:19:37 习惯的最终目标:自动化与低摩擦力 00:20:25 工具一:程序性记忆演练(心理演练步骤) 00:23:32 赫布学习理论与NMDA受体:细胞层面的习惯形成机制 00:26:30 工具二:任务分界与多巴胺:框定习惯的神经回路 00:31:42 习惯锚定:基于身心状态而非特定时间 三阶段习惯养成方案 00:33:01 24小时三阶段划分:利用大脑神经化学状态 00:34:31 第一阶段(醒后0-8小时):高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皮质醇 00:36:02 第一阶段应用:安排高边缘系统摩擦力的习惯 00:39:53 第二阶段(醒后9-15小时):血清素升高,趋于放松 00:44:15 第二阶段应用:安排低边缘系统摩擦力的温和习惯 00:47:36 第二阶段锻炼:注意配合NSDR促进恢复 00:47:36 第三阶段(醒后16-24小时):深度睡眠,巩固学习 00:52:17 第三阶段重要性:神经可塑性与习惯固化 00:54:09 习惯自动化后:情境独立性与时间灵活 多巴胺与奖赏预测误差 00:57:25 奖赏预测误差:多巴胺与预期奖励的关系 01:01:12 扩大时间信封:将多巴胺奖励与习惯前后序列关联 01:06:10 多巴胺:关于动力而非单纯快感 21天习惯养成系统 01:08:52 21天系统:设定6个新习惯,每天完成4-5个 01:11:09 不补偿原则:错过不补,次日继续 01:13:19 21天后:评估习惯自动化程度,不急于添加新习惯 01:16:34 系统优势:现实适应性与自我测试 戒除坏习惯的科学 01:18:12 戒除习惯的挑战与一般建议 01:19:09 长时程抑制(LTD):削弱神经连接的机制 01:21:39 传统戒除方法(提醒、惩罚)的局限性 01:26:22 核心策略:在坏习惯后立即插入替代行为 01:31:44 改变神经回路:将坏习惯的“闭环”变为“开环” 01:33:31 成瘾行为的特殊性:需更全面干预 总结与资源 01:34:21 方案回顾与应用建议 🌟 精彩内容 💡 边缘系统摩擦力:启动新习惯的阻力 Andrew Huberman提出了“边缘系统摩擦力”这一概念,用以描述我们因焦虑、疲惫或缺乏动力而难以开始新行为的阻力。理解并管理这种摩擦力,是养成习惯的关键。 “‘边缘系统摩擦力’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你需要多少努力,也就是多少‘激活能’,才能开始某个特定的行为。” 🧠 程序性记忆演练:降低行动门槛 仅仅在脑海中演练执行一个新习惯的步骤顺序,就能显著提高实际执行该习惯的可能性。这利用了大脑的程序性记忆机制,降低了启动习惯所需的“激活能”。 “仅仅做一次这样简单的心理演练,就能大大提高人们定期执行这个习惯的可能性,不只是第一次,而是持续到之后的几天甚至几周。” ⏰ 三阶段习惯养成法:顺应大脑节律 将一天划分为三个阶段(醒后0-8小时、9-15小时、16-24小时),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神经化学状态(多巴胺、血清素等)安排不同类型的习惯。例如,将高摩擦力习惯安排在早晨,利用多巴胺带来的动力。 “当你列出或思考你想养成的各种习惯时,把那些你知道边缘系统摩擦力最大、最难开始的习惯,安排在醒来后的这零到八小时内。这会极大地促进你执行这些新习惯。” 🔄 21天习惯养成系统:建立与测试 设定21天内每天尝试6个新习惯(预期完成4-5个),不因未完成而补偿。21天后,停止刻意安排,转而评估哪些习惯已融入生活。此系统强调持续性而非完美,并内置了对习惯自动化程度的测试。 “这种养成习惯的方法,与其说是基于你试图养成的具体习惯,不如说是基于‘执行习惯’这个习惯本身。” 🚫 戒除坏习惯:长时程抑制与替代行为 戒除坏习惯的关键在于利用“长时程抑制”原理。当发现自己执行了不想要的坏习惯后,立即有意识地插入一个积极的替代行为。这会打乱坏习惯的神经回路,使其从“闭环”变为“开环”,更容易被干预和瓦解。 “真正需要做的,是在那之后立刻有意识地觉察…并立刻在其后进行一个替代行为。”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Shownotes 核心议题 本期播客聚焦 AI 领域重磅动态,解析微软与 OpenAI 的世纪协议、万亿估值争议、奥尔特曼的三年路线图,以及 OpenAI “Meta 化” 趋势与人形机器人 Neo 的伦理困境。 关键看点 1. 微软与 OpenAI 达成协议:OpenAI 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微软持股 27%,获至 2032 年的独家 IP 权利,OpenAI 承诺采购 2500 亿美元 Azure 服务,为 IPO 扫清障碍。 2. 财务与估值争议:OpenAI 年收 130 亿美元却亏损 200 亿,背负 1.4 万亿美元财务承诺,万亿估值引发泡沫质疑。 3. 三年路线图:目标 2026 年推出自动化 AI 研究实习生,2028 年实现真正自动化 AI 研究员,打造 “AI 云” 平台。 4. “Meta 化” 趋势:20% 员工来自 Meta,借鉴广告商业模式,强化用户参与度指标,引发文化与效率争议。 5. 行业动态:Meta 面临 AI 竞争股价下跌,人形机器人 Neo 依赖远程控制,引发伦理与技术兑现担忧。
Global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available now. We’ll show the 8 native secrets to clear English pronunciation. This is our newest course! Join today to get access to all 8 modules, interactive exercises, AI pronunciation analysis and scoring, teacher feedback, weekly live conversation practice, and more. Go here to enroll now. Save $50 this week only on basic or personal coach plans. Learn what other courses don’t teach you about English pronunciation. The special offer ends 11/9 at midnight. Join here now. Learn more about your ad choices. Visit podcastchoices.com/adchoices
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从中国的清华到英国的剑桥再到美国的MIT,三所顶尖学府串联起她的求学轨迹。 但当她开始讲述——那个"悲伤"的班级、想学算命所以去了哲学系、因为想看鲸鱼所以来到波士顿——我们才意识到,名校光环下,个体的迷茫、脆弱与寻找方向的挣扎从未消失。 精英主义高校是有毒的环境吗?从青少年到青年人的成长痛中,如何接受自己"慢慢来"?中英美三国的校园文化、就业前景、导师关系、社交压力有何不同?川普上台、中美关系紧张,对留美读博有何影响? 即使在强大的系统里,每个人依然渺小且无方向;但也正因如此,那些看似“简单”的人生抉择——比如想看鲸鱼——反而成为最真实的原因。 【嘉宾】 玲玉:清华→剑桥→MIT,传统学霸的非典型叙事。 【主播】 Zoe:戏剧博士在读,许多人生选择的出发点都是“偷懒”。 铎铎:电影市场打工人,因为想学算命所以选择了哲学双学位。 【时间轴】 01|三个“清华”:中英美顶尖学府巡礼 01:30 从中国清华到剑桥到MIT:地理跨越背后的心路历程 从英语专业到建筑学:转专业的契机与困惑 02|"成为一面扇子":主播泪洒时刻 04:30 名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工具还是主体? 03|一个"悲伤"的班级:强大系统中的迷失个体 07:30 本科期间你有确定想做什么吗? 中文系无法培养作家? 想学算命所以去了哲学系:看似荒诞的选择逻辑 04|人生抉择的助推器:“因为鲸鱼” 16:00 看似简单甚至随意的理由,如何成为重大决定的支点? 当宏大叙事失效,小确幸成为真实动力 05|中英美校园文化差异:与人生阶段共舞 19:13 三国高校的文化与排名体系对比 从青少年到青年人的转变:成长痛与接受自己“慢慢来” 不同人生阶段,对同一所学校的感受为何截然不同? 06|名校滤镜还在吗? 25:00 不太愉快的经历为何没有消磨掉对名校的滤镜? 精英主义高校是有毒的环境吗? 07|中英美教育深度对比:就业、导师、社交、压力 29:00 就业前景:哪国学历更"值钱"? 导师关系:学术指导 vs. 人生导师 社交网络:精英圈层的包容与排他 压力来源:内卷、阶级、身份认同的多重挤压 08|地缘政治的阴影:川普、中美关系与留学生的焦虑 49:18 中美关系紧张对留美读博有何实际影响? 签证、就业、学术合作的不确定性 留学生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寻找个人出路? 09|如果重来一次:你会选哪国教育模式? 54:15 美国的主体性 vs. 英国的阶级性 vs. 中国的系统性 让从前的自己重新上学,三选一的艰难抉择 每种模式的代价与馈赠 10|英国职场:阶级与种族的隐形天花板 01:01:00 工作环境中的阶级问题如何显现? 种族身份在英国职场的微妙处境 "融入"是可能的吗?还是永远的局外人? 【关注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求学经历、名校印象或教育体制观察,或发送到我们的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如果这期节目触动了你,请订阅、转发或在各大平台留下你的想法。每一次互动都是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在创作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 感谢收听,日落再会!
🗝️欢迎收听“反转人生:尹老师解读《道德经》!” 尹老师不装神秘,带你探索三个“烧脑但好懂”的问题: 📍道从哪儿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原来宇宙在“有老板”之前,就先装了运行规则。 📍“无”生“有”,还是“有”生“无”?——断句一错,老子立刻变玄学;尹老师用太极图+生活例子,让你秒懂“有无对等、互相嵌套”。 📍怎么把“有”消回去?——“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就是一键还原:锋芒退了、纷争散了,你又回到“湛兮似或存”的原味高清。 你将带走 📍一个再也不怕“古文断句”的思维模板 📍 一张“有↔无”循环流程图,工作、感情、创业都能用 📍一句随身咒:杯满则溢,留空才盛——老子教你先退一步,把“有”化成“无”,再把世界轻轻装进来。 适合谁 📍被“道可道非常道”绕晕过的你 📍想在碎片时代给大脑做一次“系统更新”的你 📍喜欢把最深的书,聊成最短的睡前故事的你 点击收听,20分钟,把“道”装进日常口袋。 老子不遥远,他只是提前5000年,帮你把生活调成了低功耗的静谧模式。 第四章 不盈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本期摘要: 00:24:如何理解道? 02:00:解释“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3:33:解释“有”与“无”的关系(“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两种断句)。 07:08:进一步解释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9:36:天地之间是否存在我们不可改变的一些规则? 11:54:用太极图来说明有无相生的规则,以及“镇之以无名之朴”的高明之处。 14:03:讲“无”与“道”的关系。 16:26:道是什么? 18:24:如何和光同尘? 🎯敏而好学,你可以马上行动: 📍加入【反转人生:尹老师解读《道德经》】的听友群——所有对生命与传统智慧感兴趣的朋友将会进入到节目专属听友群,共同探讨生命与传统智慧,聆听生命故事。群内也会第一时间更新播客信息,并随机获得参加尹老师线上课程的名额。 微信搜索Joydeligh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尹老师小助理,备注【道德经】,等她拉你进群。 📍加入尹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学院【恩悦书院】,深度系统学习。想要了解详情,添加小助理Joydelight进行咨询。 🎙️关于《反转人生》栏目 “反转人生:尹老师解读《道德经》 ”主播为尹建维老师,是一档想与当代年轻人分享《道德经》智慧的节目。 尹老师,1951年生于台湾,祖籍湖南。 尹老师是一位同时拥有开创性技术以及丰富管理经验的科技人。1978年赴美进修,1980年硕士毕业后服务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2009年从亚洲区副总裁职位退休。 尹老师更是一位对儒释道三家均有研究且有所悟的读书人。1975年师从爱新觉罗毓鋆(毓老是大清开国功臣礼烈亲王代善第十一世孙,毓老六岁进入毓庆宫成为溥仪伴读)。数十载沉潜于《论语》,亦常涵泳于《道德经》之中,深有所得;每每以孔老之言相互印证,观其正反,察其异同。1985年开始接触佛法,初习净土六七年,密宗白教亦六七年,后跟随隐居师父以生活为修行,至今不辍。2013年创办恩悦书院,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一位兼具科技与管理双重阅历的读书人,尹老师深谙《道德经》在中国思维领域的重要地位,更明了其对智慧提升的巨大价值。他凭借自身五十年来对儒释道的研习感悟与生命沉淀,将《道德经》的智慧细细拆解,娓娓道来。 这堂穿越2500年的对话,将带你走进《道德经》的终极智慧,在复杂生活中轻舟前行,以“全而归之”的智慧,破解现代人生困局,从浮躁到归真,从焦虑内卷到自在圆满,用千年经典,重塑你的思维与生活。 ·加听友交流群,加微信号:Joydeligh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嗨大家 后续会时不时录制一些放空时间的个人碎碎念 无主题放空时间 以此记录成长 感谢收听!
本期主播:马中秋@白日梦想家、姚老板@Dr.Ken 超崽@撒花即兴、小钟@撒花即兴 本期嘉宾:现场观众 制 作:姚老板 BGM:KING-JinJa 《废物工厂》时隔三个月再次更新,录制当天刚好是万圣节,本次我们线下招募很多小伙伴一起录制。同时欢迎越来越多的朋友能参与线下录制,大家一起分享故事和观点。 了解更多电台节目内容和线下演出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趣也喜剧RIGHTFUN,或关注微博、抖音、小红书@趣也喜剧,后期会组织听众群,咱们一起嗨皮,尽请期待! 万圣特辑:鬼话连篇,聊聊你内心得恐惧?! 好久不见,朋友们,我们在万圣节当天一起来讲点那些让你内心恐惧的故事以及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人和事。 本次除了我和马老师以外,又多了两个主播,分别是撒花即兴喜剧的小钟和超崽,他们在生活里都有着不同的际遇,也都有着不同害怕的事。同时现场有近30位朋友,大家都有一些奇怪甚至有些可怕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其实不论我们害怕什么,或者说恐惧什么,但总要有一些方法去面对他们。当我们说出这些故事或者遭遇,我们已经在积极面对他们了。 当然在万圣节这种日子里,讲点鬼故事,也是十分应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恐惧的东西,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 那话不多说,马上开始我们的鬼话连篇吧!
谁不想拥有可以为自己指点迷津的Mentor呢? 这一期,小茶和Frank顺着他们和Mentor的故事,聊一聊怎么找到、开始和维护好的Mentorship。 时间线: 02:20 Mentor的功效可远不止帮忙跳槽、升职和加薪 05:28 小茶和Frank觉得Mentor的定义 12:00 小茶和Frank的Mentor J先生的故事 16:46 Mentorship到底怎么开始? 19:29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敢或不会求助 24:36 小茶从小练就的求助功底 27:36 怎么做个好Mentee 30:14 长期的Mentorship是怎样的 34:00 把Mentorship看成恋爱关系 40:00 把Mentorship发展成Friendship 42:00 总想要和值得学习的人交往是不是太功利了点? 【关于茶蛋说】 茶蛋说是职场博主@小茶和Frank的真实对话播客,探讨年轻人的职场、感情和生活。 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小茶和Frank 希望每一位听众都过上「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身心健康的好生活�
主播: 米周:Why For Jazz Trace:小房间 老庄:爵士歌手/纪录片导演 倪兵:未来之声 咕·独玩家 主播: 米周:Why For Jazz Trace:小房间 老庄:爵士歌手/纪录片导演 倪兵:未来之声 咕·独玩家 爵士乐复兴,年轻化,偶像化倾向。 巴塞尔大学爵士吉他博士学位导师,瑞士给考上他博士生的全球任何一个学生换瑞士国籍,每月3000欧津贴,免费住宿,是瑞士著名医药企业罗氏老板的女儿全资资助的。 播放歌单: Keith Jarrett - Köln 75 Herbie Hancock - Watermelon Man Wolfgang Muthspiel Trio - Flight The Solsonics - jazz In the Present Tense Berlioz - jazz is for ordinary peopl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