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79 产业观察32|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必经之路:泡沫、挑战与长期价值

高能量

【本期课题】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投资逻辑。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2:12 如今,从创投行业再到普通用户,人们对“机器人”的看法几乎分成两派。一种观点认为机器人非常有潜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机器人还发展得不够成熟。 03:29 我们为什么选择投资机器人? 04:25 过去十年,中国已经证明了:如果我们将一项高附加值科技,与一条长而复杂的硬件产业链相结合,从而打造出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或者品类。一旦这个产品被社会广泛接受,它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显著优势。 06:48 一个行业想要发展起来,通常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07:49 参照新能源车行业,在机器人领域,我们到底碰到了什么样的机会? 09:17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后,通常就会进入服务业高速发展的阶段。 11:07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龄化加剧,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矛盾:想买服务的人越来越多,能提供服务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11:54 以电商与网约车为例可以说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 15:32 机器人为什么要做成人形? 16:18 机器人行业目前还面临一个挑战——缺乏对物理世界的数据积累。 20:01 回顾新能源车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人们可能也没有预料到,10余年间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最终,那些敢于投资的人获得了丰厚回报。他们经历了多次泡沫和破灭周期,等到了市场最终爆发。 【本期相关】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李丰:机器人的投资逻辑。 【往期链接】 Vol.102 产业观察15|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选择吗:与张巍聊具身智能之双足机器人 Vol.106 产业观察16|大模型的想象与泡沫,机器人的“不可能三角”与未来:与连文昭聊具身智能之上肢 Vol.109 产业观察17|投资人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热潮:与刘鹏琦、颜黔杭聊具身智能之技术与商业 Vol.177 从工具、社区到情感大模型与具身智能:与任永亮聊2011、2016和2022几个技术周期中的测测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23分钟
10k+
4周前

113. 从写美食到开餐厅,我十几年专注研究食物好吃这件事

卧龙凤雏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美食方面的专家圆圆~从知名美食博主,到开起来自己的家烧餐厅,她一直走在研究美食的路上,同时也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圆圆的餐厅叫“SOGOOD蛮好·家烧Bistro”,酒吧叫“SOGOOD蛮好·酒馆”,以前的公众号叫“吃啥” 加入卧龙凤雏听众群:wolongfengchu818 🍻 00:43 欢迎本期嘉宾圆圆~ 02:15 从毕业开始就在创业并且一直在做与食物相关的工作 03:26 把爱好变成工作后,痛苦也随之而来 04:26 复旦大学毕业却去做了美食博主? 06:26 原本是为了宣传软件,没想到却成为主业 12:08 在做博主的时候会焦虑选题和数据吗? 15:32 吃到特别难吃的店,会有说违心话的压力吗? 17:04 拥有很多粉丝但是却直接断档不更新是为什么? 24:15 做吃播会有工伤吗?会吃胖吗? 27:15 果然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痛苦的乙方 30:38 所有的事情都做到80分就很好了~ 34:35 开酒吧的筹备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39:29 在酒吧开了多久的时候觉得已经稍微稳定下来了? 46:10 真正的父母家烧~不是预制菜 48:10 在开店后期还需要长期呆在店里吗? 52:01 现在主流的声音是不婚不育,是否有后悔投入很多时间在家庭上呢? 55:48 从现在往未来看会有什么美好的期望吗?对我们频道的听众朋友有什么话想说呢?

62分钟
1k+
4周前

如何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空间,屠龙读后感《滚雪球》

付费
屠龙大实话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滚雪球》,也是我反复读、反复写读后感的一本传记。 它讲的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巴菲特的一生。 【购买后一定要添加小助手领取更多读后感免费试听,已经在小鹅通订阅过的用户不要重复购买】 大家订阅后,一定要扫码添加小助手,还可以继续领取70多节免费的音频课,包括销售、商业、教育、社科话题、大佬传记等等。 在当前的复杂局势下,我建议大家都听听《滚雪球》这一期的读后感音频课。 因为很多人都在担心未来应该怎么办,而我在《滚雪球》这本书做的读后感正好是告诉大家,如何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空间。 作为已经跨越多个经济周期、见过各种大风大浪的巴菲特,他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思考,就是做事要留余量,否则很容易“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知易行难。 很多中产家庭都踩了做事不留余量的坑:孩子上私校、老婆不工作、高杠杆买房。 “破产三件套”的产生原因就是做事不留余量。 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有些网红,刚刚达到年薪百万就飘了,就敢直接买100万的车。 还有些人在创业初期就一股脑把存款、房子、借来的钱全砸进去了。 他们不给自己留一点冗余资金,完全不考虑万一发生现金流断裂、关键人员离职、供应链中断、市场需求变化等各种各样意外的时候,公司要怎么撑到业务恢复正常。 在这期间要是家里遇到别的急事儿,连个周转的钱都没有,全家老小跟着遭罪。 还有很多城市白领,月挣两万块,非要买两万的包、隔三差五出国旅游。工资九成还了信用卡,兜里一分存款没有。 赶上公司降薪,工资变成一万五,连最低还款都凑不齐,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欠一屁股债。 老话说,狡兔还有三窟呢,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怎么能一点儿储备没有呢。 总结一句话,凡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别把自己逼到那个没有后路的死角。 真到了那个地步,人就很难正常思考问题了,动作也很容易变形,最后做出一些后果不堪设想的事情出来。 而巴菲特“留有余量”的思想则告诉大家: 在财务上,应储备应急资金,避免高杠杆投资。 在职业上,培养可迁移技能,建立多元收入来源。 在心理上,要有接受波动的承受能力,以长期的视角看待发展。

169分钟
2k+
4周前

「019」移民女性的地图|Camberwell厨房笔记,当蛋炒饭成为田野方法

流离失所

欢迎做客“流离失所”,今天客厅请来了叨叨厨房的Linyun和阿杜一起,从我们最近在共创的项目Camberwell Mapping Workshop开始,聊一聊她们如何从对设计与艺术行业意义的迷茫与质疑中走出来,走进了伦敦南部坎伯韦尔的厨房与田野。在厨房里,我们遇见了在伦敦工作的阿姨们,也在她们身上,看见了与我们自己母辈纠缠交织却未曾言说的人生。 借用《妇女参政论者》中的一句话—— 「我们要继续下去(We go on)」, 不管是回到原本熟悉的生活,还是去往前人未曾抵达过的新大陆。 「本期主播」瓜 「嘉宾」叨叨厨房:Linyun&阿杜 (ins@linyun_song & @cecilia__xiyu) 公众号:Dao daoooo ins@kitch_endoor 「Timeline」 00:00 坎伯韦尔地图(CamberwellMapping)工作坊 06:58 和阿姨的初联结:蛋炒饭不重要,唠嗑才是主要的 09:38 高校乡村振兴都在振些什么 12:25 服务设计服务于谁 15:04 二十一世纪初的‘附近’ 14:58 被现代化进程阉割的感受力 26:40 钝感在田野里练习感受,行动力与细腻在合作中互补 28:30 共鸣会让你更有行动力 33:08 为什么是移民女性?为什么是我们? 39:48 大孟:Mapping开始的地方 42:26 艺术家的调研到底有多大程度回应了‘需求’? 46:22 大孟:回迁社区里的故事和人 52:23 连接本身也是一种承诺 57:12 物质贫瘠但精神富足的伦敦生活 1:06:34 重返设计,在理想主义之上 1:10:37 家族民族志:关心他们未曾提起的人生 bgm - The 1975 -Love It if We Made It 2025年六月,我们推着一辆载满了阿姨们故事的移动小车来到坎伯韦尔的花园绿地,查看推文:www.instagram.com 和社区居民一起探索食物身份认同 在此特别鸣谢工作坊的其他成员们在这几个月中的付出和努力,以及指导过Camberwell Mapping工作坊的老师们:Linfu Zhang林富,Iris白菜,Penpen志鹏,Jason何志森。 Mapping(映射/制图)是把某一领域中的要素、它们的关系与变化,按明确规则进行采集与整理,并转译为可视或可操作的表达(如图谱、图表、地图、流程等),从而便于理解、比较与行动的过程与成果。 在 Camberwell 项目中:mapping是把社区的地点、人物、故事和资源及其关联,转成清晰的图谱/路线/装置,用于研究、策展与协作。

82分钟
82
4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