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6 从流动性荒到叙事再平衡 - 当下市场的“生存策略”

币思达研究院BSTA.AI

一、核心内容摘要 过去一周,全球市场的主旋律是“流动性荒”。美国财政部因政府停摆导致 TGA 账户余额暴涨至超过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从市场抽走了约 7,000 亿美元流动性。银行准备金逼近 3 万亿美元的警戒线,SOFR 与 GC 利率飙升至 2020 年 3 月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常备回购工具(SRF)使用量连续创纪录。流动性紧张的状态已经从月末扰动演变为系统性缺钱。 这场“钱荒”与 2019 年 9 月的美元回购危机高度相似,都是在长时间缩表、银行准备金骤减后爆发。不同的是,2019 年的导火索是季末缴税与国债结算,而这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停摆和财政资金无法支出。短期内,风险资产普遍承压,美股小盘股和币市表现最弱,波动率显著上升;中期的拐点要看三件事:政府何时重启支出、美联储何时正式停止缩表,以及通胀数据能否持续低于预期。一旦财政重启支出,可能引发一次“隐形 QE”式的反弹。 与此同时,市场心态从“投机”逐渐转向“生存”。在高波动低方向的周期里,认知、流量和信任成为新的红利来源。认知红利来自建立框架思维、理解流动性节奏;流量红利体现在影响力即生产力,InfoFi、x402、Wallchain 等新赛道正在把注意力变成新的金融资产;叙事红利则进入“后叙事时代”,情绪不再靠炒作支撑,信任和共识才是价值的核心。 二、核心问题摘要 1、上周市场回顾与宏观分析 上周市场处于回调期,主要讨论回调结束时间和原因,宏观流动性紧缩导致风险资产承压。 流动性紧缩的核心原因是财政部因政府停摆无法支出,TGA 账户余额约 1 万亿美元,抽走 7000 亿美元流动性。 市场表现分化,大型科技股和财报优异的公司如 Robinhood 表现抗跌,小盘股跌幅较大。 潜在拐点包括政府停摆结束、财政支出重启和美联储缩表停止,预计 12 月初。 2、市场悲观观点 看空市场的观点包括反弹一波比一波弱、指标符合熊市表现、以及认为牛市已持续较长时间。 Michael Berry 看空市场,持仓中 80%为 Palantir 的远期看跌期权,20%为英伟达。 Palantir 财报超预期但股价未涨,显示高估值(PE 600)的市场隐患。 3、AI 泡沫与市场风险 AI 股如 Palantir 和英伟达的泡沫迹象明显,市场对高估值开始敏感。 谷歌和 Meta 开始举债,AI 公司的现金流优势逐渐减弱。 巴菲特持续卖股票,美股总市值与 GDP 比率达 2.5 倍,远高于历史警戒线。 4、大象起舞的投资机会 大象起舞指大赛道中的巨头因新动作或事件带来的投资机会,如 Zcash 因技术更新和通缩预期上涨。 未来投资应关注龙头及其亲缘标的,如以太坊和 Solana 的周期性机会。 美股与币圈融合后,研究重点应放在财报(美股)和链上数据(币圈)上。 5、未来投资者生存策略 未来优秀投资人需具备影响力,通过内容输出和流量变现增强投资杠杆。 X(原 Twitter)是未来流量和资本大戏的核心平台,KOL 可通过多种方式变现。 币圈空投机制独特,未来可能多元化发展,包括交易数据、KOL 合作和准入机制。 三、提及标的与项目整理 * 市场层面,BTC、ETH、SOL 是流动性最敏感的资产,其中 SOL 在 ETF 资金与链上活跃推动下表现相对坚挺。 * 叙事层面,Zcash 成为典型的大象起舞案例。Naval Ravikant 在十年后重新发声:“Zcash is insurance against Bitcoin。” 让隐私叙事重新回到聚光灯下。ZEC 半年从 35 美元涨至 400 美元,背后是三重催化:名人叙事、治理确权(NU6.1 回溯资助机制落地)、受盾化供应收缩带来的结构性改善。 * 结构性资产中,公链、交易所与稳定币被认为是能穿越周期的三类资产,其中对应了 ETH、BNB + Aster 被视为币安的“第二曲线”。 * 新兴叙事中,InfoFi、x402、Wallchain 构成了“注意力金融化”的实验场。内容与声誉被资产化,流量本身成为生产力来源。Opinion 和 Hi Elsa 是当前值得关注的新项目,前者是预测市场平台,后者是 AI 对话机器人。Momentum(MMT)空投后拉盘显著,但部分空投份额暂无法卖出。 * 最后,Solana Meme 板块出现回暖,1 Coin Can Change Your Life、BONK、Junk.fun 等项目重获资金关注。尤其是 Junk.fun,利用 Solana 的租金机制帮助用户销毁无价值资产并回收积分,成为 Meme 市场的新交互玩法。 👋 加入社区: 请登录 bsta.ai 关注最新消息。 加入我们的社群,请添加群主微信号:wish12779 ⚖️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播客及所有相关内容仅为信息分享和教育目的,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财务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请务必进行独立研究并咨询专业顾问。 请登录 bsta.ai 关注最新消息和加入我们的社群。

137分钟
99+
4天前

Vol 22 在喧嚣的市场里,做一个慢一点的明白人

泰客Talk

大家好,这里是「泰客talk」的第22期播客。 正如节目中嘉宾提到的,现在的市场变化太快,情绪也太浓。10月以来,权益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上证指数时隔十年一度站上4000点,后得而复失,行业轮动加速,曾备受追捧、被寄予厚望的科技股出现显著分化和震荡。很多年轻的投资者应该都经历了相似的心境,高开低走,被动、不安、迷茫。 基金经理张容赫说,“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希望投资者都能安心地将资金配置于权益市场,无需为择时这类复杂的大类资产判断而困扰。我想基金经理最大的成就,就是让每一位投资者长期安心持有。” 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很多人想挣钱,想翻倍,想赶风口。但投资和生活都一样,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节奏,做一个“慢一点”的明白人,或许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你也在思考如何在新一轮行情中布局,推荐你抽时间观看这期节目。 本期节目是《深夜食堂基金版》播客特别期的上半部分,邀请了稳健派权益基金经理张容赫和财经播客主《听懂涨声》主理人杨天楠,展开了一场关于“稳”的深度对话。如果你最近也对市场感到迷茫和纠结,那这期节目一定值得你仔细收听。希望嘉宾们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从容。 「聊天的人」 张容赫 |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 杨天楠 | 财经播客「听懂涨声」主播 「时间轴」 00:25 市场和气候一样,乍暖还寒时候最难生息 06:50 市场没有再按照你计划的方向运行的时候,应该如何操作 15:30 “小登股”与“老登股”的配置如何均衡,轮动,择时 22:00 经济形势向下,核心资产低迷时,要积极寻找预期差 27:10 地产跌到现在这个位置上,明年会不会好一些 30:06 金融资产带有强烈反身性,供需与价格互为因果,拐点难寻 34:05 如何理解AI叙事和黄金叙事背后的逻辑矛盾 40:52 10月市场高斜率高波动,对普通投资者有何建议? 46:59 科技股投资逻辑:战术配置,不追叙事而重性价比 51:00 展望2026 ,关注年底重要会议分析未来投资机会? 55:46 不同的资产类别之间,还是要有一些负的相关性,来去降低整体的系统性风险 57:11 调整收益预期,接受“慢慢变富” 59:16 不要把钱陷入到单一的一个风险敞口之中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个股信息仅供参考列示,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

60分钟
1k+
4天前

史上最冷清4000点,这次有哪些不一样?

投知君君

本期节目录制于25年11月4日,请君君老师来分享一下A股再度站上4000点以后的情况。 机构主导、量化主导的新格局:这一轮牛市,散户该怎么跟 量化资金凭借无情绪、多线程计算优势快速崛起,而主观多头机构节节败退。市场主线围绕全球科技与资源品展开,但中国缺乏定价权,资产认知门槛高,导致散户参与感弱。 这种环境下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我们一起听听君君老师看法: 一、市场资金结构变化与量化主导 1、量化资金崛起与主观机构颓势:2023年AI赛道出现、新能源产能过剩,老赛道基金开始割肉;2024年量化在924之后负债端获得补充,25年量化由deep c带领下在A股“练武成神”,主观多头机构操作吃力,甚至看不懂市场。 2、量化资金优势:可同时处理多个行业计算,无情绪影响,跌后无止损情绪,每日“回合制”重新计算;2025年4月关税事件后量化恢复速度惊人,微盘指数8月达高点。 3、资金来源变化:20-21年核心资产牛市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理财搬家及美联储放水;当前资金仍有地产外溢及联储宽松、央行流动性兜底背景,但主观“赌狗基金”规模变小(如永赢独狗基金未过150亿),资金更多流向量化基金,形成自强化效应。 4、投资者结构变化:普通投资者对权益市场关注度系统性下降,高净值人群及低风险偏好群体更倾向量化基金,量化私募投资基金门槛(年收入50万、可投资金融资产300万)使得主要受益人群非普通人,赚钱效应集中于少数群体。 二、市场资产主线特征与变化 1、当前核心资产主线:2024年至今围绕科技(AI)和资源品两大全球大哑铃主线;科技领域中国处于跟随者角色,核心品种在美国;资源品核心围绕黄金(美元黄昏趋势),特朗普法案落地后工业金属、小金属及战略金属(如稀土)有所表现。 2、资产逻辑的“世界潮流”属性:当前资产主线并非A股主动接受,更多是被动跟随全球趋势,核心标签为“能否出海”,内需相对疲软;港股对资源品等品种反馈好于A股,A股附加题材属性导致波动形态混乱。 3、与历史牛市资产主线对比:20-21年行情中国独立性更强,消费(白酒)、新能源为中国特有或全球领先资产,与生活息息相关,认知门槛低,易建立投资信仰;当前资产认知门槛高(如算力、创新药BD逻辑),缺乏中国主导且全球领先的品种,难以映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激昂情绪,导致信仰缺失。 4、资产轮动与散户体感差:创新药(2-6月上涨后回落)、算力等品种认知传播存在时间差,散户滞后介入时易被套;量化高频交易加速资产轮动,传统博弈范式(事件驱动、板块轮动)失效,散户投资体感差。 三、市场生态与投资范式演变 1、市场生态迭代背景:A股生态迭代快,量化投资、不择时机构等新生市场力量运行方式与传统参与者不同,导致机构、游资、散户等市场参与群体出现不适感,影响投资业绩。 2、量化对传统交易模式冲击:量化主导算法交易后,传统打板、T+0套利、事件驱动、板块轮动等主观博弈范式失效;量化通过深度学习自我迭代,形成“千层饼”式高阶博弈,主观难以应对。 3、负债端变化:2015年杠杆资金入市、两融活跃;2020-2021年老百姓银行理财搬家买股票;2025年负债端主要由高净值人群主导,普通人更多将债基(收益率1.5%-2%水平)资金转向高股息等品种。 4、投资范式本质未变:核心仍为资金推动,资金推动下对某类资产产生审美偏好强化;与2014-2015年、2019-2021年牛市相比,资金构成和资产结构有别,但基础范式(资金推动)未发生本质变化。 量化交易颠覆了传统博弈模式,散户熟悉的打板、轮动策略相继失效。尽管投资范式本质仍是资金驱动,但市场生态已彻底转向为机构主导、量化主导的新格局。 基于当前A股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为投资者提出以下建议: 1. 重新定位,拥抱变化 承认量化主导的新常态,放弃与机器博弈的执念 降低短期收益预期,接受市场效率提升的现实 2. 调整策略,顺势而为 普通投资者优先选择指数ETF、量化公募等工具化产品 3. 守住能力圈,保持耐心 深耕自己熟悉的行业,避免追逐认知门槛过高的热点 当前市场已进入专业机构竞技时代,个人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认清自身定位,方能在变革中守住收益。 节目主理人:君君 节目嘉宾:文欣(公众号:Welkin投知心理) 剪辑:王果然 在全球市场波动性加剧、宏观与结构性因素交织演化的当下,传统的单一市场视角已难以捕捉资产价格的真实驱动力【投知君君】主要聚焦在以对冲基金的投资框架与交易逻辑为基础,横向比较美股、港股与A股三大市场,帮助投资者建立更具前瞻性、体系化的全球资产配置视角。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欢迎听众朋友搜索添加我的微信:touzhijunjun,聊聊你的

45分钟
3k+
4天前

X计划 Vol.1|阿里P10妈妈的创业实验:当AI成为孩子的“童年玩伴”,我们该焦虑还是拥抱?

36氪CEO锦囊

从阿里P10到AI玩具创始人,她如何用AI“治愈”儿童成长的烦恼?贝陪科技创始人黄缨宁,在直播中分享了她从大厂高管转型,为自己的孩子创立AI伙伴“好奇熊”和“有爱兔”的创业故事。她拥有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与儿童心理学双学位,并坚信“环境即教育”,致力于用AI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好奇心与同理心的成长伙伴。 但当AI走进孩子的世界,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避免孩子沉迷于虚拟伙伴?在众多同质化的AI玩具中,创业公司如何构建真正的壁垒?“对话不收费”的模式下,商业化的未来在哪里?以及,AI伙伴真的能发现孩子的天赋,帮助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吗? 🤔 这次对话深入探讨了: * 为何一个“遛娃”时被触动的瞬间,让她下定决心离开大厂,投身创业? * 在硬件设计上,为何放弃摄像头,却坚持使用毛绒材质?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儿童心理学洞察? * 市面上的AI玩具有3秒延迟的通病,他们是如何通过技术优化,将延迟做到1.2秒以内的? * 当别家都在卷模型时,为何他们坚持“自研不自训”,并认为这才是创业公司的生存之道? * AI玩具如何通过“亲子话题卡”等设计,成为增进家庭关系而非替代父母的“社交第三人”? * 她为何反对“为对话付费”的商业模式,并认为AI时代的价值付费应该是什么样的? 📌 本场直播中,主持人与嘉宾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 01:35 从阿里P10到新手妈妈,看见AI与育儿结合的创业契机 * 06:19 组建团队:合伙人竟是本科同学,从玩具产业找到“另一块拼图” * 09:22 好奇熊与有爱兔:如何用孩子最喜欢的形象传递“好奇心”与“同理心” * 10:43 硬件的取舍:恒河猴实验带来的启发,为何毛绒比摄像头更重要? * 13:21 快速迭代:不到一年上线,每周升级两次,如何响应用户的“及时反馈”? * 17:14 产品的未来:如何通过AI生成家长报告,发现孩子的天赋与潜力? * 21:45 融资故事:打动投资人的不是“画饼”,而是“陪你相信不可能”的愿力 * 31:11 技术路径:不自训大模型,如何通过工程优化和专有数据构建壁垒? * 36:02 体验差异:通用模型只会“聊天”,而他们如何通过Agent矩阵满足孩子的多元需求? * 52:16 边界与沉迷:如何设计产品,让AI成为现实关系的“增强”而非“替代”? * 59:48 商业模式:为何不做“对话付费”,而坚持“为价值付费”? * 01:05:40 行业观察:AI玩具赛道泡沫出清,什么样的“老实人”团队能活下来? * 01:12:36 创业锦囊:给AI硬件创业者的三条建议——找准场景、尊重规律、快速迭代 ✨ 本期人物: * 主持人: 沙沙 * 嘉宾: 贝陪科技创始人黄缨宁 ✌️ 后期: 漆原 关注36氪视频号,即可找到本场视频直播回放哦~

79分钟
99+
4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