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问:想知道为什么我总会在心里和别人“吵架”?又该如何缓解呢? 你的心事儿这里说,你的烦恼我来答,欢迎收听心理这点事儿。 「心理这点事儿」有声节目及图文内容将聚焦于“你的烦恼·我来答”的日常心理困扰的答疑解惑。每周从大家的留言或知乎平台上选择3个提问进行解答,每期回答一个问题,每周更新三期,每周的一、三、五中午12:00将各大有声APP进行有声节目的更新(如遇节假日暂停更新)。 主播:@笛笛:有着6年的心理咨询执业经历,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 |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北京知名高校心理咨询师 | 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拥有15年的影视娱乐及传播行业工作经验,曾任职于全球500强企业和国内一线电影公司管理岗位,参与策划、制作、营销多部国内外知名影片。 如有心理咨询需求,请关注“心理这点事儿”公众号,输入“心理咨询”获得咨询师笛笛详细的专业相关介绍及具体的预约流程。 「微信公众平台」将同步开启「解忧留言板」,请搜索“心理这点事儿”公众号,在「解忧留言板」中留言(留言将不会公开展示),可以将当下困扰你大大小小的心事儿留在那里,我们将通过播客节目及公众号进行解答,为你排忧解惑。同时期待你的关注、订阅及转发分享。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不可忽视的“饿鼠效应”!孩子保持“微饿”,才是最好的教育状态 最近,一位小学班主任发现班上有个奇怪现象:早餐吃得少的孩子,上午课堂表现反而更活跃。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著名的“饿鼠实验”——适度饥饿的小鼠,走迷宫时表现更出色。难道我们的教育方式,一直在“过度喂养”孩子? 一、“饿鼠效应”的科学依据:饥饿感如何激活大脑? 1、轻度饥饿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 科学研究发现,适度饥饿状态下,大脑会释放更多BDNF,这种蛋白质能增强神经元连接,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简单说,“饿一点”的孩子,大脑更灵活。 2、血糖稳定,专注力更强 吃太饱的孩子,血液大量流向消化系统,大脑供氧减少,容易犯困、走神。 而“微饿”状态能保持血糖平稳,让孩子更专注,减少课堂上的小动作。 3、饥饿感激发探索欲 就像动物在觅食时更警觉,孩子轻微饥饿时,对知识的“渴望”也会增强,更愿意主动思考、提问。 二、现代教育的“过度喂养”陷阱 1、“填鸭式”学习:知识塞太满,消化不了 很多家长和老师习惯“拼命喂”,作业、补习班、兴趣课排满,孩子根本没时间“消化”知识。 结果?学得越多,忘得越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零食式”奖励:破坏内在动力 写完作业就给你买奶茶”“考100分带你去吃大餐”……这种用食物或物质奖励的方式,会让孩子把学习当成“换取享受”的工具,而非真正的兴趣。 3、“饱食型”家庭:剥夺孩子的饥饿感 很多家长生怕孩子饿着,书包里塞满零食,放学回家立刻投喂。 但没有饥饿感的孩子,也很难有求知欲。 三、如何利用“饿鼠效应”优化教育? 1、学习前保持“微饿”状态 早餐别吃太饱,7分饱即可,避免高糖食物(如甜面包、含糖饮料)。 课间可以喝水或吃少量坚果,而不是薯片、饼干等高热量零食。 2、用“饥饿感”激发求知欲 孩子问问题时,别急着给答案,而是引导他思考:“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适当制造“知识缺口”,让孩子主动去探索、查阅资料。 3、减少“填鸭”,增加“消化”时间 每天留出1小时“空白时间”,让孩子自由阅读、发呆甚至无聊——无聊是创造力的温床。 周末别排满补习班,让孩子有机会“饿”到主动找书看、找事做。 4、用“精神奖励”替代“物质奖励” 少说“考得好就吃大餐”,多说“你解出这道题的样子真帅!” 让孩子从学习本身获得成就感,而不是依赖外部刺激。 四、警惕!这些情况不适合“饿鼠教育” 低血糖或体质弱的孩子:需保证基本营养,不能盲目饿肚子。 长期压抑食欲:可能导致暴饮暴食或厌食症,适度即可。 把“饿”当成惩罚:“不写完作业不准吃饭”是错误做法,饥饿感应是自然状态,而非胁迫手段。 教育,也需要“留白” 最好的教育,不是塞满,而是留出“饥饿感”——让孩子对知识保持渴望,对世界充满好奇。 从今天起,试试让孩子“饿”一点,或许你会发现,他们的专注力、创造力,甚至幸福感,都会悄然提升。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显化大师返场】本期播客是对谈显化大师能能/卷卷:当“显化学霸”卷卷遇上“人间清醒”能能,两位给玄学抛光的高能大女主,掀起一场颅内风暴——她们把恋爱脑改造成“配得感芯片”,把社交圈变成“能量提款机”,甚至用神经可塑性原理给显化法则做系统升级。这场对话,藏着每个女性都该掌握的“高维生存术”。 【显化时间轴】 00:16 自我觉察与能量调整 6:38 提升配得感vs英语学习 11:31 生活中的困扰与自我调整 16:17 恋爱与自由的平衡探索 21:15 自我决定与内心声音的探索 25:50 面对失败与成功的态度选择 30:59 面试技能提升与自我信念坚定 35:51 接纳自我与他人的面向 40:20 自我认知与信念信念的建立 44:29 自我成长与情绪管理 49:46 吸引力法则与行为调整 55:34 行动与选择的力量 59:55 臣服实验与显化复合的实践经验 1:04:44 感恩日记的力量与频率提升 1:09:07 感恩日记与生活的转变
这周,某品牌的电动车在高速路又发生一起惨剧。生命的逝去让人心痛,而网上的讨论所揭示出来的对智驾的理解,更让人感到不安——很多人对智驾的理解,仍然充满误解和盲目信任。而这些误解,很可能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来自于掌握巨大流量的媒体和自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们相信智驾已经足够成熟、安全,甚至可以替代人类驾驶。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这个播客的声音或许微不足道,但依然希望能够发挥出影响力、无论大小:自动驾驶不是一款普通的消费电子产品,它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一款手机或电脑出现问题,最多是损失金钱,而自动驾驶系统一旦出错,可能带走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生命太珍贵了,不该成为任何技术试验的代价。这期节目,我想聊聊那些关于智驾相关的概念的误区,不是为了否定技术,而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带着清醒的认知去面对它,珍惜自己,也珍惜每一条在路上的生命。 01:57 首先,智驾这个名词,它是一个营销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技术的概念,它不存在于任何国际或者是国内的行业标准中。 04:13 目前国内的监管没有批准L3以及L3以上的任何级别的自动驾驶。 04:28 似乎所有的汽车厂家都达成了一种默契,基本上不再主动提及这个等级的划分。 05:14 L2级别需要驾驶员全程保持注意力,并随时接管,事故的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05:33 第二个严重的误解就是:激光雷达能够识别车辆前方的物体。 08:46 这些问题其实决定了,智驾是很难的实现所谓的平权的。 09:13 第四个大的误解就是: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会自动刹车。 11:36 AEB系统遇到状况不刹车很可怕,AEB系统误判了,无故刹车更可怕。 12:31 第五个天大的误解,就是:车上的自动化的设计,非常的高级。
嗨,大家好,本期是「长点脑子」的主播内讧节目(不是)。 我们由四个人不同的穿衣风格聊起,聊到对于穿衣打扮是不是被消费主义和社会文化所构建的,女性的穿衣自由是不是积极的自由,并针对这个话题展开了一场吵架冲突。话题逐渐歪楼到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冲突,冲突时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什么。 聊到最后,我们又达成了「长点脑子」独特的真心话袒露以及试图换位思考的和解状态,谁说我们不是各种方式掏心窝子,进行deeptalk的小能手呢? 无论你对于穿衣风格还是朋友间的吵架感兴趣,都非常欢迎你收听本期四个主播的吵架与和解实录。 00:00 穿衣风格→吵架的本期总结 02:09 为何想到聊衣服? 03:34 小熊风格:舒服的衣服排列组合 05:37 运动凉鞋到底是什么? 07:09 推荐去球器和粘毛器 07:50 二胖风格:功能性服装,很少穿内衣 09:30 推荐带碗背心:建议线下试穿 11:52 男版的衣服舒服好穿兜多!气! 14:04 生活里对女性不友好的设计 15:15 王总风格:麦瑟尔夫人款华丽时装(冬日无羽绒服版) 17:20 胖子不会有的性感:胸部上方的分明的肋骨 18:40 凸显身材的衣服和假屁股 21:50 开战Round1:高跟鞋和美丽衣服是被建构出来的女性需求吗? 25:01 开战Round2:穿得好看与否是自由选择吗? 26:14 开战Round3:如何理解社会定义的漂亮对自己的影响? 28:57 开战Round4:六十岁奶奶花时间淘布头缝美丽衣服,是服美役吗? 31:04 开战Round5:买漂亮衣服和医美整形本质上有区别吗? 32:06 女性主义的激进与否能被轻易划分吗? 33:16 什么是衣服的本质?衣服和食物的区别是? 35:30 二恬风格:混搭出自己的特色,买衣服当做爱好之一 38:12 不参与吵架的王总怎么想 39:49 不吐不快的小熊,也会担心毁掉本期节目 40:27 这期能发吗?复盘吵架 43:49 氛围很好的吵吵闹闹,真的有人听吗? 44:27 应对冲突的方式:战/逃/僵——你是哪种? 45:48 王总:为什么吵架中说不了话? 48:08 突然「无」了的朋友 49:19 生窝囊气的男人(窝囊气真窝囊,不建议大家尝试) 51:42 阻碍王总出战的原因 55:14 二恬的法器:安全感和大情绪 58:26 我们定义冲突的方式也不一样! 59:12 我们的风格:深度交流,破罐破摔。感谢听友们的厚爱! 60:51 小熊的录后补充:穿搭也是一种创造,享受它无罪 小熊安利:运动凉鞋↑↑↑ 二恬安利:带胸垫背心↑↑↑ 主播:小熊/二胖/王总/二恬 剪辑:二胖 封面:二胖 文字:二恬 上传:王总 音乐:《This is me》 - 陈昊宇/尚雯婕/袁娅维/妮可/万妮达 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小红书等平台订阅搜索「长点脑子」,给我们留言。 友友们下期再见~
1861年,位于德国南部施瓦本地区的一户中产家庭迎来了又一个新生儿,父母给这位男婴取名为罗伯特·博世。一位从小接受自然熏陶的男孩,为什么会成为博世企业的创办者以及企业蓝图的绘制者?罗伯特·博世又为何能在接近140年的历史中,持续对博世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欢迎收听由博世中国特别推出的历史系列节目「博世百年成长笔记」,我们以书籍《博世:一家全球性企业的历史》为基底,回顾博世的百年成长史。从19世纪末的斯图加特小工坊到今天的全球工业巨头,是什么能让这家公司穿越历史的起起伏伏,基业长青? 博世的故事不仅关乎「选择」,更是一部跨越周期、平衡变与不变的生存哲学史。 -讲述者- 肖文杰,《商业就是这样》《边角聊》主播 -本期内容- 00:02 罗伯特·博世的出生与博世家族 02:01 毕业追求独立,开始学徒生涯 03:38 远渡大西洋,在美国与爱迪生共事 05:58 美国梦碎,回到家乡订婚创业 06:55 罗伯特·博世「施瓦本」式的固执 07:40 在公寓底层成立「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 09:29 崇尚自然主义者的工程师 11:52 宁失利,勿失信 -学术支持单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 -本节目由博世中国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发烧后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警惕并发症风险 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有时候,发烧不仅仅是感冒或流感那么简单。如果发烧伴随某些异常信号,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问题比想象中更严重!忽视这些信号,可能会让病情恶化,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发烧后哪些信号需要特别警惕,以及如何及时应对,避免健康危机。 1.发烧持续不退,退烧药无效 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烧,通常会在3天内逐渐缓解,即使体温升高,服用退烧药后也会有所下降。但如果发烧持续超过3天,甚至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仍然居高不下,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感染可能已经扩散,或者存在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应对措施: 如果发烧持续不退,尤其是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2.咳嗽加重,痰液异常 发烧伴随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但如果咳嗽越来越严重,痰液变得粘稠、颜色异常(如黄绿色、铁锈色),这可能是肺部感染的信号。 应对措施: 如果咳嗽伴随上述症状,尤其是痰液异常,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排除肺部感染的可能。 3.呼吸急促,胸闷气短 发烧时,如果感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甚至深呼吸时胸口疼痛,这可能是肺部或心脏问题的信号。 应对措施: 如果发烧伴随呼吸急促或胸闷,尤其是出现缺氧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胸部影像等检查。 4.极度乏力,精神状态差 发烧时感到疲惫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极度乏力、精神萎靡,甚至无法正常活动,这可能是身体在提示:感染已经对全身造成了影响。 应对措施: 如果发烧伴随极度乏力或精神状态异常,尤其是出冷汗、心跳加快,建议立即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5.其他异常信号:皮疹、腹痛、关节痛 发烧有时会伴随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症状,如皮疹、腹痛、关节痛等,这些可能是某些特殊疾病的信号。 应对措施: 如果发烧伴随上述异常症状,尤其是皮疹或腹痛,建议尽快就医,明确病因。 如何预防发烧引发的并发症? 1、及时就医: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随异常症状,不要拖延,尽快就医。 2、合理用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和抗生素,避免滥用药物。 3、多喝水:发烧时身体容易脱水,多喝水有助于缓解症状。 4、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5、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升身体抵抗力。 发烧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但有时候,它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发烧伴随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极度乏力或其他异常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健康无小事,别让“小发烧”拖成“大问题”!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远离并发症风险!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FUNK NEWS VOL.420 第八十二期红封面儿登场! 在精品节目中, 咱们一起聊聊更诡异的故事和经历。 听起来吧各位! P.S.如果您的投稿入选到精品节目 请投稿截图联系放牛儿小助手哦~下期精品节目送给您! 本期节目中的稿件来源为粉丝投稿以及网络上的匿名用户。 主持人:八一/鬼慈/火儿 录音:鬼慈 制作:鬼慈 设计:八一
如果不考慮能力,這真的會是我最想做的工作! (但現實是——能力超重要🤣) 蔡依林、張惠妹、江蕙、S.H.E、林俊傑、蔡健雅、張震嶽……這些天王天后的演唱會現場,都有她的聲音在! 本集邀請到的來賓 范品頤 P.i.N,是演唱會和聲老師、創作歌手,也是藝人的歌唱老師。從駐唱、教學、世界巡演,到金曲獎舞台,讓我們一起聽聽舞台工作背後的故事 范品頤 P.i.N 官網: www.singwithpin.com IG: www.instagram.com 靛藍小孩: indigomusic.online --------- Fiona的 小紅書 Fiona的 Tiktok Fiona 的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節目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 支持【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小額贊助
从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壁画中上帝与亚当之间的轻触,到智能手机时代人手与屏幕之间时刻不停的点触,触觉真是既古老又前沿的一种感官。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它曾被贬低为低等的、爬行动物的欲望,也被想象为高等的、外星生物的语言。我们从在母亲的子宫里开始,就在用触觉认识世界,通过触摸,我们理解了形状和质地,理解了空间和位置,也理解了情感和关系。 如果说视觉常被认为与思想相关,嗅觉是直觉的代名词,听觉暗示了一种权力关系的话,触觉,则永远与情感难舍难分。冬夜里的毛毯既温暖了我们的身体,也让我们的心灵不孤单;一杯热咖啡和一封情真意切的来信一样,能让我们感受到朋友的善意;击掌和触碰能让运动员在团体项目中表现更好;沮丧难过时一个拥抱可能胜过千言万语。生物本能让我们偏好柔软的织物、光滑的器皿、温热的食物,然而这些温柔质感的背后,是一双双粗粝的手积年累月的劳动,劳动本身也是一种触觉的实践。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愈发“无接触”的时代,或者说,单一、平滑的触觉经验,正在逐步取代我们对复杂材质的具身性感知:滑动替代了翻页、打字替代了手写、购买替代了手作;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传染病的全球流行也重新定义了我们舒适的社交距离。或许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重新谈论触觉,重新找回一种温柔、亲密的身体感受。 启发我们对触觉产生兴趣的,是不久前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开幕的「百年一触:Loro Piana的世纪之旅」展览。展览不仅回顾了Loro Piana品牌的百年历史,也打破了传统的美术馆展览“只能看不能摸”的惯例,无论是蓟花的坚硬还是羊绒的软糯,我们都可以不通过语言的转译,直接通过皮肤去感受。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10]Loro Piana展览《百年一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03:05]用蓟花起绒:不破不立的哲学 [06:20]视觉、嗅觉、触觉:感官的多重体验 [10:30]欢迎大家去浦东美术馆看展 [11:30]正片开始啦! [12:20]随机测验:我们最不想失去的感官是? [13:40]触觉是一种高度复合的感觉 [15:24]触觉是人类的第一种感觉 [17:05]触觉是难以复制和转化的 [18:30]触觉和情感密切相关 [20:10]触觉影响我们的语言,也影响我们的思维 [24:00]接触如何增进人际关系 [24:40]触觉如何激发艺术创作 [26:20]早期博物馆:能看也能触摸展品 [30:30]为何人类喜欢触摸景区雕塑 [31:50]《无条件投降博物馆》中的触觉描写 [37:50]西方传统中的感官等级:男性(视觉和听觉)vs女性(触觉和味觉) [40:30]为何纺织和缝纫被认为是女性化的工作 [41:20]纺织vs写作:为何女性纺织被鼓励,而女性写作被抑制 [43:20]路易斯·布尔乔亚:编织是一种修补 [44:20]安妮·阿尔伯斯:现代工业闲置了人类的触觉感知 [50:30]现代商业如何利用触觉进行营销 [52:30]触觉,或者身体,可以被替代吗? [53:20]阅读纸质书类似于穿越物理景观 [55:40]书写类似于沿着起伏不平的道路前行 [59:10]数字触觉能取代真实触觉吗? [01:05:50]如何应对触觉饥渴症? [01:07:10]科幻作品中的触碰:触觉让我们彼此相连 [01:09:10]重回触觉,找回亲密与温暖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Into the Woods” by Second Light 中插:“Like a Bird” by Letra 片尾:“Oak Tree Prelude” by Yaniv Hayoun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 不定期周五晚8点|情绪值拉满的连麦现场!不见不散! 👀想参与?记得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携隐Melody),第一时间收到直播提醒~ 🔊 小提醒:直播中有回音/杂音,敬请谅解 --------------------------- 欢迎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携隐Melody:小红书🍠 | 微博🧣 | 即刻🟡 | 公众号💚 纵横四海:小红书🍠 | 微博🧣 | 即刻🟡 --------------------------- 📝 时间轴 📍26:55 🔹 总是需要被哄?外界一点打击就受不了?聊聊“情绪主导型人格”的相处困境 📍39:03 🔹 容貌焦虑 & 害怕亲密关系:为什么越在意外貌,越难进入真正的关系? 📍01:00:04 🔹 和室友相处太累了怎么办?合租生活里的人际摩擦,如何界限分明但不冷战? 📍01:21:16 🔹 医学生连续失败后自我怀疑,如何看待“实力vs运气”?以及如何不在大场合怯场? 📍01:46:15 🔹 二房东的困扰:继续租下去还是及时止损?现实选择中的自我价值衡量 📍02:02:07 🔹 30+女性:生孩子还是拼事业?聊聊不被催婚但被时间催的焦虑感 📍02:14:57 🔹 兴趣广泛但空虚?到底哪些是热爱,哪些是“想成为那种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 嫉妒别人很羞耻吗?其实它是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 📍02:34:07 🔹 考研要三战吗?我是不是“做不到”的人?自律、焦虑和自我价值的拉扯 📍02:55:08 🔹 时间不够用是错觉?健身、工作、学习全都想要,怎么科学安排时间不焦虑? 🔹 还有一点不自信,能被改变吗? 📍03:25:47 🔹 高考生三观还没稳,学语文累了转去学英语算“休息”吗?聊聊大脑真正的“放松方式” 📍03:33:42 🔹 被职场霸凌后如何重新站起来? 🔹 如何拆解目标 & 建立自信?职场中的沟通力和心理修复指南 📍04:01:03 🔹 分手了还是好痛,怎么才能走出来?不逃避,不否定,慢慢找回完整的自己
在这一期的播客中,老T幽默地探讨了生活的矛盾与人们对金钱的执念。他分享了自己在夜晚难以入睡时,脑海中不断重现的往事和对未来的思考。节目中提到,现代人对待婚姻和金钱的态度越来越复杂,单身的快乐与家庭的责任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困惑。同时,知识的渴求与信息的误导也让人倍感压力。他指出,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00:02:03:财富与幸福:家庭争吵与个人追求的矛盾与选择 00:04:05:年轻人与老年人:谁能承受得住虚假信息的冲击? 00:06:06:信息差:揭示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作品的真相! 00:09:08:宋朝的动荡与土匪的崛起:一百单八将的信息壁垒问题 00:12:11:爱情的真相与困惑:为何争吵不断,离别频繁? 00:15:17:古代三妻四妾与现代一夫一妻制:道德观念的转变 00:18:19:深入探索宅文化:二次元、COS和更多! 00:21:23:人生感知与注意力:你的世界由你关注的事组成 00:24:26:揭秘健康饮食的高情商做法,让你体验美食的不同情绪价值! 00:27:28:信息差与谈恋爱:揭秘男生和女生对恋爱的不同看法 00:30:32:解密成功人生的关键:突破自我,迎接挑战! 00:33:36:人生起伏: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及时调整心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